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创作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作品原文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1我那隐鼠2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3,向人们低声絮说4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5……。”
梦里也记得元旦6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7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8”。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9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吧!”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10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11,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12,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13,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吧,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14都震悚15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16;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17而舞”的刑天18。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19和《毛诗品物图考》20,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21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吧。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作品注释
1.谋死:谋杀。
2.隐鼠: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不是很畏惧人的小老鼠。
3.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4.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5.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
6.元旦:这里指农历正月初一。
7.辟头:开头。
8.长毛:太平天国的军队恢复留发的传统,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辫的律令,所以当时被称为“长毛”。
9.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
10.远房的叔祖:指周兆兰,字玉田,是个秀才。
11.制艺和试帖诗:都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诗文,这里指当时书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范本。
12.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三国时吴国吴郡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解释《毛诗》中动植物名称的书。《毛诗》即《诗经》,现在的版本相传为西汉毛亨、毛苌所传,故称《毛诗》。
13.《花镜》:即《秘传花镜》,清代杭州人陈淏子著,是一部讲述园圃花木的书。
14.全体:全身。
15.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这里是震惊的意思。
16.帝江:《山海经》中能歌善舞的神鸟。
17.执干戚:拿着盾、斧。干,盾牌。戚,一种像斧的古代兵器。
18.刑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
19.《尔雅音图》:宋人注明字音并加插图的一种《尔雅》版本。《尔雅》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著作。
20.《毛诗品物图考》:把《毛诗》中动植物画出图像并加明考证的书。日本冈元凤作,共七卷。
21.郝懿行(1757—1825):字兰皋,山东栖霞人,清代经学家。著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及《易说》、《春秋说略》等。
创作背景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3月在北京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文学赏析
思想结构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基本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此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长妈妈“名称的由来”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但正是这地位卑微的长妈妈,身上却闪耀着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对于长妈妈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对她的某些特点的集中描写,以及对往事的点滴叙述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卑微的灵魂”。而作者怎样从厌她、烦她到敬她,是此文叙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写起来自然也就浓墨重彩,因为正是在作者的态度转变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形象及其品格。
长妈妈之讨人厌,令人烦,在儿时作者看来,无非是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有时也能引起点家里的“小风波”;无非嫌长妈妈虽然没有知识,却礼节多,规矩多,教给儿时作者的道理多,“繁琐之至”。使儿时的作者最不耐烦甚至当做“磨难”的是“元旦的古怪仪式”:大年初一清早一睁眼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然后再“吃一点福橘”,以求得“年到头,顺顺流流”。而至于长妈妈对“长毛”的看法,近似乎有些“反动”了。在这些“讨人厌,令人烦”中,即便杂有某些迷信、陋习与愚昧无知,却仍然显示着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而这种真情关爱,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以至于对过往所有的抱怨,“从此完全消灭了”,并且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正是在这种转变中,长妈妈的形象丰满了起来,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之情也得到了彰显。处处流露着人间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让读者进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读来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艺术特色
此文最为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处理肯定与否定这一对矛盾关系时。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长妈妈作为肯定和赞颂的人物,从“人气”的角度被赋予了对比的意义。所谓暗夜里的明珠,就是说,只有同那些“名人名教授”相比较,只有在“夜游的恶鸟”面前,长妈妈性格的光泽才显得格外耀目,读者才感到鲁迅对她的肯定和赞颂具有分量,产生共鸣。其次,就对长妈妈这个人物的描叙本身来看,鲁迅并不因为对她的尊敬而“为贤者讳”,阿长的确有的缺点和毛病,鲁迅又恰如其分地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写了缺点毛病而影响阿长的根本素质。所谓“沙里淘金,很能说明鲁迅描叙阿长的特点,“金”在“沙”里经作者一番淘洗,逐渐露出了她的本色。该肯定的充分肯定了,该否定的恰如其分否定了,否定里包含着肯定,而整个肯定又与不著文字的否定互为表里。这是此文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色。
除此之外,在处理庄重与诙谐的关系上,也显示了独具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庄谐属于作品情调问题,不是指风格而言。此文的情调,整体说来,是诙谐而有风趣的,但诙谐风越中又不失庄重,特别自关于购买《山海经》的描叙以后逐趋于庄重严肃,使整篇文章由开始的外谐内庄极其自然地转变成以庄重严肃作结。这种情调,与“沙里淘金”而终于扬“沙”见“金”的人物措叙过程是完全和谐一致的,同回忆体的亲切自然和情真意切也互映生辉,相得益彰
其它如结构剪裁上的巧妙照应,人物描写上的生动形象,以及语言的凝炼、幽默,都是显而易见的。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李朝全《散文百年经典·1917—2015》:“《阿长与〈山海经〉》以娓娓的笔调,叙讲他对于去世已三十年的保姆阿长的深深的怀念和爱戴。阿长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妇女的一员,她有着愚昧、迷信等方面的缺点,却也有着更多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爱与恨,荣辱羞耻感。诗人艾青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则以散文笔触记述一位保姆,二者的思想相似,情感动人,在艺术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袁勇麟中国现当代散文导读》:“《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人与事的忆旧中蕴藏了‘童年情结’,而且,写人方面炉火纯青的技巧,让读者对鲁迅的散文风格多了一分新的认识。鲁迅选择典型细节、典型事件突出人物个性的主要特征,他们的音容笑貌,带着浓厚的历史感进入散文的画廊。因此,使人感念的不只是人物的命运,还会使你对造成人物如此命运的社会历史环境作更深沉的思考。同时,鲁迅的这类散文,也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为平民写照塑像的先河。”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德岷黎教授教你读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如同《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鲁迅‘夕拾’朝花,‘反顾’往事,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抨击现实,获取光明。鲁迅在这篇散文里通过‘并非学者’的阿长与‘书多’的远房叔祖的对比,正面歌颂了劳动人民热爱、关心青少年的优秀品质,隐约地斥责了当时那些学者名流对青少年的麻木不仁,应该说这是给那些污蔑、镇压革命青年的反动文人和北洋军阀的锐利一击。鲁迅深情赞美的蕴藏在长妈妈身上的‘伟大的力’,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那种最‘值得宝贵’的‘民魂’这就是对青少年关心爱护和切切实实、脚踏实地的苦千实干的‘实做’精神!因此,《阿长与〈山海经〉》远非一篇单纯的忆旧之作,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战斗的诗篇。”
后世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被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册》第10课课文。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其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5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3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