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隶属
浙江省宁波市,是宁波市的核心城区、宁波市政府驻地,地处宁波市东部沿海,东接
北仑区,西部与
海曙区接壤,南部紧邻
奉化区,东南临
象山港与
象山县隔海相望,北部与
江北区、
镇海区隔江相望,总面积814.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鄞州区辖10个镇、15个街道。截至2023年,鄞州区常住人口(含高新区)169万人,城镇化率84%。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
夏禹时有堇子国,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初,“
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以鄞县东乡宝幢
阿育王山西半公里
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读若“银”。
春秋,属越国。
战国,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鄞地置鄞、鄮、句章三县,属
会稽郡,三县区域大致包括今宁波市(除
余姚市)及舟山群岛。其中,句章县治位于今
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城山渡,鄞县治位于今
奉化区白杜村,鄮县治位于今鄞州区五乡镇同岙,今鄞州区中南部属鄞县,东部属鄮县,西北部属句章县。
王莽天凤元年(14年),改鄞县为谨县、鄮县为海治县,句章县不改。
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25年),又恢复鄞、鄮、句章三县。
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均为三县并列,隶属关系不变。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今
镇海口),攻破句章县城,因此迁治于小溪(今
鄞江镇)。《嘉庆重修一统志》句章故城条记载:“(句章县治)有二。一为汉县,在慈溪县界。一为晋县,在今鄞县南。晋隆安四年,孙恩作乱,刘牢之等讨之,改筑句章县于小溪镇,即此。”
隋开皇九年(589年),鄞、鄮、余姚三县并入句章县,属吴州,县治迁它山左,即今之鄞江镇
悬慈村。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县为鄞州和姚州,以原鄞、鄮、句章县地为鄞州,设州治于
三江口(今宁波市老三区)。
唐武德七年(624年),废姚州为余姚县,隶越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废鄞州为鄮县,属越州,县治迁至小溪。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县为鄮、慈溪、奉化、翁山(今
舟山市)四县,以地属四明山区,设明州以统之,明州州治、鄮县县治均在小溪,鄞州属明州
鄮县。
唐长庆元年(821年),刺史韩察向浙江东道观察史薛戎建议,以小溪北临鄞江,地形卑隘,请移明州治鄮县。于是州、县均治于三江口,鄮县成为州治的附郭。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设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因后梁太祖
朱晃的曾祖叫朱茂琳,茂与鄮同音,避讳改鄮县为鄞县,自此以鄞为名。原属鄮县东境的望海镇,升为望海县(今镇海区和
北仑区),望海县治在招宝山麓,鄞县县治在三江口。
宋建隆元年(960年),鄞县建置和治所未变,属明州奉国军。
宋熙宁六年(1073年),割鄞县边海三乡立昌国县(今舟山市)。
宋熙宁十年(1077年),割鄞县海晏、灵岩、大邱3乡归定海县(今镇海区和北仑区)。
宋绍熙五年(1194年),改明州为
庆元府,鄞县属庆元府。
宋庆元元年(1195年),改元庆元。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府为路,鄞县属庆元路。
元大德六年(1302年),浙东道宣慰司徙驻庆元路,路治鄞县,管辖庆元、衢州、婺州、绍兴、温州、台州、处州等七路,鄞县属庆元路。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朱元璋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鄞县隶属明州府。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
宁绍台道,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治宁波府鄞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置道,原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合并为会稽道,道治位于宁波府鄞县。
民国三年(1914年),设
会稽道驻于鄞县,会稽道尹统辖清朝时宁绍台三府所属各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会稽道,同年7月16日,宁波市政府成立,划鄞县城厢及近郊六七里地为市区(今
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鄞县调整区划,设5区,以序数为区名。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宁波市裁撤,市区复归于鄞县县政府,重为鄞县县城。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1日,设浙江省第五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辖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上虞、余姚、嵊、新昌、宁海等十二个县,专员公署驻鄞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第五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调整为第六行政督察区公署,鄞县仍为其所辖。
1938年10月,第六行政区辖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宁海八县,公署驻鄞县。
1941年4月19日,日寇侵占宁波,成立伪鄞县乡镇联合会。不久,成立伪宁波专员公署,辖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六个县,伪鄞县乡镇联合会更名伪鄞县县政府。彼时宁海县未沦陷,国民党政府鄞县县政府退驻宁海县办公。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浙江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鄞县县政府迁回鄞县,统辖鄞、慈溪、镇海、奉化、宁海、象山、定海七县。
1948年,第六行政督察区调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鄞县由第二行政督察区统辖。
