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萨拉勒(英文:Abdullah al-Sallal,阿拉伯文:عبد الله السلال)(1917年1月9日,萨那,——1994年3月5日,萨那。)
也门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国务活动家。1962年推翻巴德尔王朝的“九·二六”革命领导人,也门共和体制的缔造者。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62年9月27日——1967年11月5日),陆军元帅。1962年9月28日——1963年4月26日,1965年7月6日——1965年7月21日和1966年9月18日——1967年11月5日三次兼任总理。
人物简介
阿卜杜拉·萨拉勒(Abdullah al-Sallal,1917年1月9日——1994年3月5日)
原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政府总理,武装部队总司令,政治局主席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元帅。
人物传记
革命军人
1917年1月9日生于
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首都
萨那市。伊斯兰教
什叶派分支宰德派
穆斯林。幼年时家境贫寒,曾在萨那孤儿院接受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当也门王国政府决定建立一支非部落的军队时,于1936年被派往
伊拉克的
巴格达军事学院学习,1938年毕业回国。在学习期间接受了现代政治思想。
1939年在军队任通讯兵队长,由于他反对
叶海亚·马赫穆德·穆塔瓦基勒(也门国王兼伊斯兰宰德派教长)的
闭关锁国政策,提出改变国家政策而被捕。1940年重新回到军队任职。1948年2月在英国的唆使下,也门发生了一场主要由商人、知识分子以及开明地主和个别
王室成员参加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政变,国防大臣瓦日尔杀死83岁的老国王叶海亚并自立为王,成立宪政的“自由也门人”临时政府。但新政权仅存在25天,就被得到阿拉伯各君主和也门国内部落和宗教势力支持的王储艾哈迈德·伊本·叶海亚·哈米德丁镇压。萨拉勒由于参与这场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未遂政变,再次被捕并被判处8年徒刑。1955年在被迫宣誓效忠国王后获释,并被任命为
荷台达港主任。1961年3月被控参与暗杀艾哈迈德国王而被软禁。经人游说,表示效忠国王后获释,先后任荷台达港主任、萨那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9年任荷台达省省长。1962年初被任命为王宫警卫司令,同年8月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被任命为也门陆军参谋长。
九月革命
在此期间,萨拉勒接受了激进的
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纳赛尔主义,并与
纳赛尔有了联系。他积极参加反对国王统治的“自由也门联盟”的政治活动。受纳赛尔主义的影响,一批少壮派军人仿效“埃及革命”的经验,组织起来推翻反动的封建君主统治和宗教控制政治的制度。1961年9月,也门武装部队和公安部队的15名少尉发起成立“也门
自由军官组织”,推举萨拉勒将军为领导人。“自由军官组织”提出六项革命目标:“第一,把祖国和人民从独裁、殖民主义及其残余下解放出来,建立一个公正的共和政权,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特权。第二,建立一支强大的保卫祖国、捍卫革命及其成果的爱国军队。第三提高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第四,建立一个民主的、合作的社会,其制度取自正统的伊斯兰教教义。第五,在阿拉伯全面统一的范围内,努力实现国家统一。第六,尊重
联合国宪章和各国际组织的章程,坚持积极中立和不结盟原则,努力实现和平,支持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的原则。”
1962年9月26日,萨拉勒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九·二六”革命),推翻国王塞佛-伊斯兰·穆罕默德·巴德尔,结束了延续长达3000多年之久的也门封建君主制度,宣布成立
也门共和国(又称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任共和国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62年10月,根据新宪法,萨拉勒改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12月由
准将晋升为
元帅。1963年2月——1964年1月兼任外交部长。1964年1月政府改组,成立政治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萨拉勒任该两机构的主席。
也门的革命在
阿拉伯国家中引起很大的震动,一部分阿拉伯君主国家持反对立场,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害怕也门革命在中东地区产生连锁反应,也持反对态度。1962年9月29日,
埃及宣布承认也门共和国,并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
苏联也表示支持。以原国王巴德尔为首的王室结合部落势力,在
沙特阿拉伯和
美国的支持下,向共和政权发动武装进攻,共和国军队难以抵挡。
在内战中,
保皇派的军事力量曾一度占上风,共和派只控制了首都萨那、荷台达港、南部中心的
塔伊兹等少数城市,共和派政权面临被推翻的危险。政变后,共和国政府即与埃及签订了为期5年的共同防御条约。在萨拉勒的要求下,埃及派遣远征军支援,最多时兵力达7万人。苏联政府也应埃及和也门共和国的要求,向也门共和派提供飞机、坦克、大炮和其他轻重武器,还派遣了教官和军事顾问。也门保皇派也从沙特和美国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站在共和派一边的是埃及和苏联,并得到
伊拉克、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站在保皇派一方,并得到海湾诸
酋长国和
伊朗的支持。由于阿拉伯国家和大国的卷入,也门内战变成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持久战争。
新政权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先后收复被保皇派占领的
萨达、马利卜等重要城市,政府军开始占上风。在萨拉勒的倡议下,1964年11月5日也门各派的代表达成停火协议,并决定召开和解会议。后由于保皇派的反对,停火协议未能实现。1967年6月以色列发动侵略阿拉伯国家的
