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坚,1966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免疫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乔治·麦格雷戈生物医学特聘讲座教授,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66年,陈志坚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
1979年,13岁时进入
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就读。
1981年,从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考入福建师范大学。
1985年,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考取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外语成绩居全省研究生第一名,师从
余宝笙教授。
1986年,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博士。
1991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美国圣地亚哥的索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
2005年,担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志坚主要成果包括发现了泛素做为信号分子的功能,以及病毒感染的感应分子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在RNA病毒侵染寄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2013年2月—8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上连续发表4篇学术论文,对人体的免疫细胞最初如何识别病原微生物或体内异源DNA这一长期困扰生物医学界多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发现了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内源性第二信使cGAMP分子及其合成酶,在免疫生物学领域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为红斑狼疮和艾滋病诊断、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临床药物开发用于预防及治疗传染病﹑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提供了新途径。
截至2015年3月,陈志坚先后以通讯作者在世界顶级期刊《细胞(Cell)》(7篇)、《自然(Nature)》(2篇),《科学(Science)》(4篇),《免疫(Immunity)》(2篇)和《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 (8篇)等上发表一系列科学研究论文,他的文章已被各国科学家引用2万3千多次。
人才培养
陈志坚强调做科研兴趣很重要,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和毅力,同样也强调了科研团队的重要性。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陈志坚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南平工作,母亲在南斗小学当民办教师。他是家中老大,一边读书,还一边帮助母亲照顾两个弟弟。
人物评价
陈志坚心系祖国,努力推动中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评)
陈志坚是国人最高智力水平的代表之一,他的成就标志着华人生物学家渴望企及的巅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
谢晓亮评)
陈志坚是天然免疫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cGAS、cGAMP、MAVS等重要天然免疫分子的发现者。(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