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悲
中国话剧演员、作家、汪伪汉奸
陈大悲(1887年6月15日-1944年8月19日),中国现代戏剧先驱,后在汪伪政府外交部任职。原名陈听奕,笔名蛹公、大悲,浙江杭州人。
人物生平
出生于小官僚家庭。早年曾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1909年开始在该校参加新剧演出活动,加入文明戏班,是春柳社的重要成员。翌年参加进化团,开始新剧的职业演员生活。常饰女角,善演悲剧。 随着春柳社解体,开始提倡爱美戏剧。
陈大悲青年时期的作品有15幕的文明戏剧本《浪子回头》与《美人剑新剧》等。1921年4月,编写《爱美的戏剧》一书,是“五四”后较早的一部通俗戏剧理论著作,对当时的新剧运动颇有影响。1921年5月,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人在上海组织民众戏剧社。同年十一月又发起组织北京实验剧社,从事爱美剧的理论与实践活动。1922年初,陈大悲与蒲伯英又将民众戏剧社扩大改组为新中华戏剧协社,立意联络全国的爱美戏剧团体。
1922年冬,陈大悲与蒲伯英接办《戏剧》月刊,在北京创办北京人艺专门戏剧学校,任教务长。实行男女合演。只办了一年。
1928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1935年组织上海乐剧院。次年在南京组织新华剧社。
1940年春又在汪伪外交部任职,不久去汉口任伪中日文化协会湖北分会第五组主任干事,后去武汉组织话剧团。
主要作品
理论有《爱美的戏剧》《戏剧ABC》《表演术》;剧本有《英雄与美人》《双解放》《说不出》(哑剧)、《王裁缝的双十节》《平民的恩人》《维持风化》《浪子回头》《良心》《爱国贼》《忠孝家庭》《虎去狼来》《父亲的儿子》《幽兰女士》以及乐剧《西施》等;小说有《红花瓶》《人之初》等;电影剧本有《到上海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红花瓶》《关云长忠义千秋》《西施》《潘巧云》等。
参考资料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陈大悲(1887~1944).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5-04-22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28 16:3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