第三次中东战争,驻也门的埃及军队调回国,此后,政府军在战场上转向不利。同年11月3日,萨拉勒被迫赴苏联“休养”。5日以阿卜杜勒·拉赫曼·埃里亚尼为首的军政集团发动政变正式推翻了萨拉勒政府,剥夺萨拉勒的一切职务和头衔并被缺席判处其死刑,萨拉勒流亡巴格达,后定居于开罗。1981年10月获大赦后应邀回国定居。1986年8月在
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总统的建议下,被任命为全国人民议会议员。
1994年3月5日在萨那逝世,享年77岁。
访华
1964年6月,萨拉勒率阿拉伯也门政府代表团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见了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并签署了友好条约、经济技术和文化合作协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阿卜杜拉·萨拉勒联合公报》。
九·二六革命
也门的“九·二六”革命,不但对也门的政局具有时代的转折意义,而且对中东地区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人物评价
大政方针
萨拉勒是一位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对内主张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推行土地改革和建立免费教育和医疗,实行经济国有化。实行严格的
政教分离制度,改变也门部落势力强大的状况,建立纳赛尔倡导的
阿拉伯社会主义社会。对外主张与埃及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1964年3月访问苏联时签订了《苏联和也门友好合作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坚持反对
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的外交路线。
为政举措
萨拉勒政权强调民族民主革命原则,对内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和镇压反动派的立场,并主张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员。新政权成立后,立即宣布设立3名军人组成的“人民法庭”,审判并处决了一批前王室成员和前王国政府的高级官员。新政权的这一铁腕清洗行动,引起社会一些阶层,特别是王室成员、前往国政府官员和其他政界人物的恐慌,他们逃往保皇派势力强大的地区或国外。
萨拉勒政权执政后提出了新政权的四大任务:实现也门的
社会正义和
平等;结束
封建主义,肃清封建残余;防止部落主义,解决部落之间的纠纷;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提高也门人民的生活水平。新政权的
共和主义思想强调反对封建主义,这不仅是针对君主及王室,而且也触及也门封建制度的两大支柱——部落和宗教。推行过激的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主张,不仅触及到
封建主的利益,也涉及到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也门新政权以纳赛尔主义为蓝本,但又欠考虑也门贫穷落后的具体情况,其宣布和准备实施的政策显然比较激进,招致一部分阶层和集团的反对。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军事力量,改革以部落武装为主体的军事力量,大力吸收青年参军,建立新军,以此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新政权实施过宽的打击面,使
保守派和保皇派联合起来反对共和国。
在对外关系方面,新政权强调阿拉伯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一切
霸权主义,并积极谋求与埃及结成联邦,显示其阿拉伯进步国家的姿态。这不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而且与阿拉伯半岛诸保守的酋长国处于敌视的状况,这影响到在海湾产油国的也门移民的利益。因此,也门新政权建立之初就面对众多的国内外势力的反对,举步维艰。
在政治上,作为新政权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革命指挥委员会以“革命”的名义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于一身,由于面临保皇派的军事进攻,主要任务是保护“革命果实”,因此虽然它违背了共和制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使革命指挥委员会拥有战争时期“独断专行”的权力。此外,萨拉勒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易出现政策上的偏差,以及造成内部的权力之争。
众叛亲离
长期的内战使也门遭受严重的破坏,造成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难而怨声载道,埃及和沙特也因不胜负担而不愿再卷入其中。也门共和派内部因政见分歧和权力斗争,分为以总统阿卜杜拉·萨拉勒为首的强硬派和以总理哈桑·阿姆里的妥协派。妥协派主张和谈,不满埃及对也门愈来愈加强的控制。萨拉勒则坚持武力镇压保皇派,持亲纳赛尔的立场,认为也门惟有与埃及建立联邦关系,才能保卫共和国的生存。1966年8月,阿姆里趁萨拉勒赴开罗治疗休养,发动未遂政变,政变被驻也门的埃及军队粉碎。埃及人紧急将萨拉勒送回国主持政务,阿姆里及其同谋者被埃及军队押往开罗监禁。萨拉勒回国后大规模清洗政府和军队的异己分子,所有“也门第一党”成员和被怀疑的妥协派分子都遭到整肃,有7名高级官员被枪决,100多名高中级军官被开除军籍。虽然政变被镇压,但反对萨拉勒总统的强硬路线和要求和平解决内战的人数却不断增加。
1965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和沙特国王费萨尔达成《吉达协议》,沙特停止援助保皇派,埃及从1965年11月23日开始从也门撤军。1967年“
六·五战争”爆发后,纳赛尔不顾萨拉勒的请求,断然从也门完全撤军,失去强援的萨拉勒仍誓言孤军作战,并加强与苏联的关系以争取更多的军事支持。他的强硬立场遭到越来越多的也门人的反对。在政界和军队,大多数人均主张和平解决也门问题,萨拉勒的处境日渐孤立。1967年11月6日,以阿卜杜勒·拉赫曼·埃里亚尼、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努曼和穆罕默德·阿里·欧斯曼为代表的妥协派趁萨拉勒总统赴
莫斯科参加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50周年庆祝活动时发动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萨拉勒的统治。更为重要的是,政变得到了
开罗的默许,也获得了
利雅得的欢迎。萨拉勒众叛亲离,被彻底抛弃,这位也门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头号军政强人被迫踏上流亡之路长达十四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