1949年,鄞县解放,鄞县城厢再次析出建宁波市,鄞县人民政府暂驻宁波开明街月宫旅社,7月迁至邱隘,9月迁驻姜山,隶浙江省第二专区。同年11月,第二专区改称宁波专区。
1958年,鄞县建制撤销,并入宁波市。
1962年,鄞县恢复建制,从宁波市析出,属宁波专区,仍设县政府于江东区。
1970年,宁波专区改称宁波地区,鄞县属宁波地区。
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宁波地区,鄞县属宁波市辖。
1985年5月,县人民政府迁至江东区百丈街道潜龙路25号。
1994年,自县城析出设立宁波市后,鄞县一直有县无城,鄞县新城区开始选址。
1995年5月,县人民政府迁至江东区百丈东路251号。
2002年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
2003年9月底,鄞州区人民政府迁址新城区惠风东路568号。
2016年9月28日,撤销宁波市江东区,并入鄞州区。将鄞州区的集士港镇、古林镇、高桥镇、横街镇、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石碶街道划归宁波市海曙区管辖。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等市级机关迁至位于鄞州区的东部新城。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设立福明乡,新建乡改名邱隘乡
1953年,撤销邱隘乡,设立邱隘镇
1956年,设立百丈街道、东胜街道,下应乡改名东风公社。
1958年,东风公社改名下应公社。
1961年,东风公社改名下应公社,设立陈婆渡公社(今首南街道)
1971年,设立明楼街道。
1977年,设立东郊乡。
1984年,建下应乡、潘火乡
1985年,撤销咸祥乡设立咸祥镇。
1987年2月,析出江东区镇安街道设立白鹤街道。4月,撤销云龙乡设立云龙镇
1992年5月,撤销潘火乡合并改建下应镇,撤销钟公庙乡、瞻岐乡、东吴乡、邱隘乡设立钟公庙镇、瞻岐镇、东吴镇、邱隘镇
1995年撤销塘溪乡,设立塘溪镇。
1997年1月,设立东柳街道。
2002年,撤销福明乡、东郊乡设立福明街道、东郊街道。
2003年,撤销钟公庙镇、下应镇设立钟公庙街道、下应街道,同时设立梅墟街道。
2007年,设立新明街道。
2008年设立中河街道、首南街道。
2012年8月,设立潘火街道。
2019年,设立聚贤街道。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鄞州区,地处
浙江省宁波市东部沿海,位于北纬29°37′17″~29°56′56″,东经121°07′58″~121°53′23″之间。东接
北仑区,西部与
海曙区接壤,南部紧邻
奉化区,东南临
象山港与
象山县隔海相望,北部与
江北区、
镇海区隔江相望,总面积81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鄞州区地处杭州湾南侧、宁绍平原东部,地势东高西低。奉化江作为界江自南而北流过,与余姚江在三江口汇合为甬江。甬江自西向东沿东部北边流向镇海口入海。东部境内大嵩江自西向东流人象山港。地势总体形成中部平原(宁绍平原)、鄞东山区(系天台山余脉)、大嵩滨海平原和象山港海域4个地理单元。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千米,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最低点位于瞻岐镇岐化村下新塘畈,海拔1.5米。
气候
鄞州区临东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4℃,年降水量1526.6毫米,年日照时数1447.5小时。
水文
鄞州区境内河道属甬江、大嵩江两大流域,其中甬江流域面积577平方千米,占区内面积的71%;大嵩江流域面积240平方千米,占区内面积的29%。省级河道有甬江和奉化江2条,总长34.16千米;市级河道有甬新河、东江、鄞东南沿山干河、小浃江、前塘河、中塘河和后塘河7条,总长75.51千米;区级河道有九曲河、三桥江、大东江、小洋江、渡驾桥江印洪碶河(后西河)、新杨木碶河、杨木碶河、大涵山港、后塘河(山区)、咸祥河、大嵩江12条,总长108.44千米。平原河流总长度1195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3.11千米。
植被
鄞州区植被种类有维管束植被151科、896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92种;稞类植物8科、44种;被子植物19科、760种;苔藓植物48科、165种。木本植物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冬青科居多,其次为蔷薇科、杜鹃科、豆科、茜草科、金缕梅科、大戟科、忍冬科、木犀科和野茉莉科等。
森林植被属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地带。区内主要树种针叶树有马尾松、黑松、杉木、金钱松、湿地松、火矩松、雪松、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侧柏、罗汉松、日本扁柏等,阔叶树有木荷、枫香、枫杨、檫树、香樟、银杏、女贞、珊瑚、麻栎、苦楝、杨、柳等,灌木树种有栎类、杜鹃、乌饭、桤子、木姜子等:竹类有毛竹、淡竹、刚竹、角竹、雷竹,经济树种有柑橘、杨梅、枇杷、桃、柿、李、梨、板栗、榧树、乌柏、油桐、油茶等,花木类有广玉兰、茶花、五针松、樱花、红枫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鄞州区境内有横溪、三溪浦和梅溪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35787万立方米。甬江为弱潮河口,潮差均值1.62米。象山港系半封闭型港湾,潮差均值3.5米。
土地资源
鄞州区有耕地12932.38公顷(水田12348.39公顷、旱地583.99公顷),种植园用地3288.33公顷,林地31388.26公顷,草地238.05公顷,湿地767.0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33.2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29.3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238.22公顷。
海洋渔业资源
鄞州区境内海域分布于境域东端,属象山港海湾的一部分,面积53.65平方千米,东北与北仑区海域相连,西南与奉化区海域相连,东南与象山县海域相连。海水平均深度约10米,南端最深处23.50米,平均潮差3.20米。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间滩地海涂总面积1086.67公顷,可利用面积366.67公顷。海涂与海底平缓,向南东倾斜,底质由粉砂质淤泥构成。所辖象山港海域中有石质岛礁7处。海岸线总长25.66千米,由海塘及山脚线组成,其中标准海塘21段,总长24.21千米。境内水产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分布在奉化江(内陆淡水、海淡水潮汐)、象山港(海水)和以东钱湖为典型的内陆淡水河湖水体。
