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麟
近代爱国官僚
陈宝麟(1898—1965),字冠灵,河北东光县秦村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先后任职于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广东民国大学。后由学入政,长期主政宁波鄞县,造福一方,是近代浙江省爱国官僚。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陈宝麟(1898-1965),字冠灵,河北东光县人。幼随其父玉树公(字子兰)迁南京,在宁郊大成村,组织天宝基植公司,经营农场,致力实业,遂占籍南京。陈宝麟也因此,入读江苏省立第一中学。中学肆业后,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并顺利升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在校六年,深得蔡孑民(元培)校长及马寅初等诸名师之奖借。
由学入政
北大毕业后,陈宝麟曾与友人创办民铎中学,并合办《经济半月刊》。后又响应孙中山革命号召,毅然南下,先后任教于浙江政法专门学校、广东民国大学。
北伐结束后,新成立的浙江省政府举行第一届县长致试,选拔人才。以此考试为契机,陈宝麟步入仕途,任浙江省民政厅第三科科长,参与了浙江省自治专修学校,浙江省警官学校的筹备工作。
主政鄞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陈宝麟出任鄞县县长。作为一县之长,陈宝麟有其治县之理念,他认为:政治两字之涵义,最简单明了者莫如政为众人之事,治为管理。管理众人之事日政治。故凡一切行政之分类,均不过就事类之所近,归纳而部署之。行政之分类,均不过就事类之所近,归纳而部署之。实则民生四大需要,与俗所谓“开门七件事者”,熟能分享而不兼筹者?则政治又何能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臂,是故政治之进行,在常态中系万殊一致,各方有赖于相互助长,平均发展;当然须百废俱举,不偏不倚,庶社会得以平稳安定而日即繁荣。苟行政失序,畸轻畸重,使其一部门骗形突进,其他部门不能协和适应,则必酿成政治上之不安。犹之社会上经济或生活方式有变化,而其他如教育宗旨,道德观念,或法律制度仍呆滞不足相符,则必酿成社会之变革也。至于在变态中,则须先视其症结,分其缓急先后,而速谋补偏教弊,为急剧之调繁,自不能再以雍容迁阔之态度,抱百废俱举之奢望。盖如是则不惟“治丝愈紊”、一事无成,抑且瓜繁蔓稀民患其扰。故“政”有“常”有“变”。而“治”亦有“经”有“权”;持政以“常”为本,治亦以“经”为体。“变”则复归其“常”,“权”必不离其“经”(摘自陈氏《鄞县建设序》)
陈宝麟主政鄞县十年,期间全县安谧,市无苛扰,野无啸聚,政清刑简,形成社会良好秩序,被公认为县治楷模。他的主要政绩如下:
(一)实行二五减租,协调佃业情感,亦即调和阶级矛盾。所谓“二五减租”,即从原有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为缴租额。以全国而论, 浙江为独有,就渐省而言,唯鄞县为彻底。
(二)开拓回境公跻,以利交通。宁波府城明猜两朝代有修绪,金城汤池。在以往历次战争中,为兵家守御所利赖;近世科学进展,进入立体战争,城垣不仅失其效用,反而裹足自封,徒成障碍,故在北伐后,即有隳城之议,且见诸实施。至是全城拆除,城壕填平,新筑环城马路,扩建市内街道,市容为之一整。又新筑鄞奉路以达奉化,鄞横路以达鄞东横山,渡象山岗郡为象山县境;鄞穿路以镇海穿山为终点,渡海即为舟山。平时有利客运,一旦海疆有事,则运兵转饷,唯此最为要道。故在舟山未解放前,此一公路一再遭受严重轰炸;尚有鄞、慈、姚路,自鄞北经慈溪余姚。杭战中抗、雨路拆毁,幸赖此路得以到达杭州,虽路线略有变更,要当以此为发轫。此四条主干公路开辟以后,四通八达,全县之农村离县最远不出二十华里,即可搭乘汽车,交通既便,风气亦开。今天全县之公路虽逾达各乡镇,而上列四公路实为一大动脉。
(三)力争白水权益,取得外交胜利。“白水权” 之名不惟为人所罕知,亦外交史所未闻。盖自“五口通离”以后,雨江之北岸,在丧权辱国之条件下,曾允英人开降租界。其后英人倾其全力经营上海,无暇及此,故宁波迄无租界。但有天主教堂一所,屹立在江北岸江滨。陈宝麟为整顿市容,拓宽马路,将江北岸滨江路测量完竣;正在从事筑路之际,天主堂神父竟出而阻挠。声言:教堂门前马路直到甬江见水之处,均属教堂权利范围,中国政府不得侵犯,欲让前门墙垣,更所不许。陈宝麟以理据争,不卑不亢,最终顺利解决此事,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四)重视文化教育视野,保存文化遗产。陈宝麟重视教育事业,促进了鄞县教育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大力推动了“天一阁”的保护工程,使得这一中华文明的宝库得以顺利保存下来。1933年,天一阁遭受台风,东围墙及书楼屋顶受损,万卷藏书岌岌可危,范氏后人已无力维修。在鄞县县长陈宝麟支持下,冯孟颛杨菊庭等地方人士成立包含范氏后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并在全国范围内为修缮天一阁奔走呼吁,捐资出力,古阁才得以旧貌换新颜。
