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八盘掌,在清代也称“
阴阳八卦掌”,相传为江南人董梦麟所创。阴阳八盘掌法根据八卦之理生八式,内有根基八手,还有根基八腿。此拳强调“八盘”指人体的八个部位,并有标记门户的“四尺二寸八盘刀”器械,故又称此拳为“阴阳八盘掌”。清亡后,此拳有较大演变。它在我国的武术史上,即在所谓“内家”拳技的发展上,是具有新的里程意义的。
武术
起源及发展
阴阳八盘掌法,相传为江南人董梦麟所创。 八盘掌法根据八卦之理生八式,内有根基八手,还有根基八腿。 阴阳八盘掌在清代也称“
阴阳八卦掌”,简称“八卦掌”此拳强调“八盘”指人体的八个部位,(详见第二部分“阴阳八盘掌的特点”的说明)的锻炼,并有标记门户的“四尺二寸八盘刀”器械,故又称此拳为“八盘掌”。
清亡后,此拳演变极大。据日本的中国武术学者松田隆智近年所著《中国武术史略》中“八卦掌史”所载:“八卦掌现因传授的人不同而变得多种多样,但在董海川以后,尹福和程庭华二人的传授是主流。” 诚如此言,民初以来,社会上流行的八卦掌尽管千奇百样,但技术核心总是以尹、程二人所传的“老八掌”为依据。两宗所传的“老八掌”一半以上是相同的,只有三掌名称有别,姿势略异(相同的是单换掌、双换掌、背身掌、翻身掌、三穿掌五掌;其余三掌,尹传为转身掌、摇身掌,双撞掌,程传为回身掌、磨身掌、顺式掌)。此外,松田隆智还发现,早于董海川就已经流传有一种“阴阳八盘掌”,并推测后来流行的八卦掌是从这种掌法而来的。为此,松田隆智曾率领访华团于八三年夏季来我国学习了“阴阳八盘掌”(见松田隆智当年所著《拳游记》日文版的拍照和说明)。
河北省武术协会和廊坊地区武术协会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对于迄今一直保留清代八卦掌兴盛时期的原样而延续相传此拳的流传地区的所有传人和他们的技艺内容,做了多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这些地区(文安、霸县、固安和天津)所传习的阴阳八盘掌,在技术内容上,从各个方面可以反映出八卦掌这一拳种的本来面目和来龙去脉,至于民初以来社会上流行的“老八掌”则是这个拳法中的某些重点部分(有的动作更换了新的名称)。
根据实地调查,结合可信的历史资料,剔去牵强附会并纵横对照,反复核实材料,现已清理出今天文安、霸县、固安、任丘等地所传习的阴阳八盘掌,首先传入的是霸县魏家营李振清(1830年前后-1900年)。
李振清于青年时期(1850年前后),带艺投师,拜天理教八卦高手董梦林学阴阳八盘掌于河南。董梦林所学八卦已家传三世。1870年前后,李振清回乡传出了此拳。
1888年,李振清的记名弟子固安县独流村人萧海波(1863-1954年),将阴阳八盘掌从民间传入了清朝的王府(庄亲王府)。
李振清在霸县参加义和团的革命斗争于1900年牺牲后,他的后期弟子文安县任致诚(1888-1976年)继李振清后,在家乡一带,又传绪了阴阳八盘掌。 (注一)
在李振清前后所传的弟子中,将八卦掌的特点风貌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刘宝珍和任致诚、任树楠、任致忠、任致和、薛振海、赵廷芝、苏景田等人(李振清的弟子人称“飞刀刘--刘宝珍”者,他在学李振清的阴阳八盘掌后,又跟董海川学了他的拳路,因此,他传下来的拳路,和任致诚所传的就有别了)。记名弟子萧海波的传人,今天尚有多人向下传绪。(萧海波为早期记名弟子,所学拳法不全,因义和团事件中断学习,远走他乡)。
值得提出的是,任致诚生前为了将八盘掌这一优秀拳种的本来面目公诸于世,不惜自己的家业,变卖集资,于1937年将此拳著述成书,以《
