闽南方言大词典
2006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闽南方言大词典》是2006年12月周长楫主编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言词典类工具书,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成书过程
编写背景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源于古汉语,是上古中古等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民由于各种原因陆续迁徙到福建后,带着各历史时期的中原汉语,与福建土著语言相融合,在闽南地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语方言。之后,闽南方言随着闽南地区的移民,广泛地流播到周边的潮汕地区浙南地区、赣东地区和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省等地区,还跨海传播到台湾省,甚至远涉重洋到南洋群岛诸国以及世界的许多地方。可以说,它已成为一种跨地区、跨省界、走出中国国门的汉语方言了。初步估计,全球说闽南方言的人口至少在6千万人以上。闽南方言及其所记录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它保存着古汉语语音和词语上的许多特点,被人们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语言资料和历史遗产。
长期以来,闽南方言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除大量的研究论著问世外,还出版了各种闽南方言的韵书、字典和词典,如《彚音妙悟》《集雅俗通十五音》《拍掌知音》《渡江书》《厦门音的字典》《厦门口语辞典》,以及陆续出版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厦门方言词典》《台湾闽南语辞典》《新加坡闽南话辞典》等等。这些韵书、字典、词典由于编写目的不同,因而在内容和编排上各有侧重,但都以一地,或泉州,或厦门,或漳州为主要对象收集和记录一地的闽南方言。不可否认,它们对传播闽南方言、保存闽南方言的历史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泉州地区是闽南方言最早的发祥地,漳州地区的闽南方言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厦门是作为通商口岸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这个城市的主要居民来自泉州、漳州地区,因此,这个城市的闽南方言就是在泉州、漳州两地方言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闽南方言的代表。泉州、漳州和厦门三地的闽南方言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虽然在语音、词汇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三地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彼此可以通话。流播到周边地区以及台湾省、南洋群岛诸国的闽南方言,也大多是这三地的移民带去的。这些地方流播的闽南方言,尤其是台湾省和南洋群岛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通行的闽南方言,就是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地的方言经过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的。因此,编写一本包括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地综合的闽南方言词典,一方面可以更加广泛地收集三地闽南方言丰富的词语和语音,便于三地人们的使用、交流和比较,特别是便于闽南地区人民与台湾同胞以及海外闽南籍华侨华人的交流与感情沟通,共同弘扬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闽南文化,振兴中华;另一方面也可将作为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地的福建闽南方言跟之后流播到其他各地的闽南方言做比较,从而厘清其间的源流关系及其演变发展的情况,保存极有价值的闽南方言材料。这不仅有现实的使用价值,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
编写工作
2003年,周长楫开始编纂《闽南方言大词典》。
2004年上半年,林玉山在组稿中,得知厦门大学周长楫正带领厦门、泉州、漳州三地方言学专家编写一部融汇厦泉漳三地的闽南方言词典,引起林玉山浓厚的兴趣。林玉山向福建人民出版社领导做了汇报,领导要林玉山进一步跟踪《闽南方言大词典》,林玉山进一步了解该词典的编纂情况,索要了词典凡例及样稿,上报了该选题。经过福建人民出版社委会讨论和福建人民出版社选题论证会讨论并上报批准,将《闽南方言大词典》列入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计划。之后,该项目又被批准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闽南方言大词典》由主编周长楫主持整个编写工作,并编写厦门地区词语和《引论》《台湾闽南方言概述》以及审定全书,王建设编写泉州地区词语,陈荣翰(漳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副编审编写漳州地区词语,以上三人同时编写该地区对音词和附录等。林美治(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助周长楫组织厦门地区的词语调查并负责词典编写的行政事务,郭锦标协助陈荣翰调查漳州词语。
