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巍,男 ,1980年出生,汉族,2002年和2007年在
清华大学获学士和
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系
教授、博导、通信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国家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青年),任中国通信学会青工委副主任、IEEE无线通信快报编委。获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杰出青年学者、IEEE马可尼论文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第七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师。973青年科学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2002年和2007年在
清华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任电子系教授、博导、通信研究所副所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青年)。
获奖记录
获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杰出青年学者、IEEE马可尼论文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第七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日前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发表论文
[1] Chen W, Dai L, Letaief K B, Cao Z. A unified cross-layer framework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ooperative networks. 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8.8: 1699-1707. (Marconi Prize Paper Award)
[2] Chen W, Letaief K B, Cao Z. Networ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9.12: 5982 - 5999.
[3] Chen W, Letaief K B, Cao Z. A cross-layer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network cod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IEEE ICC 2006: 3693-3698. (Best Paper Award)
[4] Chen W, Cao Z, Letaief K B. Optimal delay-power tradeoff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 fixed modula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ross Layer Design. 2007: 60 – 64. (Best Paper Award)
[5] Bai B, Chen W, Letaief K B, Cao Z. RBG Matching: An Innovative Combinatorial Approach for OFDMA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edings of IWCMC, 2010. (Invited Paper)
[6] Dai L, Chen W, Cimini L J, Letaief K B. Fairness Improves Throughput in Energy-constrained Cooperative Ad-hoc Networks, 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9.7: 3679-3691.
[7] Bai B, Chen W, Cao Z, Letaief K B. Max-Matching Diversity in OFDMA Systems, 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 2009.4: 1161-1171.
[8] Ma Z, Chen W, Letaief K B, Cao Z. A Semi Range-Based Iterativ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0.2: 704 – 717.
[9] Xu Y, Chen W, Cao Z.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for spectrum sharing in frequency-selective unlicensed bands.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 2008.7: 511-513.
[10] Bo B, Chen W, Cao Z. Low-Complexity Hierarchical Spectrum Sharing Scheme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 2009.10: 770 - 772.
人物事迹
加入形象思维,理工课堂融入人文情怀
戴着无框眼镜,平时喜欢捧着紫砂壶品茗的陈巍,是个地地道道的清华理工男。从1998年考入我校到200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陈巍将自己最灿烂的青春记忆留在了清华,清华精神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内心深处。在他看来,电子通信学科是典型的“顶天立地”,每一个清华电子人心中都应该装着国家和人民,理工课堂也需要融入人文情怀。
“国赛”时,陈巍在课堂一开始就以社会热点神八、神九为例,与Nyquist准则相联系,让课程内容始终牢牢吸引着同学们求知的眼神。“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不仅让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希望能用‘正能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陈巍说。一次讲课时,陈巍为同学们播放了
汶川地震通信信号中断后抢修救灾的视频,当看到通信一线工作者拉着光纤,躲过巨石冲进灾区抢修光缆的场景时,很多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课堂上,陈巍绞尽脑汁希望用多种手段,在抽象的理论讲述中加入形象思维,帮助同学们把问题理解得更深入。例如在介绍“化归”思想时,他利用PPT展示自己游学经过莫赫悬崖时拍下的照片;他特意制作动画,通过一扇窗户,使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聚焦在窗外的一棵树,从而理解“开窗”这一数学方法的比喻;他还专门把梳子带到课堂上,形象地揭示出Dirac函数的作用,加深同学们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陈巍的讲课内容体现了清华工科课程的理论深度,而且课程教学创新点和学术意义突出,体现了与清华创办
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符的教学特征。这也是学校推荐陈巍参加‘国赛’的原因之一。陈巍在比赛过程中也的确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思考。”薛克宗评价说。从教4年多来,陈巍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个过程就像是爬山,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书本从薄看到厚,再看到薄,就会发现凌乱的知识点其实是从一个根上长出来的,这个根结就在电子通信学科体系这棵大树上。”
2008年,电子系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将原有课程重新整合,并形成了电子信息领域学科地图。在这份被电子系人亲切地称为“鱼骨头”的地图上,清晰地标明了不同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不仅让学生对电子信息领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教师更清楚自身课程的教学范围。尤其让陈巍印象深刻的是电子系主任王希勤经常向青年教师讲起的 “小鱼和小蝌蚪”的故事:小蝌蚪上岸游玩后回到水中给昔日伙伴讲岸上的故事,但在小鱼的心里,鸟始终是有翅膀的小鱼,人是会走路的小鱼……如何才能在小鱼的脑袋里形成正确的认识呢?这个生动但是深刻的小故事,在电子系青年教师中间引起了有关学习理论的大讨论,大家纷纷研读学习理论经典,认真思考学习理论“三阶段”在教学中的处理办法,形成了热爱教学、钻研教学的教学讨论氛围,为陈巍这样的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进步的空间。
“回到课堂,我将更认真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感谢学校和电子系对我的培养,感谢各位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的帮助。”陈巍在我校第29次教书育人研讨会上深情地说道。他决心继承清华老教师的优良传统,为母校新百年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兼职
任中国通信学会青工委副主任、IEEE无线通信快报编委。
2024年,当选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科普活动
2023年2月4日(周六)晚八点,“
高山科学经典”邀请陈巍、
胡翌霖、
李铁夫,一起阅读《
信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