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璀(1914.4—2015.2.16),女,
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1年毕业于苏州振华女校,同年考入
东吴大学,1932年入清华大学社会系,曾任清华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一二·九学生运动发起人之一。
人物生平
1931年,陆璀毕业于苏州振华女校,同年考入东吴大学。
1934年,陆璀就读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陆璀的清华大学学习生涯,与她的同学
杨绛、
何泽慧、
彭子冈、
费孝通等不同。陆璀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与自豪却又是被清华大学开除的学生。
1935年,陆璀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当时她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年轻的陆璀站到演讲台上、站到了激情澎湃的学生运动的中国历史舞台上。
1935年12月16日,陆璀又组织参与了第二次规模更大的游行示威,陆璀在示威活动中被军警抓捕,关进了警察局。
1936年初,陆璀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
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6月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世界青年大会上,陆璀代表中国学生发言,受组织委派出国工作,曾参与编辑巴黎《
救国时报》和纽约《华侨时报》。
1936年10月,陆璀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8年,陆璀又代表全国学联出席第二次世界青年大会,并被派往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国际宣传。
1940年,陆璀回国后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淮南苏皖边区工作。
1947年,陆璀代表
解放区妇联任
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1949年7月,陆璀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全国妇联第二届常委,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区教育部部长。
1955年,陆璀受“饶潘扬”案牵连下狱。
1956年,陆璀出狱后任北京
东城区区委书记。“文革”时陆璀再入秦城。
1977年,陆璀任北京市政协常委。
1978年2月,陆璀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兼
中美友协副会长,全国妇联第四届常委。
1994年6月陆璀离休。
2001年4月,陆璀给中共中央写信,为饶漱石申诉。
2015年2月1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陆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陆璀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共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政治生涯
陆璀1935年在
清华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当时,陆璀是清华大学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1936年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同年10月陆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9月陆璀出席首届世界青年大会,并在大会上进行发言,把中国学生的战斗呼声带到了世界讲坛,让“一二·九”精神走向了世界。
1938年陆璀又代表全国学联出席第二次世界青年大会,并被派往法国、英过、美国、加拿大等国宣传中国的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与政策,并为白求恩大夫率领的援华医疗队和中国和平医院募捐。
1940年回国后,陆璀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和苏皖边区工作。
1947年陆璀再次被派遣出国,代表中国解放区妇联担任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中国书记。
1949年7月,陆璀担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委兼国际工作部部长。同年9月,陆璀作为妇女界代表,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年12月,陆璀出席了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并担任会议的秘书长。
1949年10月1日,陆璀与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开国大典。陆璀曾出席了1948年和1953年在布达佩斯和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和1949年、1950年在巴黎和华沙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执行委员和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6年到1957年陆璀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北京市东城区文教部长。“文革”时期,陆璀受到迫害,被关入秦城监狱8年之久。
1978年起,陆璀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先后任常务理事、副会长,中美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还担任中国儿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等职。
1980年陆璀出席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妇女十年》中期会议(即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
陆璀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轶事
隐蔽阅读
1936年2月29日,数千名军警带着机关枪,两次包围了清华大学进行大搜捕。陆璀因名列黑名单,被迫离校。组织上就安排陆璀在美国记者斯诺夫妇家去隐蔽,住了一个多星期。美国记者斯诺那时才30岁,但在新闻界已崭露头角。斯诺除了外出采访外,几乎整天都埋头在他的工作室里。那里堆满了各种书籍,特别是有关中国的书籍。斯诺正在进行艰苦的努力,编译他后来在1936年7月出版的介绍中国新文学的书——《活的中国》。在斯诺家里,陆璀阅读了斯诺已经出版的第一本书《远东战线》。斯诺的名字,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象征。陆璀曾说:“我们永远怀念和感谢你——埃德加·斯诺!”
国际友人
1986年的5月,陆璀的美国朋友莫莉·雅德重访中国。莫莉去了她出生和度过童年的成都、上海等地,最后,莫莉·雅德到了北京。陆璀和她这两个阔别了半个世纪的老朋友终于重逢了,心情都很激动。在热烈的拥抱和深情的凝视中,她们都发现,三十年代的两位年青姑娘,而今都已两鬓堆霜。陆璀以老朋友的身份邀请莫莉夫妇到她家做客,又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的身份宴请他们。可巧的是,历经浩劫,陆璀居然还找到了一张当年周恩来同志和吴玉章同志在武汉会见他们的照片,便翻拍了一张送给莫莉作纪念。莫莉凝视着照片,微笑着说:“我那里倒还保存着不少相片,还有我们自己拍的小电影和其他许多资料。”陆璀对莫莉说:“有机会时,你送来给我们看看吧!这可是很珍贵的资料呵!”“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也是我们战斗友谊的见证!”陆璀激动地对她说,“感谢你辛辛苦苦地把它带来送给了我们!我们一定将好好利用它们,作为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材!”
