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隆飞(1921年11月23日—2001年1月16日),北京人,满族,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人物生平
1921年11月23日,阎隆飞出生于北京。
1940年,考入燕京大学生物系。
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4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50年—2001年,历任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198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48年,阎隆飞在植物叶绿体中发现碳酸酐酶的存在;1963年—1965年,研究发现高等植物中收缩蛋白(肌动球蛋白)的存在,并证明它们是花粉管伸长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阎隆飞研究证明花粉、卷须中普遍存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且玉米花粉与豌豆的肌动蛋白同脊椎动物骨骼肌肌动蛋白相似。
阎隆飞参与建立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并使之成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截至2001年1月,阎隆飞在中国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代表论著有著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基础生物化学》等,七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阎隆飞,孙之荣.蛋白质分子结构[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黄绍兴,阎隆飞.高等植物对渗透胁迫的基因表达[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5,3(3):6.
[3]阎隆飞.农业生物化学[M].
科学出版社,1986.
[4]周人纲,韩雅珊,阎隆飞.植物高度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J].
作物学报,1983(4):7.
[5]李园莉,江元清,赵武玲,等.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植物学通报,2002,19(3):7.
[6]阎隆飞,刘国琴,肖兴国.从花粉肌动蛋白到作物雄性不育[J].
科学通报,1999.
[7]龚小松,阎隆飞.高等植物叶绿体DNA提纯方法的改进[J].科学通报,1991(6).
[8]胡松年,阎隆飞,HUSong-Nian,等.肌动蛋白与真核生物的进化[J].Current Zoology,1999,45(4):440-447.
人才培养
阎隆飞参与创建了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
阎隆飞主编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子生物学》《农业生物化学》等10余部教材。
阎隆飞在中国农业大学开设并讲授《分子生物学》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必修课《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课程;为博士生开设《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课程。
阎隆飞还讲授过《生物化学》《蛋白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等课程。
一、教材关,阎隆飞找到先进国家的专业教材,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自编自扩教材内容,跟紧行业动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二、备课关,阎隆飞对待知识严谨,即使熟悉授课内容也会一遍遍备课、认真斟酌。
三、教学关,阎隆飞的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所授知识推陈出新、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截至2001年1月,阎隆飞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先后培养了博士后4名,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30余名,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胡松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董志扬,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韩生成,植物表观遗传学家
曹晓风院士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阎隆飞出生在北京宝钞胡同一个满族职员家庭,他的父亲叫阎文灏。私立学堂的国文教育奠定了阎隆飞的文学功底,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专注的好习惯。
阎隆飞的妻子是陆秀芳,女儿的名字是阎林。
人物评价
“阎隆飞不仅是杰出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中国科学报》评)
“阎隆飞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一生,是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科学》评)
“阎隆飞是具有爱国情怀、创新追求的伟大科学家,是潜心治学、待人谦逊的教书育人楷模。”(时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孙其信评)
“他(阎隆飞)一生平易近人、谦逊和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评)
人物纪念
为纪念发扬阎隆飞的学养高德,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设立“阎隆飞奖学金”,并为他树立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