阴阳八盘掌法》的书名自费出版,赠送后学。这对于人们如何认识八卦掌这一项珍贵的武术遗产,贡献出可作揣摩精研的样本——特别是书中任致诚的拳照,其周身劲力上的表露,对于显示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是历历可见的。
萧海波生前曾经传述。清代末年在北京的王官内外,自杨氏太极拳享名以来,武林同道每谈“内家拳法,言必称“太极,形意五行,阴阳八卦。这可见“八盘掌”或称“八卦掌”原传的名称冠有“阴阳”二字在京畿的影响。
此外,八卦掌不仅名称上标有“阴阳二字,而且在拳式动作上,还表现有“阴出阳入的手法(即起手为掌心翻上的“托掌”形式,落手为掌心翻下或向一侧的“立掌”形式),当时武林以技艺相会,要害首先是通过起手、落手观察手法和内在的劲力;“八盘掌”的手法既是如此,它在演练时也是如此,特别是演练时很少做“落手发力,常见的总是“托掌”形式,这种手法拳式原传也冠有“阴阳”的名称,后来也成为这个门户的标志。
阴阳八盘掌不仅在手法上反映“阴阳的意义,同时在步法上也有明显的标记。据萧海波传述:刘纬祥等形意拳家与八卦门人交往之前,练八卦掌转掌走圈的没有人用“趟泥步”,步法都走“阴阳摆扣”。所谓“阴阳摆扣”即脚尖外展为“阴摆”、脚尖内收为“阳扣”的步法(李振清口传称作“阴踏阳扣”)。这里,在步法上又可见八卦掌在清代给人留有深刻的“阴阳”印象的原因。
在武术技术的发展上,有的拳种如形意拳的劲力内容。许多地方表露出枪法上的劲力和持枪的动作形式,只是初学者总是不能先学枪法,然后再学拳法。由此,可以提供一个考察某种拳技基本动作形式确立时的来历。阴阳八盘掌的基本手法动作规定为“托掌”的形式,那么,这个形式对于器械的基本练习如托刀,托枪、托剑等等,自然会给由拳脚进入器械练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阴阳八盘掌所反映的八卦掌的本来面日。
萧海波在 1900年前后二十几年的京畿武林交往中,曾结识有张长桢其人(被称“醉鬼张三”)。今天,人们很少了解张长桢究竟学过哪些拳法。据张对萧自述,他学过“内八卦”‘乾字门’拳法”。1950年前后,张长桢之孙在京、津授拳时,也介绍过他祖父学拳的这一门派;他出示过这一门派的手法、步法标志,与上述清代原传八卦掌在手法,步法上反映“阴阳”含义完全相同。
人所共知,言八卦者然要包括“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象。张长祯所学的八卦掌既有“乾字门”之称,显然这家拳法是八卦掌最早原传的一个分支。对照一下清《蓝簃外史·靖逆记》 记载,“嘉庆丁已(1797年),有山东济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庚午(1810年)春,牛亮臣见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日:尔步伐似合八卦。克善日:子何以知之?亮臣曰:我所习坎卦’。克善日:‘我为离卦’。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人离坎交富,备习其所习可也’。冯克善、牛亮臣是当时
天理教起义的人物,这段记载却不是为了说明天理教的什么教义,而完全是说明这二入围绕着拳法、门派的事情。1797年距萧海波和张长祯交往时,是早在百年之前。可见,在清末北京盛传八卦掌的很早以前(1797年是传说八卦掌的某首传人的出生年代,如此,则此拳盛传年代当在二、三十年之后了),民间已有“坎卦、离卦”一等分支了;至于1900年前后在同样隐蔽的情况下,又出现了张长桢这一个“乾卦”分支(张氏在清代是不公开显示拳法门户的)。
再向上追溯,1774年有在山东临清州发动农民起义的杰出拳家王伦,他曾教授过徒众的拳技中即有异伙(义和拳和八卦拳);王伦的副手盂灿,当时已是一个八卦拳家(见兰州大学马明达的《试论当前武术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现据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等所著《李文成起义》所述,1810年冯克善和牛亮臣二人通过拳法上的“八方步帮(不是通过教义)互认同门(不是互认教会支系)之日,正是他们在河南滑县进行