生物资源
鄞州区境内野生动物在地理分布上属东洋界区系,历史上动物资源丰富。脊椎动物中,哺乳类多分布于丘陵低山地区。鸟类中,白鹊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松鸦和环颈雉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区内常见的爬行类动物7科13种。两栖类以蛙为主,分布在稻区及山溪湿地。常见虾蟹类8科9种。节肢动物有中国鲎、圆蜘蛛、娱蚁等,环节动物有蚂蟥、蚯蚓等,腔肠动物有海蛰等。昆虫中有蜻蜒、蜜蜂、螳螂、草蛉、寄生蜂、紫胶虫、白蜡虫和家蚕等。
矿产资源
鄞州区境内已发现的矿藏有铁、锰、铜、铅、锌、明矾石、粘土、石材、砂石等矿种,其中金属矿大多是矿(化)点,尚无开发利用价值,非金属及建材矿产主要有明矾石、粘土、建筑石材和砂石等。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含高新区)常住人口为169.0万人,城镇化率为84.0%。年末,区本级年末总户数37.6万户,户籍总人口9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5万人,乡村人口18.0万人;男性45.2万人,女性48.3万人。全年出生5550人,死亡6582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鄞州区(含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73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51.2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增加值606.3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952.9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为1.1:27.5:71.4。
2023年,鄞州区(含高新区)生产总值280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90.1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增加值647.0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0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1.1:28.2:70.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726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3736美元),增长3.2%。
2023年,鄞州区本级(不含高新区,下同)实现生产总值241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0亿元、666.8亿元和1713.8亿元,增长4.5%、3.5%和4.6%,其中工业增加值549.3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为1.3:27.6:71.1。
财政
2023年,鄞州区本级财政总收入424.2亿元,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8亿元,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0亿元,下降2.2%。全年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
人民生活
2023年,鄞州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4元,比上年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88元,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73元,增长5.8%。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304元,增长4.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676元,增长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337元,增长6.5%。
第一产业
2022年,鄞州区本级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7%,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9亿元,增长4.9%。从行业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3.7%、9.7%、28.6%、7.5%和7.6%。从产量看,粮食总产量为9.1万吨,同比增长1.2%;油料作物总产量为0.2万吨,同比增长3.4%;水产品总产量为2.0万吨,同比增长7.1%。
2023年,鄞州区成功创建省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省未来乡村4个、省特色精品村5个;市艺术赋能村5个、市具有辨识度的和美乡村11个。截至年底,共创建完成省未来乡村9个、省特色精品村28个、市艺术赋能村10个。鄞州区获评2023年度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优胜县。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鄞州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从行业看,前十大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6.8%、16.6%和12.9%。从效益看,经营成本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0.5%,营业成本下降1.6%,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2.1元,比上年下降1.7元,营业利润增长21.6%。
2023年,鄞州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59.7亿元,增长10.6%;高新技术产业、环保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9.7%、9.5%、8.4%和8.1%。
建筑业
2023年,鄞州区本级建筑业增加值118.0亿元,下降1.2%,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23年,鄞州区本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面积204.4万平方米,增长7.5%。
国内贸易
