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前苏联米哈伊尔·巴赫金著文学批评著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原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是前苏联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创作的文学批评著作,首次出版于1929年。
内容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巴赫金指出所谓“诗学问题”主要是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特性。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一反传统小说的“独白式”结构框架,创造出一种多声部的、全面对话的“复调小说”。作者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对思想内容的处理以及小说在体裁、结构、语言方面的特征的分析阐明了这一观点,论证了小说中主人公主体意识的加强、横向艺术描写和对话艺术的多种类型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关于“复调理论”“狂欢化诗学”的主要观点。
作品目录
成书过程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在他的1929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在此之前,他就曾与友人沃罗申诺夫合作,或用友人麦特维耶夫的姓名,出版过《弗洛伊德主义评述》(1927年)、《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1928年)、《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哲学》(1929年)。由于在这期间参加了友人自发组织的学术团体活动,于1929年被关进北方集中营,后又改为南方流放。到了20世纪30年代下半期,友朋已死亡过半,巴赫金自己也因骨髓炎而截去一足。第二次大战前,巴赫金执教于中学,并在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讲过文学理论。战后,他提交的学位论文《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拉伯雷》,由于其观点独特而长期发生争论,最后终于被授予副博士学位。其后,巴赫金长期执教于摩尔达维亚大学。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苏联文学理论界引起异议。196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经过修改,更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再版,进一步引起苏联文艺界的讨论与争论。
作品思想
复调对话理论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第一章,巴赫金使用了诸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哪部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全部小说”之类的论述,这无疑把复调小说的外延扩大化了。在第二章中,巴赫金总算第一次对外延做出了限定,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这一限定在第四章和该书的结束语中又出现了两次。不难看出,只有这些论述对象集合的交集,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才完全符合巴赫金对复调对话小说的定义。
巴赫金列举分析了当时评论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正反两方面的评述,使复调对话理论的轮廓逐渐显现出来。巴赫金认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中,主人公的意识被当做一种“他人意识”,是“自身的、直接具有意义的话语之主体”,主人公相对作者是独立的,同时各个主人公之间也是相对独立不相混合的。各种独立的不相混合的声音与意识之多样性、各种有充分价值的声音之正的复调,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本特征。
作者与主人公
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定义,事实上是由两组“相互独立”构成的,即:主人公相对作者独立、各个主人公之间相互独立。巴赫金一方面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背景时代的分裂,也没有否定矛盾分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身上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却一直矢口否认分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与他的长篇复调小说存在任何联系。所谓“超出了作品的客观实际”,似乎可以看做一个形式主义者理所当然地对作者问题的回避,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第三章“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中,巴赫金做了对他自己最不利的辩护:他试图证明,陀思妥耶夫斯基呈现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但他只是在艺术思维上是复调的,在自身思想上则与任何一般作家一样,是统一的、肯定的、独白的。
作品评价
20世纪,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毕一生之功写成《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以“对话性主体”“复调小说”等概念阐释陀氏小说形式的哲学意义,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哲学家却胜过哲学家。巴赫金的理论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获得一个新的制高点。(澎湃新闻评)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谈的与其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不如说是巴赫金诗学,巴赫金通过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来表达和阐明了自己的诗学观点。”(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程正民评)
“米哈伊尔·巴赫金在踏踏实实地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任何一部作品上是失败的,以及他固执于高层次的概括,这使我对他能够作的其他研究也都感到不耐烦。 ”(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评)
出版信息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原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首次出版于1929年。196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经过修改,更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再版。197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版发行。197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第四版出版,此版印数为10万册。
中译版《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于1988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译者白春仁顾亚铃
作者简介
米哈伊尔·巴赫金(1895年11月17日—1975年3月7日) ,男,前苏联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都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1 04:0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