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
陈建华,男,汉族,出生于1971年3月4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高级经济师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兼任江苏省新时代民营经济研究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副会长、“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
早年经历
陈建华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他连读书的几元钱学费都得东拼西凑。后来,因为无力承担学费,13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当泥瓦匠。当时的陈建华觉得自己顶多做一个包工头,不会再有大成就,可是一次事故,他从高处摔下,卧床数月,康复之后,医生告诉陈建华再也不能干粗重活了。没背景没学历,陈建华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后不得已,他开始骑着自行车走南闯北,经营化纤、白厂丝的买卖。
商业经历
创业初期
1989年,苏州纺织业兴起。陈建华凭借敏锐的嗅觉,发现苏州纺织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催生了纺织厂上游的蚕丝生意,也催生了跟蚕农打交道的职位缺口,陈建华瞅准机会搞起蚕丝收购,拿着做建筑工存下的钱,做起收购农民蚕丝的生意。靠着踏实勤奋能吃苦的精神,他积累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5年的时间里,他的小买卖不断做大,到了23岁的时候,陈建华就已经攒了200万积蓄。至此,陈建华可以说是摆脱了贫穷,但他却萌生了更大的想法,他要创办一家自己的企业。
收购织造厂
1994年5月,他路过镇上一家有名的织造厂时,听人议论说这家厂马上要卖了。听说280万元就卖,他立马去找镇领导,最终以369万元成交。消息传来,织造厂一片哗然。一夜间,工人全部走光,只剩下一个71岁的门卫和保卫科长。面对工人的不信任,陈建华首先公布了一项规定,每个月15日发工资,雷打不动。这对于过去年底才能拿到全年工资的工人来说,吸引力不小。果然,工人们开始陆续报到上班。陈建华发现,这家工厂之所以被拖垮,主要是三角债太多,所以他又公布了一个规定:企业销售必须拿现款来,产品卖不出去就打折卖,决不拖欠货款。在此基础上,他出台了企业“三不”原则: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企业在陈建华的手中出现了奇迹:1995年底挣得1000多万元,1996年底挣得2700多万元。陈建华有了扩张的资本。
1997年,陈建华来到浙江柯桥的中国轻纺城,看到一些纺织厂使用无梭织机,每天能织布400米,每个工人能看管10多台机器,而他的机器一天只有40米,每个工人只能看管两台机器。1998年,他买回来306台国际先进的喷水织机,没想到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纺织产品利润剧降。但陈建华顶住压力,又上了500台喷水织机。到了8月,纺织业复苏,利润率大升。随后几年,陈建华不断增加投入,企业进入了快速膨胀期。
涉足化纤行业
2002年,陈建华经过一系列的周密考察,瞄准了以绸都盛泽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基地,投资32亿元兴建了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就占地80公顷。当时,中国就有不少化纤企业,但却不敢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陈建华同年就从德国吉玛公司引进两套聚酯生产设备,配套120台DTY高速加弹机,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熔体直纺生产线。在技术加持下,恒力凭借这批设备就迅速跻身中国化纤行业前列。三年之后,国家政策全部放开了纺纱领域,这时,陈建华靠着设备新、规模大、成本低,早已经击垮了行业内的日韩、德国工厂。国外工厂的八十多位行业顶尖级工程师们,也被恒力全部招进了中国。
组建恒力集团
2003年,在多元业务的基础之上,陈建华组建恒力集团,涉及石化、新材料和地产等业务。2004年,陈建华投资建设的熔体直纺涤纶长丝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恒力的生产能力跃居中国化纤行业前列。
2007年,陈建华将纺织产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宿迁,着手打造集纺织、聚酯化纤、新型纺织品研发于一体的恒力(宿迁)产业园;同年,陈建华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项目建成投产。2008年,陈建华主导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丝项目,投产后恒力集团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涤纶工业丝生产企业;在2009年,陈建华再次发力,上马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至此,恒力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
扩大经营规模
2010年,陈建华看准了辽宁大连长兴岛的区位优势,决定将石化项目放在这座北方第一大岛上。同年,恒力集团在一片荒山滩涂上削峰填海。同年,涤纶工业丝项目开车。
2011年,陈建华将眼光瞄准高端纤维产品,熔体直纺超细旦纤维、超亮光纤维以及高支多孔纤维、无扭矩合股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等多种类别、不同规格的差别化、功能性系列产品相继问世。凭借着独特的产品优势,恒力化纤出口量占到了国内化纤出口总量的38%。2012年9月,陈建华投资建设的世界上单体产能最大的PTA项目正式投产。2013年,陈建华投资的纺织新材料项目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投产。2014年8月8日,国务院文件(国发〔2014〕28号)中明确提出支持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后,陈建华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抓紧推进这个项目,确保2018年10月份能投料试生产。2015年,陈建华在大连投资的长兴岛二期投产成功。
2016年3月,恒力化纤成功完成借壳上市,陈建华成为上市公司控制人。上市之后的恒力化纤更名为恒力石化,股价迎来一路上涨,市值也随之暴增。2017年4月,大连长兴岛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破土动工,在陈建华带领下,仅用19个月就完成全部工作,创造了全球石化行业最快建设与最快开车纪录。2019年5月17日,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项目投产后,炼化可以在厂区内直接向恒力石化供应二甲苯,大量减少对外采购二甲苯的中间环节,使恒力石化原料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原材料的供应也将更有保障。