2023年,鄞州区本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7.8亿元,增长7.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0亿元,增长8.3%。按行业类别来看,限额以上住宿业、限额以上零售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8.1%、11.3%和11.1%。按销售方式来看,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111.3亿元,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6.0%,增长87.3%。按商品类别来看,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日用品类等限额以上生活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4.0%、14.1%和11.0%。新能源汽车类、智能手机类和化妆品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分别增长152.4%、131.7%和32.7%。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本级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共计77个,全年成交额为370.9亿元,其中农贸市场交易额38.9亿元,专业市场交易额332.0亿元。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本级已纳入统计的商务楼宇205幢,总建筑面积689.0万平方米,实际入驻企业1.8万家,入驻面积542.5万平方米,入驻率78.8%,其中税收亿元楼30幢。
对外经济
2023年,鄞州区本级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74.7亿元,增长2.2%,其中进口额551.1亿元,下降0.6%;出口额1723.6亿元,增长3.2%。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额1696.8亿元,增长3.1%,占出口额的比重98.5%;加工贸易出口额26.4亿元,增长8.6%。按产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额860.4亿元,增长4.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0.2亿元,增长20.8%。按国别地区分,对欧盟、美国、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343.8亿元、384.8亿元和739.2亿元,增速分别为-9.0%、3.1%和15.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4国)出口额为509.7亿元,增长13.2%。
2023年,鄞州区本级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03家,合同利用外资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
旅游业
2023年,鄞州区旅游总收入147.4亿元,接待游客1152.5万人次。截至年底,共有星级饭店9家,花级酒店10家,绿色旅游饭店12家,旅行社52家、分社108家。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共有银行机构114家,其中,总行4家,分行24家,营业部15家,一级支行71家。实现本外币存款余额9924.6亿元,下降4.9%,人民币存款余额9622.8亿元,下降4.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023.25亿元,增长20.5%,对公存款余额4393.6亿元,增长0.05%。本外币贷款余额12877.0亿元,增长6.7%。其中,服务业贷款4795.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7.2%;中小企业贷款4671.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6.3%;微型企业贷款629.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9%;个人贷款2868.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2.3%。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本级证券期货机构共有110家,其中证券机构79家,分公司22家,营业部56家,期货机构31家,年末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4家,其中境内上市17家,境外7家。
2023年,鄞州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本年累计147.7亿元,增长7.0%。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1.0亿元,下降0.3%,人身险保费收入96.7亿元,增长11.3%,财产险合计理赔支出34.5亿元,增长17.0%。
交通运输
2023年,鄞州区货物运输量8391.6万吨,增长16%,货运周转量399.7亿吨千米,增长38%;客运量157.8万人次,增长70%,客运周转量41201.9万人千米,增长30%。年末公路总里程达1010.4千米(不包括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110.1千米,一级公路103.9千米,二级公路143.6千米,三级公路152.7千米,四级公路500.1千米。农村公路网密度、公路网面积密度124.1千米/百平方千米,以人口计量为10.4千米/万人。
宁波地铁1号线、
宁波地铁3号线、宁奉城际线、
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等四条轨道交通约48千米(31个站点),在建
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约18.6千米(15个站点)。
截至2020年,鄞州区共有铁路3条54千米(甬台温铁路22千米、萧甬铁路北仑支线15千米、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17千米,其中部分线路并排布置),建成运营轨道交通57.5千米(40个站点)。
截至2020年,鄞州区共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460个(全市1330个)、桩位13564个(全市38245个),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保有量12万辆,其中电单车2.5万辆。
