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四夫人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陈十四夫人》是一部十分深入人心的神话。主要情节讲的是正直、善良、机智、义勇的陈十四和罪恶累累的南蛇之间的复杂、惊险的斗争。
来源
为了揭开这个神话的根源,开头想翻一下古代人类与蛇的帐本。
《陈十四夫人》这个神话的影子似乎源于太古之世。
这个神话源于闽北图腾来标志自己的部落而言。
关于崇拜蛇图腾蛮性土俗烧纸马。嘴里念念有词将其送走;可笑的是这一带农村,每逢天灾人祸时。住房周围发现蛇。老人们往往认为是蛇妖在作祟;如果某处深山洞穴里发现蛇类。有些人总会联想起蛇精来。
无独有偶是这些事例都是屡见于浙闽两省交界处,与陈十四除蛇的地域环境都相符合。
然而神话涉及蛇与蛇斗争的故事。不仅仅是闽越一地。在大荒人蛇白身退避三舍。敬而远之,不得不将它作为超自然的神灵来顶礼膜拜,祈求蛇神消灾降福。关于蛇的神话传说。后世也不少见,如秦惠王时 “金牛岭的大蛇挡道伤害生灵”;⑦“汉灵帝建宁二年四月望,帝御温德殿。梁上飞下大青蛇,帝惊倒”;⑧东越国将乐县山洞中的大蛇。装神托梦。强索童男童女;⑨梁武帝时毒蛇化皇后;唐朝传奇《白蛇传》里的蛇精,还有不少传说里涉及“蛇郎”等等。
恶势力的英雄羿,他雄风五丁为民除害,奋勇拔尾,蛇虽拉出而大山崩倒。五丁为民献出了生命(13)。
可见尽管蛇多么狠毒厉害,然而终究还是人制伏了蛇。
神话是最富于教育意义的,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那种顶天立地,驱邪扶正的雄风壮举,古往今来,都在潜移默化地鼓舞着一代代的人们。
这些神威赫赫的伏蛇英雄,是否可说是陈十四斗蛇的影子呢?
社会根源
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后,就产生了两幅鲜明的阶级对立的长轴画面。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的画面面;一同是表现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另一幅是表现被统治被剥削的劳苦大众的饥寒交迫,惨绝人寰孙叔敖杀两头蛇(14)。刘邦邯郸淳面前,背诵“俳优小说”(16)。在离汉末仅几十年的干宝在《李寄》一文末尾写道:“歌谣至今存焉。”(17)至今与过去相对。有“过去”才有“至今”,不言而喻。《李寄》这则神话,早在东晋以前,民间就以歌谣的形式在广泛传播了,钟老在《晚清改良派学者的民间文学见解》一文中指出:“……在封建社会里,一方面广大的人民群众自然要从过去传统的神话、传说里去接受英雄的感受,英雄的感发……并借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18),由于晋世处于“五胡乱华”之际。内忧外患,导致“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龙争虎斗”的动荡局面,国家多难,民不聊生,民间是多么希望有救民于火炕的英雄出现啊!大约基于这一原因,这则优美悲壮,感人肺腑的歌谣,触发了酷喜搜神的干宝的“感时怀古”之情;于是他就如获至宝似地把《李寄》这首英雄的歌谣,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改写收进《搜神记》里去。深刻地嘲笑了那班“位极人臣,名列朝堂”的所谓王公大臣,还不如一个两袖侠风的布衣少女。
这则动人心魄的神话,古往今来一直鼓舞着人们的除暴扶正的斗志。后世的《法苑珠林》、《太平广记》等书。都汇集着这则感心的故事,近代还有人将其改编成童话《童女箭》,(20)传之于世。
水有源,树有根、一个神话的形成。都有其曲折复杂的社会根源。《李寄》这个神话故事,就是《陈十四夫人》的雏形。
民间传说
口头文学的变动性是很大的。例如《孟姜女》,最早记载见于《春秋左氏传》,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齐侯出兵攻打莒国,将军杞梁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连故事的人物姓名,事件皆面目全非了。神话《白蛇传》出是如此。从故事的萌芽至成型。都起了较大的变化。《陈十四夫人》也不例外,从东晋干宝撰《搜神记》年,历经南北朝至唐末宋初。先后数百年。这个神话经民间不断的移花接术。整枝添叶,故事更趋丰满完整,惊奇曲折,悲壮憾人,故事情节起了大突变,主题也更深了。由《李寄》故事的一条蛇,演变成雌雄两南蛇,李寄也被易名为陈十四,关于李寄的易名,其间有一个有趣的插曲。
