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牧(1907-1996),字子欣,出生于
福建金门县后浦镇。
集美中学毕业后,进人厦大预科,1931年毕业于厦大文学院史学系。曾应聘到
集美中学任教,后接任集美中学校长,任职三年。
人物生平
陈村牧(1907-1996),出生于
福建省
金门县后浦镇。1920年秋季,考入
集美中学。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成美储金”的资助升入厦门大学。1931年毕业,即受聘回母校任集美高中、高师教员。1934年春,任
集美中学校长。1936年底,应聘为马来亚麻坡中华中学校长,自厦启程南渡准备就任,于1937年1月途经
新加坡时,即被
陈嘉庚先生劝留,聘任为集美学校校董。从此,陈村牧先生与
集美学校师生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结下了深情厚谊,竭尽心力几十年如一日。
1996年8月29日,陈村牧先生逝世,享年90高寿。9月3日,陈村牧先生遗体火化时,
福建省、厦门市暨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海内外校友、各界代表、集美各院校师生近千人在天马山殡仪馆为陈村牧先生送行。
主要事迹
辞职南渡
1934年,叶渊辞去
集美学校校长、
董事长职务。当时的
集美中学校长陈村牧,因新任
校董不孚众望,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辞职南渡。
陈村牧南渡路过
新加坡,被
陈嘉庚留下。其时,
集美学校自叶渊离任后,一直没称职的人选,
陈嘉庚为此甚为苦恼。听说陈村牧是个干才,他希望深加了解,细加考察,好下决心,委以重任。陈村牧在
新加坡任教,
陈嘉庚每星期天都约他到怡和轩交谈,交流对集美历史、现状的看法,对未来的设想。
陈嘉庚发现陈村牧确实名不虚传,是个有学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是
集美学校校长的最佳人选。陈村牧到新十天后,
陈嘉庚便聘定他为
集美学校校董。学期一结束,便命他回国,全盘主持
集美学校大政。是年陈村牧仅30岁。
陈村牧出任
集美学校校董(后改任
董事长),正是
抗日战争前夕,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事于前方浴血抗战之时。不久,学校播迁安溪,设分校于南安、大田等地。其间,又值日军南侵,
南洋侨汇断绝。在那艰辛的日子里,他团结广大师生,艰苦支撑,不仅维持原有规模,而且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他积极筹备复员工作,把学校迁回集美。在
陈嘉庚亲自关怀、领导下,他悉心擘划
校务,带领师生迅速恢复旧观,使
集美学村重现满园春色。
陈村牧任人唯贤、处事以公。他任
董事长近二十年,没有用过一个亲人。在那抗战艰辛的岁月里,生活条件很差,但他却能聘到许多优良的教师。他们愿与之同甘苦,相随而不思去,就是因为他待人以诚,廉洁奉公,办事认真负责,尊重同事,以情感人的缘故。他对学生则谆谆教导,关心爱护,并竭力为之解决困难。日军南侵时,侨汇中断,不少华侨学生与家庭失去联系,无力继学,在他的关怀下,由学校负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使他们得以完成学业。无数身受其惠的校友,至今犹感念于怀。
陈村牧律己甚严,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楷模。清晨早操先到学校的,是他;每天都穿学校制服的,是他;早晚必参加升旗礼的,也是他;夜间巡视学生自修,熄灯后才离去的,又是他。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出现了尊师守纪、刻苦学习、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的局面。他执行校规,一丝不苟,绝不因亲疏而有所差异。
陈村牧眼光远大。抗战期间,他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在山区坚持办集美航海学校,尤见卓识。当时全国航海学校都停办,唯集美航海学校硕果仅存,为祖国储备了一批航海人才。以后香港航运界的许多著名船长,都是当时培养出来的。要是当时停办,经过八年抗战,航海人才就会出现断层。
陈村牧在
集美学校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达60年之久,他为集美学校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尚大先生说:如果没有黄丹季先生,可能就没有
陈嘉庚的后半生;如果没有陈村牧先生,就没有
集美学校的延续。