出版工作
编辑组审读了作者提供的凡例、样稿和第一个音节的全部稿件,经过讨论,给作者提出如下意见,请作者进一步完善书稿,提高书稿质量。
2006年12月,《闽南方言大词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说明
《闽南方言大词典》所收的闽南方言词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方言特有词,第二部分是闽南方言所吸收的普通话的大量词语。
书籍目录
编写特色
所谓方言,就是指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方言词语自然就是这种变体语言中与众不同、唯我独有的“特殊词语”。两千多年前扬雄编纂的《方言》正是着眼于这类所谓“殊方异语”的特殊方言词。从《闽南方言大词典》收录的1.6万余条的“特有词”中,可以看出,编者是把收词的范围限制在闽南地区所特有的、最能体现闽南话特征与色彩的方言词语上。为此,《闽南方言大词典》尽量将凡表现闽南地区乡俗民情,而且又跟闽南的社会环境、语言习惯相和谐的方言土语都收集进来。
《闽南方言大词典》收词既多又广,它不仅收录了普通话中压根听不见看不到的闽南方言词,还收录了一些与普通话有着某种关涉的词语。如词形与普通话相同或相似,但用法和普通话有所不同的词语。
另外,一些严格意义上说不一定是词,但在闽南方言中用得很多,既富有方言色彩又生动活泼的习惯用语,也都在这部词典收录之列。
以前闽南方言词典只收一地的方言词条,而《闽南方言大词典》收了厦门、泉州、漳州三地的方言词条,注有厦、泉、漳三地读音、释义与例句,还酌收闽南地区的谚语、俗语与风物、名胜、物产等词汇,体现了闽南文化特征。《闽南方言大词典》共收录了台湾和厦、泉、漳各县市的特有词汇数百条,从人们讲的这些特有词汇,可以判断讲这些特有词的人是哪一县、市的人。
这样一来,该词典在选词范围上,既体现了典型、全面的特点,又彰显其丰富、充实的个性,真正做到了“该收的不漏,不该收的不留”。
《闽南方言大词典》还对部分词进行释义古汉语、外来语溯源,深入挖掘方言词语所储存的文化信息,以此来揭示词语的文化理据,从而反映闽南人民对地方文化的创造;在对许多词语解释时,都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有助于研究闽南地方文化的方言资料,这对于社会文化研究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这也是同类词典所没有的。
《闽南方言大词典》收列厦门、漳州、漳州三地闽南方言特有词1.6万多条,还收列与普通话相对应的面南方言对音词2万条,加上引论、附录等所收的闽南方言词,总收词量有4.3万多条,计210万多字。
《闽南方言大词典》在古词语的引证和词源分析上,例句典范、丰富,释义时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并有普通话译词、译文,便于读者理解;也使得该词典在释义、引证方面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闽南方言大词典》所列义项准确、详实,富有新意。该词典的编者对每个词语的释义上都尽可能做到准确、详实,而且对义项的概括简洁而精粹。《闽南方言大词典》在释义时,并不满足于交代清楚一般的词义,往往还注意对方言词语的语法作用进行分析,使得该词典在对词语释义时,更趋全面、深入。
《闽南方言大词典》收有百家姓(500个姓)、干支名称、中国历代纪元名称、中国各民族、中国各省市和世界各国、地区名称的闽南话厦、泉、漳读音,以及特有词、对音词没有收列的6000多个难字的闽南话读音。
《引论》《台湾闽南方言概述》《厦门、泉州、漳州三市所辖各县市闽南方言特点简介》概述闽南方言发展概况、各地方言特点、闽南方言源流比较,以充分的语料说明台湾和福建同源、同种、同流。
《闽南方言大词典》附有音序,笔画、部首等索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检索。
《闽南方言大词典》配有近4万条闽南方言特有词、闽南方言对音词的普通话及厦门、泉州、漳州三地的闽南方言读音光盘,既便于外地人学习闽南话,还保存了极其宝贵的语音材料,对方言学、词汇学、音韵学研究都极具价值。
社会评价
。(《闽南方言大词典》出版座谈会评)
《闽南方言大词典》是中国闽南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它将为人们研究闽南文化、考察闽南风土人情及社会环境提供新的重要依据,为闽南乡土文学的创作注入鲜活的血浆。如果说,《闽南方言大词典》是绽放在闽南红土大地上的一朵奇葩,那么,也可以肯定地说,在百花争妍的辞书林苑里,它同样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纪秀生评)
文化特色
2007年2月8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闽南方言大词典》出版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张克辉出席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领导、国台办新闻局领导、福建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发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院士江蓝生书面发言。参加座谈会的还有语言学界、辞书学界的专家学者等。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大陆主要媒体,以及部分境外媒体到会采访。
编写人员
项目资金
《闽南方言大词典》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编写得到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资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20:38
目录
概述
成书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