截至2020年,鄞州区有客运场站2家,分别是三级客运站鄞州汽车客运总站(28条长途线路)和未定级的宁波汽车东站(24条长途线路),客运企业5家,其中客运车辆223辆;出租车企业18家、出租车2004辆;拥有20辆以上普通货运车辆的企业20家,普通货运车辆873辆;集装箱运输企业25家,集装箱运输车辆263辆;危险品运输企业9家,危险品运输车辆187辆;水运企业15家,各类船舶53艘,港口经营企业5家、泊位9个。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共有初级中学28所,在校学生37301人,专任教师2837人;小学50所,在校学生97292人,专任教师5542人;幼儿园132所,在园学生42881人,专任教师3984人。年末共有全日制义务段民办中小学(幼儿园)58所,在校(园)生12555人,占全日制义务段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7.1%。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9.96%,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
科学技术
2023年,鄞州区实现专利授权9126件,其中发明专利1531件,有效发明专利9432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5个。9个企业11项知识产权获浙江省首届知识产权奖。在2023年度宁波市第二届专利创新大赛中获发明金奖1项、银奖4项、优秀奖4项;外观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1项。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累计8家;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通过复核2家,累计40家。
2023年,鄞州区新增国家级人才25名、甬江人才工程第一批入选2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突出贡献专家20人,全区市领军和拔尖人才152人,副高以上专技人才9423人。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00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665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1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数达198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累计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孵化器4家。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99.8亿元。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鄞州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鄞州区文化馆。
2023年,鄞州区本级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9.1亿元。举行“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共计完成演出342场,惠及观众约25万人次。共开展2023年“艺起来”基层文艺团队综艺巡演镇(街道)基层业余团队综艺巡演30场、“逐梦共富·同创首善”等文艺赋美展演活动3000余场。相继举办宋韵·安石文化周、“星愿3”星光合唱团十周年音乐会等高质量文化活动。建成iPN渔轮厂、浅水湾影视产业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创成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被授予中国蝴蝶文化之乡。
体育事业
2023年,鄞州区健儿在亚运会、亚残运会夺得1金3银好成绩。鄞州区代表队在宁波市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中获得金牌165枚,奖牌299枚,团体总分1998.5,所获金牌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在全市各区(县、市)排名中均居第一。获评省首批赛事集聚区,东钱湖跻身全国十大精品帆船运动目的地。全年超额完成113个区体育新空间建设任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5平方米,增长5.4%。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97家,医院45家(综合医院13家,专科医院25家,中医医院6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三级乙等医院5家。建成全市首家三甲区(县、市)级医院,成为首批健康浙江建设先进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98家,乡镇卫生院9家。共有各类医院床位10312张,卫生技术人员18950人,医师7565人,注册护士8520人。全年总诊疗人次2015.3万人次,其中门急诊1999.8万人次,住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303.7万天。
社会保障
2023年,鄞州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2312人,12486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2%。
截至2023年末,鄞州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62.5万,77.8万,57.8万人。基本医保本地户籍人口参保率为99.7%。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的基金平均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5%以上和73%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的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0%。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人均2134元/月,低保补助标准为1255元/月,困难残疾人补助标准为377元/月。全年发放低保金4216.0万元,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716.2万元。现有养老机构床位5813张,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9个,累计有居家养老服务站349个。
历史文化
朱金漆木雕
朱金漆木雕是以
樟木、
椴木、