陈村牧在悼念陈敬贤的挽联上自勉道:我有发聋振聩志,当鞠躬尽瘁,勉助徽猷。他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广大海内外校友感念陈村牧的恩德,无不敬之,趋之,陈村牧成了团结海内外校友的轴心。
危难教学
1937年6月,陈村牧从
新加坡回国按理集美学校
校务,亲奉
陈嘉庚校主《复兴集美学校守则十二条》向全校师生公布,并根据《守则》的精神,拟定了《改进集美学校计划大纲》,着重指出:“集美学校与
集美学村有不可分离之关系,言改进校务,则对各校既不能畸重畸轻;言改进集美,则对学校与学村尤应兼筹兼顾”。可是未及实施,即暴发了“七·七”事变,进入了校史上的最艰难时期。
1937年10月金门失陷前后,陈村牧为了师生的安全,经请示
陈嘉庚同意,先后将集美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各校迁入安溪。同年11月间,陈村牧接
陈嘉庚从
新加坡来信,指出:“国难日亟,希激励员生,抱定牺牲苦干精神,努力抗敌救国工作,是所至望”,使陈村牧主持
校务和动员师生宣传抗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1938年5月,日军登陆
厦门岛后,陈村牧又紧急组织
集美小学迁入石兜上课。
抗战期间,陈村牧团结教师,言传身教,以讲
陈嘉庚爱国事迹,
集美学校光荣历史,“诚毅”
校训和举行校庆活动等方式,教育广大师生发扬爱国传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抗日团体。学校寓抗敌于教学活动之中,以多种形式深入城乡宣传抗敌救国,让学生陶冶德行,增进学业。为了办好学校,陈村牧面对现实,因时因地制宜,运筹帷幄,排除万难:亲自联系各地校友与士绅,商借临时校舍;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奉行俭朴原则,开源节流;克己奉公,带头减薪,与教师们
同舟共济;四处联络,选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奔波来往于各校,深入督察
校务,关心师生生活,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晋省中拨大米,派员下乡购粮,保证师生粮食,以利教学等。苦心孤诣,公而忘私。在他的领导下,不仅度过了峥嵘岁月,师生保持了优良的学风,而且学校得以立足发展,从1942年至1945年每学期在校学生数比战前扩大近一倍。 此外,从1937年起,还被
新加坡侨商
李光前聘为
董事长,负责筹办、拓展南安国光小学、中学,发展山区侨办教育事业。
复员发展
抗战甫终,1945年8月12日陈村牧就主持
校务会议,讨论复员计划。月底旋即派员常驻集美,主持修理校舍事宜。9月21日,陈村牧在永安获悉“校主平安”特大喜讯后,加快了复员的步伐。
1946年春季,陆续复员的集美高水、高农、高商、高中、初中、小学各校,在
集美学村开学,完成校舍复员任务。3月17、18日两晚,陈村牧通过厦门广播电台,播讲了《战时集美学校的回顾》和《集美学校复员计划》,揭开了战后复员的序幕。
当时,陈村牧对恢复、发展
集美学校心切,企望急速修葺更多的校舍。曾拟赴南洋募捐,欲为学村遭敌摧毁,几成废墟的校舍重建助一臂之力。但是,修建校舍工程费用浩大,
陈嘉庚经济已是极度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全部复建。更重要的是
陈嘉庚访问延安后对时局鉴往知来,致函陈村牧:“集校只有维持现状为至高,不致关门就是,以待幸运之来,那时自有相当发展”的真知灼见。因此,陈村牧心领神会,取消了南行,主持修葺校舍分为:急、缓、重建三类进行。先行修理局部毁坏校舍,以应急用;可缓的则缓,重建诸楼舍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所以,1946年秋季至1949年春季,每季学生只在1700人左右、教职员在130-160人左右。
同时,从1947年起,还被
槟城侨商
刘玉水聘为
董事长,负责创办、主持惠安荷山中学历四十余年。
艰辛教学
1949年春,
集美学校学生为了支援解放事业,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游击区。因此,厦门警备司令部责令学校于5月28日提前放假,国民党兵立即进驻校舍。秋季开学前,陈村牧几经交涉,蒋军才撤出,教职员生陆续报到、注册。时值福州解放,大军挥戈南下,厦门警备司令部又下令延期上课,蒋军再次占驻校舍。由于时局紧张,陈村牧为安全起见从8月下旬起,有计划地分批将人员、设备疏散往同安内地,自己率校董会留守人员保护学校。
9月23日集美解放。但是,溃退到高崎的蒋军不甘失败,炮击
集美学村,威胁着人民的安全。陈村牧在解放军的支持下,再次组织留校人员疏散,直至全部人员离村后,他才于27日迁移往原农林校舍办公。30日,他步行到