2022年,陈建华投资500亿元的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将以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的产品为原料,对大连完善炼油-芳烃及炼油-烯烃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同年7月,陈建华的恒力集团成功拍下STX(大连)闲置资产,新增投资18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临海装备制造基地。
2024年7月,陈建华拟任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2025年2月17日,陈建华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
个人生活
陈建华的妻子范红卫也是苏州人,比陈建华大四岁,为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两人育有女儿陈逸婷,为中国国籍,1993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自2015年6月起任同里旅游董事。
社会活动
公益活动
捐资助学
2018年10月,陈建华捐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学楼”。并捐资建设多所恒力光彩希望小学,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各大院校成立恒力教育基金。
抗击疫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陈建华带领恒力集团第一时间联系湖北省民政厅和武汉市慈善总会,并于2020年1月27日将1亿元人民币汇入武汉市慈善总会账户,专门用于武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这笔资金主要用于“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同年,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向大连市慈善总会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为大连抗击疫情提供坚实保障。产业园还第一时间调整产能结构,将口罩原材料聚丙烯产能调至最大,有效缓解了国内医护用品原料紧张情况。
2022年3月31日,恒力集团就成立了以董事长陈建华担任总指挥的“恒力集团上海抗疫物资联络指挥办公室”,并设立了协调组、医疗物资采购组、生活物资采购组、运输组等,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货源,筹集各类物资,组建运输车队。4月2日,第一批1000吨大米从黑龙江出发,日夜兼程,前往上海;4月3日,一辆冷藏车配送120吨优质冷鲜猪肉,从安徽出发运达浦东;4月5日,第一批1000吨挂面、100万只口罩和2万套医用防护服,从恒力捐献上海抗疫物资仓库启运;更有大量蔬果从山东发出。一个多月以来,恒力集团将价值1.2亿元的抗疫和保供物资,源源不断送往上海。截至2022年9月,恒力集团共捐赠1.2亿元现金以及50万套防护服等物资。
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3月20日,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代表恒力集团向苏州市吴江盛泽镇人民政府捐赠2000万元,旨在支持“万企兴万村”,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助力“第二故乡”
2021年9月,为解决长兴岛中部产业区“供热难”问题,陈建华的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投资5000万元专项建设供暖工程,实现高温水热源远距离输送,将“恒力温度”送进居民家中。
2023年1月,陈建华宣布恒力集团向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捐款1亿元,用于长兴岛地区医院和学校建设,助力“第二故乡”提升医疗和教育水平。
致力于环保
社会任职
陈建华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副会长;苏州市工商联名誉主席、苏州市总商会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常务理事。
获奖记录
轶事趣闻
夫妻合力
1994年,吴江化纤织造厂濒临倒闭,陈建华与范红卫夫妻两人孤注一掷,四处借钱,凑了369万元将厂子盘了下来,随后让厂子起死回生,重新焕发活力,最终在苏州站稳了脚跟。陈建华将工厂改名为吴江纺织厂,范红卫辞掉工作,成为了吴江纺织厂的财务总监。在两人的悉心经营之下,吴江纺织厂起死回生。第二年工厂就实现了千万级别的盈利。但没过多久,夫妻俩就遭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最大的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苏州纺织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不少纺织厂倒闭,很多同行挥泪甩卖厂房和设备,陈建华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得益于妻子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力,陈建华的厂子不仅没垮,而且现金流稳定。颇具商业头脑的夫妻俩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豪赌,他们四处大量收购倒闭工厂,以最低价格大量买入厂房和设备。金融危机过去之后 ,纺织业的春天再度回归。此时陈建华的纺织厂生产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一个来回下来,他的财富迅速飙升,从此开启了“事业暴走”模式。
不拖欠工资
1994年,陈建华接手吴江化纤织造厂后迅速调整了落后的经营模式,此外,他宣布每月15号发工资。从几十个人的地方小厂,到6万多人的世界一流企业,绝不拖欠劳动者一分钱工资的底线,陈建华一直坚守,雷打不动。
争议事件
2022年12月17日,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收到大连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公告称,控股股东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于2022年12月1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大连监管局《关于对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及陈建华、范红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大连证监局在警示函中称,经查,2018年3月,恒力石化控股股东恒力集团及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在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进行的过程中,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及农银国际投资(苏州)有限公司、中信银行等9名实际出资人或基金委托人签署了《投资协议书》或《差额补足协议》等协议,约定对其实际出资认购的公司股份提供收益保证。该协议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属于非公开发行事项中的重要内容,应当予以披露,但恒力石化未对外披露上述协议。恒力集团作为恒力石化的控股股东,陈建华、范红卫作为恒力石化实际控制人,签署上述协议但未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相关规定。警示函指出,根据规定决定对恒力集团、陈建华、范红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恒力石化在公告中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收到警示函后,高度重视所反映的问题,表示将以此为戒,充分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规范股东行为、切实履行股东义务,促进公司健康、稳健、持续的发展,维护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