银杏等纹理比较细腻的木材为对象,经过浮雕、圆雕和透雕后,上漆、贴金、彩绘,并运用砂金、碾银和开金等手段,制成造型古朴生动、金彩相间的器物。
朱金漆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而兼重雕,依靠贴金箔和漆朱来进行装饰,因此非但雕刻力求精致,其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也是十分讲究。“三分雕刻,七分漆匠”是朱金漆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正是这种特有的工艺方式,使得朱金漆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河姆渡文化中出土的漆器和木雕,证实了中国最早的漆木器的故乡在浙东。约4000年前的鄞西
芦家桥遗址,也发现有与河姆渡同一文化时代的木构和雕刻。
明清时,鄞州的朱金漆木雕技艺精湛,广泛应用于建筑、宗教造像、日用器具、民俗会器和室内外陈设等。著名的
十里红妆、
万工轿、万工船等,自宋代至明清,形成宁波传统民俗,堪称绝妙的民间工艺精品。
朱金漆木雕的题材多取于古代历史和民间故事,清代晚期则多以戏曲
京剧人物为主,此种手法亦称“京班体”。“京班体”构图格局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前景不档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其与传统中国画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传统朱金漆木雕妙趣无穷、手艺丰富、风韵独具。
2006年,宁波朱金漆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起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浙东农民田地劳作时,你唱我和、自娱自乐的田头小调。后增加了
打击乐器、
管弦乐器,唱历史故事,演化成犁铧文书,雅称“莲花文书”。“莲花文书”经过鄞县历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并从兄弟曲种中引入不少曲调加以改造利用,由原来的坐唱发展到台前走唱,成为今日的“走书”。伴奏乐器以四弦胡琴为主,另有琵琶、三弦等,鄞州走书艺人从乡村田野走进城镇书场演出。因走书形成于宁波地区,故称“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在音乐上大胆创新,吸取了其它曲种的曲牌,地方小曲、越剧的唱腔,又增加了二胡、三弦、琵琶、月琴、笛子等乐器,强化了曲艺演出的气氛。宁波走书也开始走出宁波,北跨钱塘,南临雁荡,东渡舟山诸岛,挺进上海。
2008年“宁波走书”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银彩绣
金银彩绣,又称“金银绣”,即以金银丝线与其他各色丝线一起,在丝绸品上绣成的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
1989年,宁波市绣制的《百鹤朝阳》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工艺界遂以“宁波金银彩绣”定名。
宁波金银彩绣主要应用于旅游、喜庆礼仪、高档陈设、戏剧服装、演艺及宗教场所等。它的主要题材内容除鸟兽花草外,并有山水人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戏曲场景和民间吉祥物等。主要绣法与全国各地主要针法无异,但尤以“盘金(银)”和“填金(银)”为主,此外还有胖绣等上百种技艺。
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的宁波,唐宋以来就有了“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寻常门户,许多女子小时以习“女红”为美德。
明清时代,宁波咸塘街、车轿街形成衣饰、嫁妆、绣织、裱画、戏衣帽专业街,承接官府、民间及寺庙商品,其中宁波府的礼赠贡品中,大量高档服饰陈设都由官办作坊及民间绣工制作。与此同时人们为了快速、批量供应市场,传统刺绣从一人独作,走向绘图设计与刺绣分开的市场化分工操作的方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和鄞县都曾有绣品合作社、绣品厂等,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机械绣花和电脑绣花的介入,手工绣花处于濒危状态。
为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宁波金银彩绣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资文化遗产。
2011年,宁波金银彩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宁波金银彩绣入选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骨木镶嵌
宁波骨木镶嵌是民间工艺与家具、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嵌涵盖门类较多,实用性很强,包括传统家具、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采用牛骨片、木片等为原料用钢丝锯锯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用黄鱼胶粘结嵌入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嵌三种。常用的题材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丰富多彩。
大约隋唐时,宁波出现了骨木镶嵌工艺品。明末清初,铜锯丝的应用,木嵌的发展,红木原料的进口,促进骨嵌迅速发展。经过木雕、实剔木雕、木嵌、骨木和嵌几个过程,骨嵌艺术最终形成固定风格,很快在宁波地区民间家具上广泛应用。当时的宁波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骨嵌家具来装点生活。
清乾隆中叶,宁波骨嵌技艺进入鼎盛时期,骨木拼接胶合技艺博得了“天衣无缝”的赞誉。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出现大中型工场。《
鄞县通志》记载:“雕嵌工作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技精练,奏刀工致”,并赞誉“天衣无缝”。
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出现大中型工场。现存于宁波博物馆的骨木镶嵌“
千工床”,制作于1864年的精品,可以说是集骨木镶嵌技艺之大成,是现存的传统手艺之瑰宝。新中国成立后,请回嵌镶老艺人恢复和试制骨嵌产品,主要代表作品有红木镶嵌大地屏《群芳雅集》、博古组合橱《西湖春泛图》等。
2006年,宁波骨木镶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景名胜
天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