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君(1917年~1961年10月23日),浙江平阳人。1931年在国民党军第19路军任过排长,后离队回乡。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平阳县游击支队队长,浙南独立团团长,浙南游击支队队长,闽浙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闽浙边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闽浙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四军教导队教员、科长。1942年4月起,分别任新四军军部第五科科长、第七科科长,第1师2旅参谋长。1945年1月任新四军第1纵队参谋长。参加了苏中地区1944年攻势作战、天目山战役和华中地区1945年对日军反攻作战。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参谋长。1946年12月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次年1月任教育长。1948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副参谋长。1949年2月起,任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副参谋长,第10兵团副参谋长兼福建军区副参谋长。参加了胶济路反击战,兖州、济南、淮海、渡江、福州、
漳厦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兵团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军训部组织计划处处长,军事训练计划局第一副局长、代理局长。1955年5月任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副部长。1955年,陈铁君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10月23日,陈铁君在
北京逝世。
陈铁君,原名陈廷亩,字志良,又名陈铁军。1917年3月生于浙江省平阳县五岱山十三亩村(今苍南县五凤乡)一户农民家庭。1934年,他考入国民革命军南京化学兵学校,结识了中共浙南组织派去做兵运工作的同乡
陈阜,秘密组织抗日救国读书会,为浙南红军游击队物色军事人才。
1935年,陈铁君应召回到浙南,任平阳县红军游击队队长,浙南独立团团长,闽浙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闽浙抗 日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配合红军挺进师在浙南活动,坚持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7月中旬,他在战斗中脚部受伤被俘,被关押在衢州监狱,不久被释放。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以后,他担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教员,新四军参谋处侦察科副科长。1941年1月在
皖南事变中突出重围。经过三个月艰难行程,抵达苏北 盐城,任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教育科科长。1942年,他担任新四军第1师第2旅副参谋长。是年冬,第2旅南渡长江,与第16旅合并,陈铁君任新的第16旅副参谋长,坚持苏南抗日斗争。1945年2月,第16旅改称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他担任参谋长,参加天目山三次反顽自卫战役。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铁君10月随军北撤,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参加山东淄博、昌潍战役后,撰写《步兵连对城市攻坚战术的总结报告》,得到
张云逸副军长赞赏,并印发给华东军政大学作为教材。陈铁君先后任
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副参谋长,
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副参谋长,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副参谋长。参加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铁君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组织计划处处长,军事训练部计划局代局长,训练总监部计划和监察部副部长。1955年,陈铁君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10月23日,陈铁君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