同安县城,参加县人民政府首次召开的全县公私立学校教师会议,接受了新的使命。当时,厦门尚未解放,集美成为前线,陈村牧一面协助人民政府完成解放厦门的支前任务;一面积极筹划学校秋季开学工作。
10月17日厦门解放。11月3日
集美学校秋季开学。11月11日,国民党八架飞机滥炸
集美学村,师生、村民罹难29人,校舍、村宅严重被毁,学校被迫停课,学生暂返原籍。陈村牧一面组织清理被炸校舍,处理罹难员生善后;一面派员分赴各地觅寻临时校舍,计划迁移事宜。11月28日,各校全部迁出,分别在下店圩、珩山和原农林校舍复课,因时局影响致学生数锐减。
1950年9月,
集美学校由回国定居故乡的
陈嘉庚主持修建扩建校舍,陈村牧协助。1956年1月,人民政府对
集美学校经费全面负责,
陈嘉庚把原来领导集美各校的集美学校校董会,改组为与各校联络关系的
集美学校委员会,陈村牧被聘为十七名委员之一。同年4月,陈村牧被任集美侨校副校长,分管后勤总务工作。“文革”中1972年12月,集美侨校被迫停办,他又被分配到
集美中学图书馆负责管理书库。1975年10月协助集美
校委会工作。在这段时间里,陈村牧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仍对事业忠心耿耿。
关心村民
陈村牧1937年6月接任
集美学校校董后,提出了繁荣
集美学村的主要方向是:普及教育,改进公共卫生,提高生产建设。从此,他将集美作为第二故乡,在抗战和战后期间,竭诚关心村民的安危与生活,深受人们的钦敬。
抗战爆发后,集美中等各校内迁,集美青少年失学。1938年8月7日,陈村牧主持校董会,重订《修正学生免费待遇规程》,规定:凡集美校主族属小学毕业生升入内迁的集美中等学校者,一律免交学杂各费;因家境贫寒者,另行补贴半数膳食费,以示优待。
1938年5月,厦门被日军占领,集美沦为前线,
集美小学内迁石兜。集美村民四处逃难,生活困难;儿童跟随家长浪迹异乡失学。陈村牧多次在安溪主持校董会,研究解决集美难童失学和难民生活窘境问题。
为给集美难童创造入学条件,校董会1938年秋季指示
集美小学在
难民聚居区增设下店圩、珩山两分校;后分校改设在上、孙厝等地;1941年春季,遵照
陈嘉庚先生面示,小学部分迁返集美,使集美难童得以在避难地就读。集美难童入小学除享受免交学杂费外,陈村牧还联络
新加坡集美侨商陈文确的在校存款资助高年级寄宿生的膳费、制服、被帐、书籍等。对分校中、初年级学生,无力购买学习用品者,由教师个人资助;需要补助家庭的半工半读者,另设工童补习班等,直至抗战胜利。
1938年9月底,陈村牧从安溪到达
集美小学各分校视察。10月2日在下店分校召开集美族长、保长会议,讨论对集美
难民无劳动力者急需救济和有劳力者组织生产自救事宜。会后,陈村牧委派小学校长王登沂,会同联保主任、族长等,呈请
同安县难民救济分会,拨款救济集美孤贫寡妇,并划定西井、东边、湖里一带为集美难民救济所,收容受赈一千余人。
陈村牧还组织集美
难民生产自救,1939年5月,他与省救济委员会多次联系,请拨
同安县水头社前华祥农场为集美难民垦殖场。同时,指派王登沂会同集美士绅实地勘察同意后,再亲自电呈省府明令拨给,计组织集美
难民49户200余人进场垦殖土地二千亩和大片果树。为了解决垦民所需生产资料和六个月的生活费用,陈村牧联系陈文确在校存款拨付。9月,陈村牧又提供集美农林学校农场和荒地作为集美村民垦殖农场,安置集美
难民16户领耕,校董会指示农场借给种子、耕牛、农具和发放半年生活费用,并负责指导生产,收获后垦民与学校对分,租税由学校负担,直至1945年农校复员。
抗战胜利后,饱受日军炮火摧毁的
集美学村当务之急是: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
1946年2月3日,陈村牧在
校董会召开集美各角和学校代表34人会议,成立“
集美学村建设委员会”(简称“建委会”),委员15人。接受侨商陈文确、陈六使兄弟汇回国币一千万元的委托,主持救济贫苦和扶助生产及学村应兴应革事宜。陈村牧与集美小学校长叶文佑始终参加,他领导校董会与建委会密切合作,调查摸底,分工负责,实施渔业贷款有陈江水等113户,贷金647.5万元;小商贩贷款共48户,货金157万元。发放赈济者有陈荣顺等108户,赈款21.6万元。拨出200万元由陈心用等人采购粮食运回集美平粜。叶文佑监督卫生,修理道路、水沟,建造垃圾场和雇用清洁工等支出30.95万元。集美医院代办对学校、村落全面防疫注射和优待贫寒者免费治疗数十万元。同时,着手整顿建设文明学村,如布告严禁赌博、根绝吸鸦片恶习、清理环境卫生、修筑同美公路段等。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大军挥戈南下。8月23日,陈村牧在科学馆召开集美各角族长、保甲人员会议,报告时局,研究应变措施。为防止蒋军散兵游勇趁机为非作歹,成立
集美学村自卫队,推选保长陈伯交兼队长,队员30余人,直至9月23日集美解放,制止了多起国民党兵盗窃村民财物、辱侮妇女等事件,起到了保卫家乡的作用。