(五)主修《鄞县县志》,保存了地方的特色文化。
(六)关心地方水利事业,促成了东钱湖、大松江铁闸等水利工程建设。
1931年四月四日,时任鄞县县长的陈宝麟邀同陈蓉馆、徐镛笙、周炳文、林琴香、应鸣和等在县府开会,商讨宁波灵桥改建事宜。之后,建桥工程逐步有序展开。宁波灵桥于1934年5月1日开始改建,至1936年5月25日竣工。1936年6月27日,宁波举行灵桥通桥大典,陈宝麟与乐振葆、金廷荪、张继光等四人分别为桥堍四座纪念塔揭幕。
1932年7月,时任鄞县县长的陈宝麟制定《鄞县建设事业五年计划》(1932-1936)及分年实施年度计划,对大宁波口岸的建设提出了系统的看法和较完整的计划,计划分市政工程、交通、水利、农矿、工商五部分,其中市政建设占主要篇幅。五年计划的内容较为广泛,并具有近代的特色,反映陈宝麟不同于当时其他地方官员建设思想和管理才能。五年计划实施较为顺利,但由于随后战争的爆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之后再没有继续建设计划。
1934年8月1日,鄞县爆发大蝗灾,田间未收的稻谷几天内啃咬殆尽。陈宝麟在8月6日、7日、8日三天时间走遍了鄞县东、西乡,随后发布了捕蝗五法:组织省、市、鄞县专家下乡,各乡乡长组织捕蝗队,并亲任队长,不合格者事后惩戒;要求农民在夜间和清晨捕捉蝗虫,此时蝗虫战斗力较低;捕捉方法还在稻穗上的稻谷用手捉,其余用捕虫网捉;政府采购蝗虫价格每斤1角;捉来蝗虫统一运往城内县府,登记造册,待日后集中销毁。到9月初,蝗灾得以缓解;同样遭受大蝗灾的奉化镇海慈溪余姚迅速效仿鄞县做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宝麟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大业之中,组织“飞鹰团”进行训练,为维护战时地方安定贡献了一份力量。在飞鹰团游击干部训练班中,陈宝麟任团长,浙东临特委员鲍浙朝任副团长,竺扬为联络股长。在组织过程中,陈宝麟还欣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共赴国难。“飞鹰团”虽然很快被迫解散,但许多队员受到感召加入了共产党,为后来党建立四明山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做好了准备。
整理财税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浙省府调陈宝麟为浙江省政府会计长,由抗战以至胜利,凡八年余,对于维护主计制度,培养会计人员诸端,莫不竭力以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当局以他最谙浙江度文,荐举为浙江省省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阑兼浙江省田赋管理处处长,陈宝麟秉其所学暨在浙数十年经验,悉心筹划,力求开源节流,卒使省、县财政收支平衡,步上正轨。对于税收,力主清收旧欠着手。他说:税捐收入原应全数收起,除特殊情况外,由于顽户抗欠及催收不力,以致拖欠;若任其抗欠,良民起而效尤,财源短绌,迫使政府增加税目或税率,徒增良民负担。似此因果相循,将永无收足之税,影响政令推行,故整顿税收,必自催欠税始。诚切中时弊之见。又如鄞县市区各项税捐,均系因袭旧宁波市税目、税宰征收,名目繁多,如道路使用费一项,实效法于上海之租界,其他迹近苛扰者尚多,均经陈宝麟主动报省废除。他的理财方略,重在开源,从大处落景,不以苛察为能。
去往台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陈宝麟虽有心返回大陆,却因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最终无奈去到台湾。在台湾,陈宝麟先是以会计为职。1953年出任台湾省财政厅副厅长,后又调任烟酒公卖局局长。1958年离开政界,重操会计旧业。1964年兼任复兴书局总经理。1964年因心脏病于台湾自宅中去世,终年六十有七。其子女均在大陆发展,学有所成。
人物评价
周采泉:先生美丰仪,善辞令,发言清晰洪亮,无疾额房色。其时“简县”的县长,多兼司法;鄞为一等县,司法独立。故先生得专心于管、教、养、卫。先生治事勤敏,而御下以宽,他常说:“ 每个人的聪明才力有限,不能百事精通、样样都能。凡为主管者,如不能鹿心采纳部属之合理建议,切唯我独尊,唯我独对,他的部属绝不能分层负责做事的。我们身任大、小主管,著希望所属河仁自动自发地努力尽责,必须矫正主管万能的自满病。”所以他对部属量才录用,知人善任,和易可亲,人亦乐为其效力。判牍精细,一丝不苟。县署之公文往来,均亲自批阅,从不假手他人:其任财政厅长及兼浙江省用赋管理处处长时,凡度文出纳之传票,均亲自稻核,发现有问题的,则招经办人逐一释出错误所在,及应如何政正,无不悉中机宜。傺属蒙其熬陶,竞以精细郴勉,潇成风气,概不敢马虎,更不忍马虎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9 15:5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