天理教起义的活动之时,可是,《蓝簃外史·靖逆记》的作者,并没有将教义和拳法混为一谈;这位作者写得很清楚,…见……拳法中有……我所习……各习其所习……”可以断定,在农民起义的教会活动中,人们互相授受,交流各种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们都要凭武艺杀敌的。
冯克善从山东济宁人王祥学武艺,而王祥又学自何人,虽无记载,但他总是有师承的。牛亮臣和冯克善互认同门,但牛并不是王祥的学生,他自然又是有师承的。再早的山东阳谷王伦,他不仅会八卦拳,还会其它拳术,他对八卦拳可以说是兼善;王伦的副手盂灿,就已经成为专一的八卦拳家了。 由上看来,八卦掌这一个拳种在清代京畿兴起以前,民间已有一百多年的流传历史。只是,有的传人兼善其他拳法;有的传人传结了拳法的一部分而形成分支,有的传人则是以此拳为专擅的了——孟灿就是以此拳著称的。 冯克善等人事败隐匿传拳,虽未闻他再侍出八卦拳来,可是,后来李振清又在河南学到八卦掌,说明此拳仍是有人在辗转相传的。
1881年萧海波曾在北京以“四尺二寸八盘刀舶的器械(此刀为李振清所赠)为门户标记,会见了一个旅京的河南温县人陈仆其人。萧、陈二人互演拳法,由此认了同门。当时陈仆已年属八旬,可见陈学此拳至少要早于李振清学此拳二、三十年。这就是说,王祥传拳之后,还是有些人在传八卦拳的。
1955年有一十自西安旅津的刘君武其人(现天津尚有刘的师兄李栖风健在),曾在金铜公园向笔者和李辆风演示过他所学的“
阴阳八卦掌,拳法与李振请所传的一模一样。刘介绍他的拳法学自河南的一个旧镖行武师。可见,“阴阳八卦掌”阴阳八盘掌于清亡后是仍有所传的。
1983年7月,济南武协副主席陈济生给河北省武协的信中说,“在1912-1919年我跟8o岁高龄的外祖父学习五子拳,八盘掌……我所学的八盘掌跟后来见到的任致诚著《
阴阳八盘掌法》书的内容是一样的。推算陈济生外祖父学八盘掌的时间,也正是李振清学此拳的时代。看来,依据革命史料记载,八卦拳出现的地带,河南方面传有李振清等人,山东的王伦。王祥等人之后,陈的外祖也在延续下来。
总之,白1774年山东的王伦、盂灿、王祥等人传有八卦拳始,至1850年前后李振清学拳止,这一时期八卦拳的流传是此隐彼现的。由于出名的人物相继组织发动暴动的规模之大,和他们往来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活动地区之广,其中隐而不闻的八卦拳技精湛人士,是大有人在的。李振清自河南学艺后回乡传拳时,他对受业老师的姓名来历,并未公开,这一点毫不为怪,因为这家拳法是来源于秘密抗清组织之中的。再从李振清于1900年投身义和团革命斗争中的牺牲精神来看,他总归是和上述许多革命领袖人物一脉相连的。也因此给一些人留下了沽名钓誉和编造谈拳渊源的空子。
特点
(一)技术命名的特点
阴阳八盘掌原称“阴阳八卦掌,命名的含义,一个是由于它产生于抗清组织在组织战斗队伍时的行军布阵之法(如八卦阵法),因而它在拳技套路的编排上,定有八个基术拳式(通称“八大式”),每一十基本拳式作为母式,再由一个母式推演出来一组变式(通常是七个变式,也称“子式或“小式”),共计有“八八六十四”个拳式,以取“八八六十四卦”之数。萧海波于1930年前后在天津传拳时常说。“八大式就是八十阵势”一个是阴阳八盘掌像太极拳,形意拳等“内家拳”那样,首先注重人体内在方面的锻炼,此外,此拳更结合了农民革命队伍革命战斗的切身经历,对于人体内在锻炼的所得(如通过气功”的锻炼所得),又进一步扩展到人体运动器官在拳技动作上发挥劲力的方面,因而把人体的八个部位(上肢的肩、肘、腕,下肢的髋、膝、踝和上体的胸与腹),谓之“八盘,定出每盘各自锻炼的指标,每盘并以八卦的“卦象”作为代表,促使练者铭记勿忘。由于这两个原因,于是这一家拳技便使人感到具有“八卦卦象”的许多特征。