“双十一”事件后,海外乡亲十分关心,陈文确派遣侄儿陈永鸿从香港携带集美灾民救济金1500美元返里交陈村牧,他立即召集各角族长开会多次(
陈嘉庚也曾出席),决定购买白米和屋瓦施赈。救济白米分急赈、工赈:急赈贫苦村民122户302人,米252担;工赈村民清理灾区、道理、沟渠等,米85担。购屋瓦24万块,分别以免费、收半费、收成本费供应村民修缮,计1860美元。
同时,因集美战区滋生疫情,村民再次疏散,学村荒芜污秽,威胁着村民健康。1950年7月4日,陈村牧召开建委会,报告清理环境卫生和预防邻村疫情的重要性,决定举行全社大扫除,禁绝与疫区村民来往,联系外村来集途径,劝导村民防疫注射,对来集美的外村人组织检查等。
老骥伏枥
1979年,人民政府为陈村牧落实政策,否定了“文革”中对其
诬陷的
不实之词。1980年,集美校委会恢复活动,陈村牧被聘为顾问,他由衷地感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已届
耄耋之年,仍满腔热情勤奋工作,不遗余力。
为了教育
集美学村青年学生和海内外游客,学习
陈嘉庚爱国爱乡,造福人类的精神,从1980年起,陈村牧参与、指导了以下卓有成效的主要工作:
1980年,陈列了
陈嘉庚先生故居遗物和陈敬贤先生资料;恢复集美校友总会,被选为
理事长;发表了《致海外校友书》和《告台湾校友书》;为参加集美航专六十周年校庆活动的海内外校友举行茶话会;复办《
集美校友》刊物。1981年,为了纪念
陈嘉庚逝世二十周年,发表了
陈嘉庚《伟大光荣的一生》一文。1982年,应香港集美校友之邀,组织总会代表团访问香港,会见了港、澳、美国、印尼、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专程来港的集美校友,促成了香港集美校友会的成立。为纪念陈嘉庚创办
集美学校七十周年筹建了《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1983年7月落成。参加1983年集美学校七十周年校庆和归来园
陈嘉庚铜像揭幕仪式;参加
泉州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落成典礼。1984年在纪念陈嘉庚诞辰110周年活动时,发表《兴学育才,老而弥坚》一文和《学习陈嘉庚先生的伟大精神》讲话。1985年1月发起组织《集美陈嘉庚研究会》和创办《陈嘉庚研究》会刊。1986年,应校友之邀访问
新加坡,拜访了
陈嘉庚、陈敬贤校主的亲属和新加坡、香港等地校友,增进了与校主亲属、校友的情谊联系;返集后撰写了《新加坡访问记》向总会汇报。1987年,主持讨论筹备于1988年举行的
集美中学七十周年校庆。1988年先后会见在抗战期间为保护
陈嘉庚校主作出重大贡献的印尼老校友黄丹季先生和林翠锦女士;赴南安参加国光小学建校五十周年暨
李光前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大会;被聘为《陈嘉庚教育文集》编辑组顾问。1989年,前往厦门祝贺
陈嘉庚创办华侨博物院30周年。1990年,为集美财专七十周年校庆和惠安荷山中学四十周年校庆,以及《集美校友》复刊十周年题词。1991年,参加敬贤堂重建落成典礼;集美校委会和
集美校友总会在敬贤堂隆重召开庆祝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大会,肯定了他对集美学校教育事业的伟绩。陈村牧在大会上致答词后,在堂前与各界人士、海内外校友们分别合影留念。
人物评价
陈村牧先生一生深受
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的薰陶,长期追随陈嘉庚先生,始终实践陈嘉庚“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理想,为弘扬陈嘉庚精神和办好教育事业而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为办好
集美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解放后,陈村牧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担任政协
福建省委员会第四、五、六、七届常委、厦门市农工民主党名誉主委、福建省和厦门市金门同胞联合会
名誉会长、集美校友总会
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名誉理事长、
集美学校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为促进我省和我市
爱国统一战线事业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知名人士。
(说明:词条部分内容的原作者为陈少斌,整理编辑为词条创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