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不变
词语
万物有它自己的因缘,有些你很难改变。自己学佛有力量,不盲目随波逐流。力量强就可以随缘心不动、不为境转。
辞典注释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随缘”
(术语)外界之事物来,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自体动作,谓之随缘。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真如之于诸法,佛陀之于教化,皆然。最胜王经五曰:“随缘所在觉群迷。”又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齐书陆法和传曰: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随着各种的因缘
《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佛教根本理论之一。“理即佛者,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教观纲宗》)理性不异不变名“如”,循业发现(随缘)为“来”(色法与心法)。“如来藏”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绝待统一体。“随缘”之义,谓“如来藏”中一切清净法,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众生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诸佛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楞严经》卷三、卷四)。后以“随缘”表示随其机缘,不加勉强。《北齐书·陆法和传》:“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又表示听任环境安排,如言“随缘度日”。(禹振声)
《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1) To accord with conditions; to act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2) To be transformed by the conditions of the situation--to be conditioned. (yatha^-pratyata) [显扬论, T 1602.31.508b]
(3) The production of things based on external influences.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随缘不变”
(术语)有随缘动作之不变之意,真如者,其体虽为不变,然触缘则生起万有,故曰随缘不变。(参见:随缘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虽随千差万别的机缘,但本体不变。二种真如之一(不变真如与随缘真如)。
《禅宗语录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解夏上堂云。妙净明心本无延促。金刚正眼岂有开遮。丝毫不移古今独露。理随事变事逐理融。随所作心应所知量。便有春夏秋冬生住异灭。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用无功用成一切事。且随缘不变一句作么生道。秋风吹八极。木落露千山。下座“随缘不变”《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随缘真如”
(术语)如法相三论于权大乘,立真如凝然不作所法,谓万物之本体,真实如常,不变不动,此不变不动之真如为所依,而因缘之事相安立也。然则真如为体,万物为相,体与相,虽所依毕竟不离,然彼此本来各别,如合木与石也。如华严天台,为实大乘,于真如立二相,一为不变真如。二为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之边,虽如彼权大乘所言,然谓真如不止于不变之一边,更有随缘之用,应外来之缘而现森罗万象,犹如不变之水,依外缘之风,而起千波万波也。其所起之波,犹不失水之性,森罗万象之事相,犹无变不变之真如性者,故万法即真如,真如即万法也。盖真如有随缘之德,故真如即万法也。而真如又具不变之性,故万法即真如也。起信论曰:“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同义记中本曰:“一如来藏心含于二义:一约体绝相义,即真如门也。(中略)二随缘起灭义,即生灭门也。”金錍论曰:“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缘真如之波”
(术语)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升沉六道者,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也。又吹于大悲之风,现种种之境,化种种之身,布种种之教者,佛菩萨为他随缘真如之波也。
净空法师法语
什么叫随缘
1 佛在经典上,教给我们要随缘;随缘,你就自在。什么叫随缘?随顺经典上的道理、教训,依教奉行,这叫随缘。
2 要是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的习气、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是攀缘。攀缘造业,不管是善业,或是恶业,你都要遭果报;随缘是净业,这里面没有三途六道的果报。
3 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那是随缘,随缘是功德;攀缘,纵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
4 要怎样学佛才如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间法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如法。世出世间法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什么态度?随缘。佛教给我们要随缘,我们听从佛的教诲,一切随缘,这个多自在!
什么叫攀缘
攀缘是你有意愿,有目的,或者是为名,或者是为利,你想去做一桩什么事情,这是攀缘,就是你要去找。佛法佛教我们随缘,随缘跟攀缘不一样,随缘是别人来找你。人家找到我们,我们看到人家有苦难需要帮忙,不能不去帮助,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这是随缘。如果随缘当中我们有目的,有名利夹杂在里面,也变成攀缘,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攀缘心不清净,随缘心是清净的。为别人做事,事情做好了,他有福报;事情没有做好,我们已经尽心尽力,功德圆满。所以,绝不妨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随缘;与自己清净心有妨碍,这是攀缘。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切随缘但不执著,普通人随缘即变,而得道者随缘不变!
