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是唐代大诗人
杜甫的
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洒脱豁达的生活态度,也见出唐时京师上层社会习尚、贵公子行径和清客身份。第一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之前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和人们心情的恬静。第二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后作者的心情以及生活中的乐趣。全诗紧紧扣住“遇雨”二字来作文章,既应付了诸贵公子,又使两首诗富有哲理性,同时诗歌画面深远恬静,意境颇佳。
作品原文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⑴
其一
落日放船好⑵,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⑶,佳人雪藕丝⑷。
片云头上黑⑸,应是雨催诗。
其二
雨来沾席上⑹,风急打船头⑺。
越女红裙湿⑻,燕姬翠黛愁⑼。
缆侵堤柳系⑽,幔宛浪花浮⑾。
归路翻萧飒⑿,陂塘五月秋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丈八沟:唐长安城中地名。原为一条人工渠,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老百姓沿渠而居。此诗题注: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纳凉:乘凉。南朝陈
徐陵《
内园逐凉》诗:“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⑵放船:开船,行船。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纵横,撞人触岸。”
⑶公子:称富贵人家的子弟。调冰水:用冰调制冷饮之水。
⑷佳人:美女。雪:同“削”。
⑸片云:极少的云。南朝
梁简文帝《
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复还轻。”
⑹沾:打湿。
⑺急:一作“恶”。
⑻越女:越地的美女,代指歌妓。
⑼燕(yān)姬:燕地的美女,代指歌妓。翠黛:眉的别称。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名。
⑽缆(lǎn):系船的绳子。
⑾宛:一作“卷”。
⑿翻:却。萧飒:萧瑟。杜甫《相从歌赠严二别驾》:“成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
⒀陂(bēi)塘:池塘。此指丈八沟。
白话译文
其一
落日映红了西天,携妓的公子陂塘放船。啊,风柔柔轻吹水面,浪细细皱起潋滟。
夹岸的绿竹茂密幽深,游士们在此设筵。擎露的荷花多么鲜艳,看着它暑解凉添。
诸公子今日格外殷勤,将冰块化作冷饮;佳人们也有闲情逸致,为嫩藕去皮削边。
天不作美,风景大煞,头上的黑云突现,陪客的我急把天看,灵机一动耸起诗肩。
其二
飘星的雨点沾湿席上,顷刻间骤雨淋头,卷雨的狂风扑打船只,仿佛要掀翻锦舟。
船上善歌的越女啊,红裙儿淋得湿漉漉;能歌的燕姬眉黛含愁,急风里难试莺喉。
冒雨摇橹靠堤岸,柳系缆绳,栓牢荡舟,船上的布幔失落水面,漫卷着浪花浮沤。
归路上人们心绪低落,怨暴雨添了冷寞。骤雨驱散了炎热,闷人的五月凉似初秋。
创作背景
这是杜甫早年困居长安时陪一些贵公子携妓纳凉时的即兴之作。
仇兆鳌云:此诗年月难考,大抵在天宝间未乱时作。杜甫携妓,是为了在长安混一碗饭吃才不得不如此的。
江准南租庸等使
韦坚,为了希宠,于天宝元年(742)开始动工,引水抵苑东望春楼下为潭,以聚江、淮运船,役夫匠通漕渠,发人丘垄,自江、淮至京城,民间萧然愁怨。第二年三月竣工,唐玄宗亲临望春楼观看新潭。韦坚以新船数百艘,扁额上写明郡名,各陈郡中珍货于船背。陕尉
崔成甫化了装,穿红着绿,站在前船唱《得宝歌》,使美妇百人盛饰而和之,鼓笛胡部以应之。其余的船随着缓缓地开到楼下,连樯数里,观者山积。京城百姓多不识驿马、船樯竿,人人见了都觉得很稀奇。韦坚跪进诸郡轻货,又献上百样牙盘食。皇帝置宴,竟日而罢。四月,加韦坚左散骑常侍;给新潭命名为广运潭(详《
资治通鉴》《
旧唐书·韦坚传》)。《
通志》载长安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黄鹤认为这就是韦坚所开广运潭的漕渠。这里自从那次盛况空前的御驾亲“游”之后,加上又是南北水路交通枢纽,过往官商人等很多,成为近畿歌楼舞馆骈列、画舫游艇纷集的治游地。这就是杜甫陪贵公子出游的地方。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组诗叙事层次清楚,宛如一篇简短的游记。张上若说:“二首当合作一首看。首联泛舟,次纳凉,三联陪公子携妓,末句是雨将至。次首前六句是舟中避雨仓皇之景,结是归时天气陡凉。放船归路,各有情景,互为起结。”
第一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之前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和人们心情的恬静。首联不仅巧妙地点出了出游的时间是“晚际”,地点是在湖上,而且还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第二联仍然是用恬静优美的图画组成的。“竹深”“荷净”四字,既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丛丛茂密的翠竹、一朵朵散发着清香的荷花,同时也在静态的美中不知不觉地强调了动感。第三联着重写舟中之人,其特色十分鲜明。尾联使诗的节奏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扣住了“遇雨”的诗题,又为第二首诗埋下了伏笔。
第二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后作者的心情。既然前一首诗已经说过“片云”来得十分突然,那么这里的“雨”也就尽可以下得十分迅猛。此诗也正强调了这一点。在这一首前六句诗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风雨来得迅急,与第一首诗的恬静画面产生了极强烈的对比。最后二句,表现的是作者潇洒风流的精神面貌。句中的“翻”字几乎有扭转乾坤之力,认为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而已,用不着感到狼狈,又出色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两首诗紧紧扣住“遇雨”二字来作文章,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既应付了诸贵公子,又使两首诗富有哲理性,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艳诗”。
名家点评
明末
王嗣奭《
杜臆》:“舟携南北妓,见贵公子行径。燕姬不惯乘舟,又兼风雨,故愁。”
清末
施鸿保《
读杜诗说》:“今按‘越女’‘燕姬’,第用成语,非其时果有南北妓也。且题虽云‘诸贵公子’,其实当有一人作主,非各自携妓,同在一船也,云各尚豪华,亦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
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
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