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锡
北宋大臣
陈师锡(1057~1125),字伯修,号闲乐先生,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北宋大臣。
生平概述
陈师锡历官监察御史,请求记录仁宗纳谏之事与治理天下的功绩,又上疏请求废止进士学习诗词格律之令,让他们一心学习治理国家之道。元祐初(1086 左右),宋哲宗采用苏轼的意见,任命陈师锡为校书郎。哲宗继位,赠陈师锡直龙图阁。
相关史料
陈师锡字伯修,建州建阳人。熙宁中,游太学,有隽声。神宗知其材。及廷试,奏名在甲乙间,帝偶阅其文,屡读屡叹赏,顾侍臣曰:“此必陈师锡也。”启封果然,擢为第三。调昭庆军掌书记,郡守苏轼器之,倚以为政。轼得罪,捕诣台狱,亲朋多畏避不相见,师锡独出饯之,又安辑其家。
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上言:“宋兴,享国长久号称太平者,莫如仁宗,切考致治之本,不过延直言,御群下,进善退邪而已。亲览万机,见政事之多辟,辅佐之失职,一日罢去。其后,不次擢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以成庆历、嘉佑之治。愿稽皇祖纳谏、御臣之意,以兴治功。”帝善其言。
元佑初,迁工部员外郎,提点开封县镇。畿内将官苛惨失士心,方大阅,群卒哗噪,将吏莫知所为。师锡驰至军,推首恶者致诸法,按阅如初,而劾斥其将,县人叹服。枢密使犹以事不先白为罪,罢知解州。历考功员外郎,知宣州、苏州。
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蔡京为翰林学士。师锡言:“京与弟卞同恶,迷国误朝。而京好大喜功,锐于改作,日夜交结内侍、戚里,以觊大用。若果用之,天下治乱自是而分,祖宗基业自是而隳矣。京援引死党至数百人,是皆国之深患,为陛下忧,为宗庙忧,为贤人君子忧,若出之于外,社稷之福也。”帝曰:“此于东朝有碍,卿为我处之。”对曰:“审尔,臣当具白太后。”遂上封事。
俄改考功郎中,师锡抗章言于帝曰:“臣在职数月,所言皆当今急务.若以为非,陛下方开纳褒奖,若以为是,则不应遽解言职。如蔡京典刑未正,愿受窜贬。”于是出知颖、庐、滑三州。坐党论,监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师锡始与陈瓘同论京、卞,时号“二陈”。绍兴中,赠直龙图阁。
译文
陈师锡字伯修,是建州建阳人。神宗熙宁年间,在太学求学,以才智出众著称。神宗知道他才华出众。等到廷试时,他起初列名只在甲榜乙榜之间,神宗偶然读到他的应试之作,再三阅读而屡加赞叹,回头对侍臣说:“这一定是陈师锡所写的。”打开密封一看,果真是这样,就把他的名次提拔跃升到第三名。调任昭庆军的掌书记一职,郡中太守苏轼很器重他。倚重他来处理政务。后来苏轼获罪,被捕后送到监狱,亲朋好友大都害怕躲避不敢见他.唯独陈师锡挺身而出为他饯行,又安顿好了他的家眷。
陈师锡做了临安知县,同时担任监察御史。禀告神宗说:“宋朝兴起,主持国政最为长久而又号称太平的,没有谁能做得像仁宗那样。深入探究他使天下达到大治的根本,也不过只是能接纳直谏,用好官吏,吸纳良善祛除邪恶罢了。君王每日亲理万机,发现(那位官员)政事处理失当,辅佐失职,当天就制止和罢免他。后来又超越常规选拔任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终于促成了庆历、嘉佑年间的天下大治。希望您能考证、查核皇祖纳谏和管理官吏的一番苦心和措施,来获得天下大治的功效。”神宗认为他的话确实很好。
哲宗元佑初年,陈师锡升调工部员外部,并负责管理京城开封附近的县镇。当时京郊将官过于残酷严厉,得不到士兵的拥护,正好又是军中大检阅的时候,士兵们喧哗鼓噪,不服从调配,将吏也不知如何应对。陈师锡飞马来到军中,查出领头闹事者将他绳之于法,军中检阅照常进行,又罢免了那虐待士兵的将领,京畿人士无不叹服。而枢密院仍以事先未向上报告为理由治了陈师锡的罪,让他解官去解州做知州,后来又担任过考功员外郎,并曾到宣州、苏州任知州。
徽宗立为帝,召见陈师锡并授殿中侍御史一职。当时蔡京是翰林学士。陈师锡向皇上进言说:“蔡京与其弟蔡卞一起作恶,要把国家引入歧途。而蔡京好大喜功,特别喜欢玩新花样,日里夜里都忙于交结宫廷内侍和皇亲国戚,以期望将来派上大用场。如果朝中果然重用他,天下的治与乱就会在这时划出一个鲜明的时间界限,祖宗创造的基业也要毁坏殆尽了。蔡京勾结死党人数多到几百人,这些都是国家深深的忧患,也是皇上您的祸患,也是宗族的忧患,是贤人君子们的深深忧患。如果能让他离开京城去外地为官,就是江山社稷的福分了。”徽宗说:“这件事会有来自母后方面的阻力,先生替我想个法子吧。”陈师锡回答说:“确实是这样。我将把事情的缘由始末向太后禀告。”就专门为此写了一份表章。
不久,朝廷让陈师锡改任考功郎中,师锡上表表示不能接受这一任命,他说:“我担任殿中侍御史不过才几个月,所禀报的都是国家的当务之急。如果认为我说错了,可皇上才刚刚褒奖过我;如果认为我说得对,就不应解除我的言官之职。如果说提议要惩处蔡京是不恰当的,我愿被贬往偏远之处。”于是离开京城先后担任颖、庐、滑三州的知州。又因朋党勾结的罪名,贬到衡州做监酒,后又再次贬官被安置在郴州。逝世时六十九岁。陈师锡早先同陈瓘两人一起查处蔡京、蔡卞,时人称他们为“二陈”。南宋绍兴年间,被追赠为龙图阁学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0 18:59
目录
概述
生平概述
相关史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