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巴马铲鲟(学名:Scaphirhynchus suttkusi)是鲟科、铲鲟属鱼类。 背部皮肤橘黄色至橄榄褐色,腹部白色,背骨板颜色比邻近皮肤颜色深。吻呈铲状。下唇不分裂。腹部被以小骨板,几乎不可见。 阿拉巴马铲鲟是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盆地和密西西比州东部大型沿海平原河流中的特有种。喜低流速、沙质底质的栖息环境,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幼体,此外还摄食软体动物、鱼类和鱼卵。
动物学史
阿拉巴马铲鲟是1991年在美国莫比尔盆地(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河鉴定出来的鲟科铲鲟属鲟种,它与密西西比铲鲟是否就是一个种,曾有争议。
形态特征
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长占头长的70%以下,吻须4根;吻呈竹片状,边缘较尖,无喷水孔;
下唇在中部分裂,有4叶,吻须有毛,尾柄较长,被骨板完全覆盖;吻须排成1排,
背鳍条数少于37,
臀鳍条数少于24;腹部被以小型隐藏骨板,眼较大,吻端及大眼之间无刺。
阿拉巴马铲鲟背骨板15~21枚,侧骨板40~49枚,腹骨板11~14枚,背鳍条数29~34,臀鳍条数18~22,
鳃耙数无数据。
阿拉巴马铲鲟背部皮肤橘黄色至橄榄褐色,腹部白色,背骨板颜色比邻近皮肤颜色深。吻呈铲状。下唇不分裂。腹部被以小骨板,几乎不可见。
生活习性
阿拉巴马铲鲟生活在莫比尔盆地的大型沿海平原河流中,分布在各种基底上,但主要是沙子,其次是沙子夹杂砾石。主要占据主渠道;其次是堤坝下方的海岸线和尾水;尾水仅在春季被占用。 阿拉巴马铲鲟喜低流速、沙质底质的栖息环境,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幼体,此外还摄食软体动物、鱼类和鱼卵。
分布范围
阿拉巴马铲鲟是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盆地和密西西比州东部大型沿海平原河流中的特有种。历史收集记录和报告表明,其范围包括1600千米河流,包括汤比格比河、阿拉巴马河、莫比尔河和田索河,以及黑沃里尔河、卡霍巴河、库萨河和塔拉普萨河的下游。阿拉巴马铲鲟与密西西比铲鲟分布部分重叠。
繁殖方式
阿拉巴马铲鲟的最大年龄未知,但很可能与美国南方的铲鲟种群(16岁)相似(Morrow等人,1998年)。性成熟年龄也是未知的,但由于这是最小的河鲟物种,它可能处于铲鲟范围的低端(5-6岁)(基恩林和詹金斯1993年,基恩林1997年,肯尼迪等人2006年)。类似地,产卵周期可能每2-3年一次(Mayden和Kuhajda,1996年,Kennedy等人,2006年)。没有关于阿拉巴马铲鲟的生殖力估计,但可能高于从成熟雌性鲟鱼身上收获的4000个成熟卵(Kuhajda和Rider in press)。尚未收集到阿拉巴马铲鲟的卵或胚胎,但根据其他鲟鱼的情况,快速水流中稳定且无淤泥的硬基质对于正确的胚胎发育是必要的(Kuhajda和Rider in press)。
对成年雄性的声波跟踪表明,阿拉巴马铲鲟在春季向上游移动,这是产卵迁徙的一部分(Rider等人,2009年)。没有关于阿拉巴马铲鲟早期生活史的信息,但基于铲鲟和密苏里铲鲟,游离胚胎和幼体从94-530千米处向下游漂移(Kynard等人,2002年、2007年;Braaten等人,2008年)。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4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Ⅱ。
种群现状
19世纪末,在阿拉巴马河和汤比格比河,阿拉巴马铲鲟年捕捞产量为20吨。后来由于过度捕捞、河道改造和环境污染,资源量大幅度下降。没有对阿拉巴马铲鲟的种群估计,然而,从1997年春季到2001年春季,州和联邦渔业生物学家的密集收集工作导致仅捕获了4条阿拉巴马铲鲟,这进一步证实了该物种的稀有性。截止2019年,在阿拉巴马州马里恩州孵化场诱使圈养阿拉巴马铲鲟产卵的努力没有成功。种群数量似乎正在下降。2010年之后,尽管进行了密集试验以捕获或证明eDNA的存在,但在移动系统中没有检测到该物种。
濒危因素
在莫比尔盆地,阿拉巴马铲鲟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防洪,美国陆军工程兵对莫比尔盆地的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河道因此变得深而窄,适合于阿拉巴马铲鲟觅食和产卵的河流河床已经很少。大坝建设使其上游若干公里的河流型栖息地消失,使其下游的水文条件较大改变。阿拉巴马河上的水坝破坏了栖息地,改变了水文流量,抑制了上游产卵迁移和蓄水,为自由胚胎和向下游漂流的幼鱼创造了不适宜居住的栖息地,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繁殖不良。
保护措施
2000年,根据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SA),阿拉巴马铲鲟被列为濒危物种。这一决定是基于该物种显然无法维持一个可生存的种群。州和联邦机构以及私营部门正式制定了阿拉巴马铲鲟保护协议和战略(2000年),该协议和战略最初是一项保护和加强阿拉巴马铲鲟及其栖息地的非正式自愿计划。保护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圈养繁殖计划和繁殖鱼类的释放、基因保护、保护现有栖息地的数量和质量、开发有关生活史和栖息地需求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制定和实施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战略。
阿拉巴马河上分散的大型河流栖息地和不断变化的水文流量,再加上数量水平低于可检测水平,为阿拉巴马铲鲟提供了很少的保护选择。自2010年以来,每年都在克莱本和米勒·斯费里船闸和水坝通过船闸的开放式闸门为鱼类创造通道(Mettee等人,2004年、2006年和2009年)。环境DNA表明,在克莱本和米勒·斯费里船闸和水坝上游以及罗伯特·亨利船闸和大坝下方发现了
海湾鲟和阿拉巴马铲鲟,这表明它们可能会通过或被捕获(Pfleger等人,2016)。然而,这种上游通道可能对鲟鱼不可行(Coker 1929,Jager等人2016)。替代性的鱼类通道和拆除水坝不是基于资金和政治的选择。二十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启动圈养繁殖计划,只尝试了一次产卵,但失败了,而且在一年内获得多种繁殖活跃的阿拉巴马铲鲟的可能性极其渺茫。最好的选择是开发大坝管理模型,该模型允许移动流域,特别是整个阿拉巴马河的更自然的季节性流动模式,这可能会增加迁徙成鱼通过船闸(或通过克莱本船闸和大坝的溢洪道)的可能性,并使蓄水更靠近河流,以允许漂浮的自由胚胎和幼鱼发育(Kuhajda和Rider i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