在远离中国的白求恩大夫的故乡,陆璀又跟别离了40年的老战友琼·尤恩会面了。40年的岁月,像流水一样逝去。多少战友、亲人和与我们共患难、同生死的外国朋友,已经献出了生命,离开人世了。他们深有感慨地回忆起当年从武汉一起撤退那一段同甘共苦的战斗历程。
“我写了一本书”,尤恩说,“名叫《高山是可以攀登的》,内容写我在中国的经历,出版后我将寄给你们”。
陆璀真诚地向加拿大友人尤恩道谢,和她紧紧握手告别,并祝她早日康复。尤恩的眼里闪着泪花,陆璀眼睛也感到热辣辣的。
家庭生活
1938年底,陆璀在巴黎吴玉章创办的《
救国时报》编辑部工作,结识了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后来任
新四军政委的饶漱石,两人相爱,结为夫妇。生有一个女儿陆兰沁(该女孩长期住在巴黎,全国解放后,饶漱石才把她接回上海)。
1953年饶漱石调往北京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不久忽告失踪,妻子陆璀都不知道。
后来陆璀与饶漱石离婚,并与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任弼时的秘书、被称为“和平诗人”的朱子奇结婚。陆璀与老伴朱子奇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
个人作品
《晨星集》
她在“几句前言”中说,她非常感谢人民日报出版社愿意为她出版这本小书。
她谦逊地说:“我不是一个作家,从来也没想到过要单独出一本书。如果不是因为几位老同志、我的亲人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同志的鼓励和支持,我是不会有勇气这样做的。也只有当我为出书而搜集文稿和资料时,我才深深地感觉到,我一生经历的事和认识并敬佩的人是那么多,而我写下来的却这么少,这一多一少,反差之大,使我惭愧和内疚。现在,限于时间、年龄和精力,也限于查找材料的困难,想要补救,也很难了。因文稿之少,想到一句成语:“寥若晨星”,故题书名为“晨星集”。但晨星中却有启明星,它是预告黎明的到来的。也就是说,它预告黑暗的长夜即将过去,光明的白昼即将来临。我所写到的许多人和事,不是在历史上不同程度地起过这样的作用么?只是我写得太不够了。我怀着惭愧的心情,把这本书敬献给“一二·九”运动六十周年,献给跨世纪的中华儿女们,也献给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战友们、同志们、亲人们,并恭候指教。”
再次出版
这本书是1995年出版,献给“一二·九”运动60周年的。2005年9月,《晨星集》再版,陆璀老人也为再版写了句话,非常质朴感人。“已是‘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了。当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同学,而今还健在的,已经不很多了。我作为一个幸存者,能够拿什么来纪念‘一二·九’、献给‘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呢?业已年逾九旬的我,想做的事很多,而能够做到的却很少了。无奈中想到,还有人来向我要这本书,而我已无书可送,书店里也已售完。当时我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因此想到,何不把这本书再版,趁此机会,加进我另外几篇文章和一些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这样,我又一次怀着惭愧的心情把这本再版的书献给‘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同时,也作为留给我的家人、亲友和后代的一份纪念吧。”
人物评价
大众起来
她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亲身经历者和幸存者。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之一,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革命的女战士,她在国际上宣传共产党抗日的方针、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35年12月21日《大众生活》第一卷第6期封面和封底,用的就是陆璀在“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当天,在西直门外一个站台上,手执大号筒向学生和市民群众讲话的照片。当时邹韬奋先生并不知道这个女学生是谁,只是收到有人给他寄来这两张照片后,觉得它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就采用了这两张照片,并且在封面上加上“大众起来!”这个口号。谁也没有想到,这两张照片竞成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被后来的有关书刊和展览广泛采用。可惜至今不知道这两张照片的拍摄者是谁?虽然署名“万里”,但显然这并非摄影者真姓名。
中国贞德
1935年12月16日,陆璀被警察逮捕时,那天斯诺正在现场,他跟踪到警察所。在警察的包围中,对陆璀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采访,并当即发出了一条“独家新闻”,用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标题:《中国的贞德被捕了》。这篇报道在美国的大报上登出后,确实起了一点轰动效应,为我们抗日救国、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主张作了有力的宣传。
一颗晨星
陆璀老人,像一颗晨星,晶莹璀璨,凄风苦雨,迎来光明,夕阳无限,仍顽强地挺拔于生于斯、养于斯、给她带来荣耀和不幸的中国大地。
77年前,陆璀字字泣血、句句呐喊般描述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第2次即16日大游行时,她自己被巡警抓走后被“释放”的悲愤而无奈的一组画面(原载《觉民报》第2期,1935年12月27日)。
作为跨世纪的陆璀老人,她就是一颗晨星,一个璀璨的启明星;她像一颗凌寒挺拔的青松;她又是一块熠熠生辉的“历史活化石”。我站在她的身边,忽觉历史离我们那么近,那么近……原载《党史博览》2013年第5期。
真诚回信
著名作家刘白羽收到陆璀的《晨星集》后,他诗画般真诚地给陆璀回信说: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正是从那以后,冲进奔滔汹涌的潮流,参与了谛造新中国的伟大而壮丽的事业。我们是幸存者又是胜利者,我们没有白白活到今天。当老年时,我们幸运地听到了21世纪洪钟。但是我捧着你的书,我读着你的书,我的心在颤悸!我向21世纪致敬!我们生在多么辉煌的大时代里呀!陆璀同志!你的书出的非常重要,非常及时,你把圣水洒在这一代可爱的青年心上,你将开天辟地的精神传到这一代可爱的青年身上,你把火种播在这一代可爱的青年灵魂中,这一切都会通过他们和她们,在那美好而英雄的新世纪里燃烧闪光。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