人物观点
超前的发展意识
在吴江化纤织造厂老厂前的照壁上,刻有“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八个大字,这是陈建华1994年办厂时就定下来的企业信条;在企业宣传册扉页上写着:“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这是陈建华和他的团队所确定的奋斗目标。陈建华说:恒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在行业中数一数二,都要成为行业的标杆,这就需要在任何方面都有超前的发展意识。没有危机的时候要创造危机,有危机的时候需要危中见机。这是陈建华对自己和恒力管理人员的告诫。陈建华超前的发展眼光与发展意识,带领着恒力集团一次次渡过难关,一次次占据行业高地。
猫蛇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国内纺织行业陷入低迷与恐慌,许多织造企业开始一味压低价格,抛售产品,并减少产量。在这个关键时刻,陈建华提出了一个理论:猫蛇论。在寒冬中,蛇会钻进洞中冬眠,但天气转暖后,早早复苏的其他动物早已跑到前面。猫就不同,它会减少活动,积蓄能量,一旦感觉天气回暖,就迅速蹿出屋外,充分展示生命的活力。陈建华坚信一个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必须要做猫,不能做蛇。于是他抓住这一“逢低吸纳”的机会,让吴江化纤织造厂以较低价格大量购进先进的织机。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后,正是这批先进设备让吴江化纤织造厂脱颖而出。这一经历也让陈建华意识到了设备创新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以更快的步伐淘汰旧设备,购买更高端的设备。一些管理人员对陈建华的举动感到不解,陈建华说:淘汰这些设备我比谁都心疼,但是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创新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不断创新
199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陈建华让吴江化纤织造厂以较低价格大量购进先进的织机。危机结束后,正是这批先进设备让吴江化纤织造厂脱颖而出。这一经历也让陈建华意识到了设备创新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以更快的步伐淘汰旧设备,购买更高端的设备。一些管理人员对陈建华的举动感到不解,陈建华便说:淘汰这些设备他比谁都心疼,但是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创新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陈建华看来,这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陈建华在工作中越来越频繁地提到智能化、自动化、“互联网+”等前沿的科技词汇。
在恒力化纤FDY纺丝车间,有着国内首套全流程数字化智能纺丝装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系统实现了对设备运转、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测,在工人的辅助巡视下,机器人和自动流水线通过软件连接进行对话,就能完成生产;当记者走进恒力石化的中控大厅时,在监控画面中只能看到设备的运转,却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销售订单从接单到发货,原本最快需要4个小时的审核流程,在“纺团网”系统里,最多只需要10分钟——这些都得益于陈建华提出的“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智能化建设举措。
绿色环保
当陈建华决定进军石化行业时,他首先意识到的便是绿色环保。陈建华认为:安全、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恒力要建设最安全、最环保、内在优、外在美的世界一流石化企业。环保的标准每年都会提高,引进的环保设备、理念要保证10年不落后。陈建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恒力集团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最初方案中共有36根烟囱,后来按照现阶段全球炼化最高水平优化到15根,但是陈建华仍然不满意。在参观日本的工厂时发现他们的烟囱是15根,陈建华决定要做得更超前,经过反复优化设计,项目最终仅安装了7根烟囱,且烟气可实现优于国家标准排放。
突破“卡脖子”
陈建华认为:只有不受制于人,不被‘卡脖子’,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2002年11月,陈建华带领恒力集团突破各种限制和国内大型化纤企业的层层围追堵截,在吴江开启向上游化纤行业发展的征程。两年时间,恒力集团的生产能力一下跃居全国化纤业前列,成为中国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之一,而陈建华也开始被称为中国的“化纤巨子”。聚酯纤维的上游产品是PTA,即精对二甲苯酸。PTA是石油炼化的终端产品及重要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恒力化纤所用的巨量PTA都由上游厂家提供。“要掌握PTA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就只有自己生产这一条路可以走。”陈建华决定率领恒力集团再次实施战略转型升级战略,进军上游石化行业。
人物评价
他身上的两个特质,一个是对完美近乎苛刻的追求,一个是对危机意识近乎极端的重视。这两个特质的结合,使得陈建华时刻保持着超前的发展眼光与发展意识。(中国报协网 评)
从织造走到化纤生产,陈建华过人的魄力与决心已经让恒力集团的规模大大扩张,但行业环境不容许他停下攀登的步伐,陈建华与生俱来的不甘于现状的追求精神,也不容许恒力只停留在产业链的中端。(中国报协网 评)
参考资料
2019福布斯 - 十大热门榜单.福布斯中国 | Forbes China.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7 20:35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商业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