(二)技术形式的特点
阴阳八盘掌的技术形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走转行动毫不停息、手法腿法步法身法变化多端,姿势时正时斜时转时翻时起时伏,并且各个动作组织严密和技法上纵横游击、左右盘旋,大有冲锋陷阵威力等一系列风格特点。因此,阴阳八盘掌的演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和实战感。
(三)技术内容的特点
阴阳八盘掌的技术内容,更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1.在手法上,首先是标志这家拳技门户的“阴出阳入(即“托掌”形式)特点。达一手法的台理性,前面已经说过,即“起手”和“发力”是各有它们的作用的。在器械的运用上,如明代御倭名将戚继光在讲枪法时指出,决定“杀法”的有效用力部位是所谓的“拍位”,“拍位”不明,进枪无用;阴阳八盘掌创立时已经集中了实战的经验;因此,在拳技的手法问题上,如“出”和“入”不明,换句话说,即出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变换手法进行发力,这一点不阴的话,同样足会使手法失败的。所以,阴阳八盘掌在清代,特别是以拳相会同门时,都是以“托掌”的形式作为门户标志的。
2.另一个是“托掌”手法形式的“长臂”特点。阴阳八盘掌的第五大式“地盘式”通称“转掌”,平举伸向“转掌”圆周路线的圆心的一臂,总是伸展得极长(有“塌肩”“坠肘”、“襄腕”等动作细节,保证臂力不致丢失),这样会给技法上取得攻防的很大优势。因为,指向目标的一臂长伸及远,不但进攻得势,并且更对自己最容易成为被打击的目标——头,起到有利的防护作用。达一点从长拳拳种所以称作“长拳”,可以理解它的用意所在。
在腿法和步法上,阴阳八盘掌是步中有腿和腿从步出打,而不是腿法和步法各自孤立。如阴阳八盘掌作为根基的许多腿法中有勾、挂对手腿部的腿法“里勾腿”和“外勾腿”,有横拣对手腰隙的腿法“里仙罗腿”和“外仙岁腿”等等,这些腿法都不是事先占用一腿做好支撑步子,然后才发出另外的一腿,而是随着基本步法即“阴踏阳扣”步法,随时随地都可发出任何一腿的——因为“阴踏阳扣”的步法,每一起腿时,都是含有“提”、“踩”、“勾挂”等劲力内容的。须要说明;作为手腿并用特别J是以走步见长的拳技技术,腿法和步法的统一运用的基础,就在于这种“摆扣”步法上面。
八卦拳不同于形意拳,形意拳的技法是直冲直进,没有像“趟泥似地向前滑行的整体冲力是无效的;而八卦拳的技法,是在走转盘旋之中手腿并用,因此,就必须是步法上每一起腿要能“提”能“踩”能“勾能“挂能“踢”能“踹”,如果采用形意拳的“趟泥步法不用说“趟泥”的一腿无法起用各种腿法,就是连走转盘旋都要受到很大的限制了。
3.在身法上,阴阳八盘掌可以对照太极拳的“身正原则和形意拳的“斜中求正”身法,它——阴阳八盘掌一是针对自己的技术形式,确定下来手臂拧裹、身势偏斜情况下的身法原则,即李振清口传的“身法四正”原则。所谓的“身法四正,就是说,当拧臂、拧腰、裹肩、裹胯,身势或偏或斜的时候,上体和头、颈的“正中线”总是要和两臂保持相对居中的部位。这样的话,各式各样手法上的斜侧翻转运用,都会取得整体的合力,否则,但是一臂一斜一转地使用手法,不但不能发挥力量,并且出于外在对手的各种阻力,自身的稳定性都是不能保证的。这是阴阳八盘掌创立时,在对照太极拳、形意拳各家拳法的身法后,结合自己的
技法特点,在身法问题上向前做出的推进。
(四)拳式动作的组织编排和练法特点
阴阳八盘掌的锻炼目的,是紧紧不离全面发展人体体能和形成有效的拳技技巧的。
在武术史上,自
