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年(1913年~2000年),安徽怀宁人,是
陈独秀最小的一个儿子。陈鹤年与三个哥哥
陈延年、
陈乔年和
陈松年是同父异母兄弟,与姐姐
陈子美为一母所生,母亲
高君曼,妻子许桂馨。在北大读书期间是当时北平的“三大学生领袖”之一。还加入了地下共产党,成了一名预备党员。后参加北京
西山抗日游击队,负责电报的收发工作和人员培养。受陈独秀党内负面影响,1938年底,陈鹤年携妻子和孩子去了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又回内地。抗战胜利后,再度带全家定居香港,在《
星岛日报》工作。2000年,陈鹤年在香港离开人世,享年87岁。
陈鹤年是陈独秀最小的儿子,他与三个哥哥延年、乔年、松年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与姐姐
陈子美为
高君曼所生。在他10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就离开了父亲,来到了南京,从此他们与父亲分居了。
陈鹤年1913年出生,曾在北平等地求学,考入
北京大学政法系,在北大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妻子许桂馨则组织妇女为游击队做一些
后勤工作。但由于其父陈独秀等复杂原因,陈鹤年不为各方所容,后远走
香港。陈鹤年在香港改称“陈哲民”,埋头度日。
反右开始后,陈鹤年的大女儿陈祯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最后却成了右派分子。据说就是因为她的祖父陈独秀是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其父陈鹤年又在香港,有里通境外之嫌。
即便如此,子女们还是未能走出阴影。二女儿陈祯荣在汇报思想时,天真地说了句“对祖父陈独秀也要一分为二”,便被定罪为“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陈独秀翻案”。三女儿年幼无知,到商店买毛主席纪念
像章时认为价格太高,说了句“六角钱一个,太贵了”,又成了反革命。小儿子祯祺1968年被下放到
内蒙古插队落户,一去就是13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鹤年的几个子女都陆续落实了政策。除了陈祯荣留在北京外,其他子女都去了香港。2000年,陈鹤年在香港走完了他帷幕深掩的余生,时年87岁。家人本着他一贯的低调,不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