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明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导师、教育教授
陈向明,女,1953年生,博士学位,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系主任,英国牛津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
人物经历
1978-1982: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1984-1987: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文体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
1988-1989: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9-1994: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教学、课程设置与学习环境专业
199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
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做访问教授
2012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做访问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跨文化人际交往和比较教育学,其他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咨询等。
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主要著作
《旅居者和“外国人”——中国留美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1998年)、《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2001年)、《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2004年)、《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2009年)、《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2011年)
2012年获闵维方优秀奖教金一等奖
2010年获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教学优秀奖
200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年《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获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2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专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获新闻出版署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
代表性论文
1.质性研究:
范式的探索:实践-反思取向的教育质性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
质性研究教学的悖论,《教育学术月刊》,2010/5
我为什么对质性研究情有独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3.18
从‘范式’的视角看质的研究之定位,《教育研究》,2008/5
质性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2
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社会学研究》,2001/2,北京
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的推论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2,武汉
质的研究中的个人倾向问题,《教育研究》,1998/1,北京
定性研究中的效度问题,《教育研究》,1996/7,北京
质的研究中的局内人和局外人,《社会学研究》,1997/6,北京
从范式的角度看社会科学的质量评价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4,香港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高等教育研究》,1997/4,武汉
教育研究中访谈的回应技(艺)术,《教育科学》,1998/4,长春
教育研究中访谈的倾听技(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4,太原
访谈中的提问技(艺)术,《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4,武汉
研究者个人身份在质的研究中的运用,《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2,武汉
教育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高等教育论坛》,1997/2,北京大学
定性研究评介,《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6,武汉
质的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界定,《教育评论》,1999/1,福建
扎根理论的思路与方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武汉
2.教师教育
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知识为何重要,《基础教育课程》,2012/7
从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育研究》,2012/4
教师专业发展:永无止境的追求,《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教育叙事对教师发展的适切性探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2
从实践性知识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全球教育展望》,2010/1
寻找和重构自我和世界——教育叙事于教师发展的独特魅力,《北京教育》,普教2010增刊
教师如何创生自己的知识,《中国教育报》,2010/1/22
在多重对话中学习与成长,《人民教育》,2009/17
谁用谁知道——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师的“使用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0/20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教育研究》,2009/10
对教师专业发展中引入案例式研修的几点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知识论基础,《教育学报》,2009/2
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理论的指导?《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3日
教师和‘专家’的关系定位,《教育发展研究》,2007/12
谁来决定教师的专业需求?《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0日
参与式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6/5
行动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途径,《河南教育》,2004/9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
关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2002/6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有关教师隐喻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
3、课程与教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感言,《课程、教材与教法》,2011增刊
教育改革中‘课例研究’的方法论探讨,《基础教育》,2011/2
角色扮演的作用与要求,《教育与现代化》,2004/1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03/3
在参与中学习——成人培训方式的更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清华教育研究》,2003/4
如何处理参与式培训中的冲突?《课程教材教法》,2003/8
如何营造一个支持性培训环境?《教育科学》,2003/1
如何为培训作需求分析?《师资培训研究》,2003/2
如何在参与式学习中使用直观手段?《开放教育研究》,2003/3
如何在培训中组织小组讨论?《当代教育论坛》,2003/4
如何做培训计划,《教育论坛》,2003/3
如何在培训中使用头脑风暴?《幼儿教育》,2003.7.8
我国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研究》,1998/1
做人与做事,第一作者,《高等教育论坛》1998/3,北京大学
综合大学理科人才素质和课程体系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7/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哈佛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介绍,《外国教育资料》,1996/5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高等教育论坛》,1996/1
4、高等教育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元培计划”为例,《中国教育科研报告》,2008年第2卷第1辑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实践研究,《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4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6年,总第10期
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教育发展研究(参与、平等、贫困、性别、民族、跨文化交流)
学不能被教——做教育咨询专家的思考,《中小学管理》,2007/6
普通高中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的构建,《全球教育展望》,2003/9
参与式方法答疑,《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
如何理解参与?《教育参考》,2003/2
中国西部女童教育探索综述,载中国/联合国计划署义务教育项目管理办公室,《中国西部女童教育探索》,2002
参与式方法—开发西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
参考资料
陈向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京东商城.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10:5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