太极拳运动突出地与古代吐纳导引之术相结合以后,人们越来越加以认识到人体内在方面的锻炼,对于发展体能和提高技能的重大作用;而人体内在方面的锻炼,不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是无能为力的——因为锻炼人体内在方面,不单单是要它们随着各式各样的动作被动性地得到促进,而是要它们都能服从人的主观调动。因此,在我国的武术史上出现丁所谓的“内家拳”的锻炼,对于人体锻炼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武术运动中进行人体内在的锻炼,首先需要控制人的习惯动作和动作的习惯用力(即局部性的动作和身体某部的局部用力)。太极拳强调“
用意不用力”,以此来建立起人体运动的一套新的意念控制系统。形意拳借鉴双予持枪的用力现象,在拳法上强调“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以此来建立人体内外统一运用的机能系统。
阴阳八盘掌鉴于建立人体一个内外统一运用的机能系统是来之不易的,因此,在整个拳技动作的组织编排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阴阳八盘掌将全部拳式动作分成八个组,每组一个母式(大式)-和七个子式(小式)。八组的练习顺序依次为桩法、腰肩法,掌法,腿法、步法、身法、手法和盘拳过手一的走法技巧变之法;按照李振请的原传要求,桩法须锻炼三年而后再习他法——根据原传的用意所在,明确了目的要求,今天就可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练好桩法了。
阴阳八盘掌的老传统把桩法放在首位,就是要把人体内外统一运用的机能系统,在较易自如控制的静态动作结构中建立起来,以防止在运动性动作上干扰新的结构关系的建立和无意中反倒加强了习惯形成的片面性的动作用力。
阴阳八盘掌桩法以后的各组拳式,对于拳、掌、臂、腿等动作的练习,并不是都放在跑圈子的“地盘式”中练习。因为,拳、掌、臂、腿等动作,特别是要求它们能够发挥力量,那么,仅凭在走圈子中练习是不可能的——动作的次数也是不够的,另外,拳,掌、臂,腿等动作,如果脱离了腰、身的动作关系,不但动作无力,而且用力也是失效的。所以,阴阳八盘掌全部拳式动作的编排,在桩法练习以后,由腰而腿而身逐一地通过锻炼再练习手法的运用直至最后行步活变(即“穿林式”),一环接一环地前后程序,表现了整个拳技动作组织结构的严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通过上面对阴阳八盘掌的命名、技术形式、技术内容、全部拳式动作的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武术史上,它在所谓“内家”拳技的发展上,是走向前进道路上的新的里程的。这一个新的演进(以此拳形成一个新的拳种流传下来而论),至少是由1774年山东农民起义人物传拳开始,到李振清学艺的1850年为止,发展起来的。所以,八卦拳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是可信的。
武术著作
图书信息
中文名: 阴阳八盘掌
作者: 任致诚
书号: 9787537718219
发行时间: 2001年05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介绍
[阴阳八盘掌法]相传为江南人董梦麟所创。作者任致诚为董氏第三代传人,拜武术名家[燕子李]李振清为师,练习八盘掌法数十年,深得武术秘诀而编写此书。 八盘掌法根据八卦之理生八式,内有根基八手,还有根基八腿。本书对每招每式图说详明,指陈有法,倘如按图索骥,可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