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到那班深居龙楼凤阁,锦衣玉食的唐王朝的主子们的统治之网,笼罩得是多么阴森恐怖啊!爪牙遍天下。他们可以胡作非为,找机寻隙,鱼肉百姓。这使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手无寸铁
陈十四是什么朝代人众说纷纭。《三教源流》、《福建通志》、《铸鼎余闻》等说她生于唐大历元年或二年,吴任臣的《十国春秋》说她是五代闽的人。
至今青田民间还流传着《十字山歌》(23):
一字一横一朵云,
唐朝出个陈夫人,
夫人庐山传妙法
遍行天下救万民。
……………………
《陈十四夫人》经唐末的大发展。宋嘉?后的更改移植才基本定型。
那么陈十四到底是唐人,五代人抑或是宋人,这都不过是神话传说而已,就这个神话的本身而言,似乎唐人一说比较多些。(27)
演变
非是让人们知道,道教神通广大。他可以在人们敬而远之的妖蛇之间通行无阻。只有道教的神通才能制服妖蛇。告诫人们只有信奉道教。才能化险为夷。安享太平。
大约晋以前。这个神话还没有受佛教的影响。传说梁武帝时被李寄斩灭的妖蛇又复活了。潜入皇宫吃了皇后。化成正宫娘娘盘踞深宫想陷害武帝。一次妖蛇端面条给武帝吃。佛教紫贡禅师化成老郎中。指点皇上念了咒,只见满碗面条都是伸颈吐舌的大蛇小蛇。武帝吓得惊魂落魄,这才恍然大悟,随即皈依佛门,舍身同泰寺。从此这个神话受到释教的影响。
从资料中可以看到唐朝以后,历朝的帝王都或多或少地利用宗教来对这个神话加以控制、利用。使这个 神话,在不同朝代,体现了不同政治面貌。唐初,因李世民尊重他的老祖宗李耳
从陈十四身上,我们不但看出了历朝宗教对她的渗透,同时也似乎看到唐宋以来封建王朝的宗教主张。
流传
《陈十四夫人》,在唐末五代以前,主要以歌谣闽北一带的,还有戏剧、评书、山歌等等艺术形式,在宁波地区也有类似的神话,叫做《安知 县斩蛇》。(30)
《安知县斩蛇》这个神话,似乎和《陈十四夫人》同母题,不过传播到三北后,当地人民根据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自身生活体验,发挥了大胆想象。铸造出符合三北人民胃口的美味佳肴来。这种同母题而各有地方特色的兄弟型的民间神话,在国内外不乏先例。
《陈十四夫人》为什么会这样深入民间呢?有人说是由于旧 社会边远山区。医药卫生条件差,把陈夫人当作求子,摧生,育婴的保护神。其实人们信仰陈夫人远不止为此,主要是在于陈夫人,那大智大勇,斩妖灭怪,保国为民的无畏精神,深深地憾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由于受陈十四夫人的深远影响,人们往往把村子里机智勇敢,敢想敢为的人,叫做陈十四,将两面三刀,阴险毒辣的人喊作南蛇精,称只讲大吃大喝,干事糊涂者为法清。
陈十四夫人除流传浙南、闽北、台湾外,在东南亚,欧洲、美洲华侨聚集较多的地方,也有影响。
如果说历史象长河,那么《陈十四夫人》的由来、演变、成型就是沿着这条曲曲折折的巨流,随着波浪的汹涌起伏,闯过激流,绕过险滩,奔过平川,不断前进。
注释
(1)《东方杂志》第十卷、第一号、郑振铎:《汤祷篇》。
(2)林纾:《畏庐琐记.蛇王》
(3)《孟子》卷六:滕文公章句下
(4)《山海经 北山经》
(5)《山海经北次三经》
(6)《山海经海内经》
(7)《华阳国志.蜀志》
(8)《三国演义》第一回
(9)干宝:《搜神记》
(10)《世界趣闻》、浙江人民出版社80、10版
(11)《路史后记十注引江源记》
(12)《山海经大荒北经》
(13)《同》⑧
(14)《论衡》福虚篇
(15)《三国志》卷21裴松之注引《魏略》
(16)同⒂
(17)《搜神记.李寄》
⒅《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集)309页
⒆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73页
⒇《童女箭》中华书局版,童话廿五种
(21)《野客丛书》卷九
(22)《唐会要》卷四
(23)见青田文化馆资料
(24)民间鼓词艺人:吴茂卓
(25)民间鼓词艺人:陈国连
(26)《宋史.蔡襄传》
(27)《福建三神考》中山大学民俗丛书,魏应麒编著
(28)《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312页
(29)戴不凡:《小说见闻录》4页
(30)《宁波文艺》1981年第六期
(31)《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84页
试论《陈十四夫人》的由来与演变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21:29
目录
概述
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