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政时代(いんせいじだい)是指
日本历史上推行
院政的时代,从应德三年(1086年)
白河天皇退位开始;但如果从接续摄关时代的意义来说,则从治历四年(1068年)
后三条天皇即位开始,后者被普遍采用。而其终结时间,或者是保元元年(1156年)
鸟羽天皇崩御,或者是建久三年(1192年)
后白河天皇崩御,但如果从其时代特质出发,则应以承久三年(1221年)
承久之乱后
后鸟羽天皇被废为终点。虽然此后院政仍在名义上存在,但不再称为“院政时代”。
院政时代前期的倾向由来于院政成立的情况。
后三条天皇作为没有藤原氏外戚的天皇而即位,打破
醍醐天皇以来的惯例,注意于摄关势力的掣肘。他起用出身王族的
村上源氏,迎合苦于摄关领地向全国扩大的受领阶层的意向,强力推行
庄园整理令,进而很早就将皇位禅让给
白河天皇,并将母亲出身源氏的第二、第三皇子预定为东宫,以防皇位落入母亲出身藤原氏的皇族。后三条天皇驾崩后,白河天皇出于将皇位传给自己子孙的私心,实现了
院政。因此这种政治不够光明正大,是随意的、颓废的。不过,院厅专制招来了天皇和摄关的反弹,聪明的
堀河天皇逃到管弦,关白藤原忠实退居
宇治。
白河上皇将受领阶层作为院厅专制的经济基础,继承后三条天皇的庄园整理方针,受领阶层以此为背景,加强对庄园的抑制,但受到激烈的抵抗,尤其是以宗教权威为背景的寺社,以南都北岭为主的神人、大众的强诉频繁发生。针对反抗的宫廷贵族和寺社强诉,白河天皇采取武力,利用武士,排挤
源满仲以来充当摄关家走狗的源氏,起用
伊势平氏。在白河上皇周边,聚集了一帮在律令秩序下不得志的中流以下的贵族、学者和出身不详的野心家,他们得到白河上皇的宠幸,作为院厅的近臣而得势,恐吓摄政、大臣。
接下来的
鸟羽天皇尽管是白河天皇的直系孙子,但也被强制让位,所以他一反白河院政,招来已经引退的前关白藤原忠实,联手合作,放弃庄园整理政策,反之推行新庄兴立,开启了院厅成为凌驾于摄关家之上的大庄园领主的端绪。藤原忠实也趁机扩大摄关家领,并成功将其重组。在这一时期,排除
国司的支配,急速推进领主化。鸟羽院政的这种反白河策略在宫廷和摄关家内部造成分裂,最终引发
保元之乱和
平治之乱。
保元之乱后,后白河天皇短暂亲政,两年后又开启后白河院政。当初,藤原惟宗等曾发动
二条天皇亲政运动,但受到掌握平氏武力的院厅的镇压而失败。但决定平治之乱的胜利的
平清盛急速进入政界,后白河院政虽然成为反平氏势力的据点,却被掌握武力的平氏压倒,就连后白河上皇本人都一度被幽禁于鸟羽离宫。作为平氏傀儡的高仓院政登场,但后白河上皇又因治承之乱而东山再起。后白河上皇利用平氏和源氏的对抗,图谋分裂武家势力,最后操纵
源赖朝、
源义仲、
源义经等,谋求分裂源氏势力和保持院厅专制。但他设置守护、地头,在
东国承认
在厅官人的进止权,甚至无法拒绝源赖朝推荐的
九条兼实出任关白。
后白河法皇崩御后,九条兼实趁着院政空白期,任命源赖朝为
征夷大将军、罢免后白河法皇的近臣、没收院领。但随着
后鸟羽天皇的院政开始,排除逼迫朝廷的关东权力与夺回被幕府攫取的政权成为最大的课题。后鸟羽上皇以村上源氏
土御门通亲为近臣,在这对君臣的策划下,九条兼实下台,并新设西面武士,强化院厅的武力,培养军事力量。
源实朝死后,源氏将军的后嗣断绝,后鸟羽上皇判断武士有所动摇,便举兵讨幕。然而关东武士的团结出乎意料地坚固,后鸟羽上皇一方完全败北,以后鸟羽上皇被流放隐岐、顺德上皇被流放
佐渡告终,时为承久三年(1221年)。
正如11世纪末到13世纪初的日记所见到的“
下克上”这种词汇所显示的那样,院政时代的政治情势可以说是以社会大变动为背景的日本历史上“下克上”的第一期。在贵族社会中近臣得势,就是贵族社会内部的下克上,而决定性的下克上则是武士的勃兴。虽然武士的活跃在摄关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经过院政时代的过程,在他们周边集结了庄园公领内的
名主层和全国的开发领主层,形成了武士团,这种武士的栋梁起初当了上皇和摄关家的雇兵队长,培植了自己的武力,最终贵族内讧的解决也只能依靠他们的武力,然后他们开始与本来是主人的贵族平起平坐,主从关系转换为主客对等的地位,武家政权就这样出现了。但在院政时代,贵族依然为主,武家依然为客,两者反转是在
承久之乱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