佛法当中常说的两句话,“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们又加了两句,加这两句是说明四种不同的境界。“不变随缘”是佛境界,真如随缘是菩萨心,这个菩萨不是别的菩萨,是倒驾慈航的观世音菩萨,也就是他早就成了佛,现在以菩萨身分出现在世间,他是不变随缘。
第二种是“随缘不变”,这是真的是菩萨,不是倒驾慈航;菩萨在学佛,在随缘当中学不变,我们今天要在这个上努力,随缘当中去学不变。怎么个学法?譬如你看东西你要会看,你听你要会听。会看、会听的人怎么样?他看到不变,在变化里头看到不变;听,在变化音声里面听到不变;那你才是真的在学佛,会看、会听,这是菩萨。
第三种是“不变也不随缘”,那是什么人呢?阿罗汉,堕偏真涅盘,他不变不随缘,他也不度化众生,灰身灭智;这是第三种,佛不赞成,佛常常喝斥他们。
第四种是“随缘随着变”,那就是我们凡夫了,你既不会看、你也不会听,你的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全用错了。菩萨是会看会听,六根用得很恰当,他在尘缘当中见性;尘缘是缘,随缘见性,这是真本事哦,所以他开智慧。而我们的心是随缘随着变,心被外头境界时时打转,随缘随变的心就容易生烦恼。随缘不变的心就容易生智慧,禅宗六祖惠能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而我们如果要见到五祖的话一定想说:“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为什么常生烦恼呢?那就是我们的心随缘随变;菩萨为什么不生烦恼而生智慧呢?随缘不变。看到境界里头不变,变中有不变,自己也不变,自己的根身在变,刹那刹那在变,根中之性决不变。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随缘随分,不强求
1 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欲望。欲望是没有止尽的,欲望愈多,你的生活就愈苦,所谓是“欲海难填,回头是岸”。
2 佛叫我们断一切欲望,为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是好东西,一点都沾不得,沾了就是生死轮回,就搞这一套。
3 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得过且过就够了,换句话说,把我们天天心里面攀缘五欲六尘的念头,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行了。
4 世间人有欲望,我们也有欲望,我们的欲望跟世间人不同——我们希望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见阿弥陀佛。我们有这个欲望,我们要努力去追求。怎样去追求?忆佛念佛,不间断、不夹杂。
随缘而不攀缘,这个多快乐
1 学佛的初步,是教你要看得开,要放得下!无论善事恶事都不要计较——恶事恶缘要放下,善事善缘也不可以攀,攀着还是错了。
2 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是什么?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
3 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
4 佛法第一个大目标,是要求一心不乱,要求心不颠倒,换句话说,就是修定、修慧。如果常常攀缘,你怎么能得到定?你那个心怎么会清净?不可能!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而不攀缘,身心清净,没有负担,没有牵挂,这个多快乐!
自在随缘,什么都好
1 学佛的人没有烦恼,学佛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学佛的人,自在随缘,什么都好!学佛的人处处退让,愈退,路子愈宽,退到后面,金色光明的大道,成佛之道。
2 真正学佛的人,心决定是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般若智慧就会现前,无论你是生活、工作,你都会得到圆满。圆满是身心安乐,自在随缘,那是真圆满。
3 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什么?清净心。心清净,你有智慧随缘,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超凡入圣。
4 我们的心清净,世出世法真正做到一尘不染,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纵然是大灾大难降临,也能从容不迫、见佛往生
能把“缘”这个字解开,你就会很自在
1 我们做事,就是弘法利生,这个不是普通的慈善事业,修的是大福报,也要随缘,不能攀缘;稍有一点攀缘,我们心不清净,清净心失掉了,这个不得了!心不清净,纵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间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的福报,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2 有许多人听说佛门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大家都到佛门捐钱。捐了之后,自己也没有发财,也没有升官,这个钱财白白地丢到水里去了,那是什么?用不善的心去修善事,所以他的果报很小,微不足道。
3 心量大,修善决不求果报,果报来得特别快,也特别大,其实这里头有大道理,我们一般凡夫愚痴,参不透。你深入经藏之后,你就会渐渐明白。明白之后,你信心就坚定,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愈做愈自在,愈做愈幸福,愈做愈美满。现前的生活,无论是富裕、或者是贫贱,你都会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幸福!
4 你对生活的需求,会愈来愈少。物质生活需求少,你没有负担,没有累赘;有多余的,随缘随分帮助别人,你会非常自在。有多余的东西,不必天天拿到外头去问谁要,那也是攀缘,那很累人。佛法告诉我们,总在一个缘字,你能把“缘”这个字解开了,悟入了,你就会很自在。
随缘随变,这就苦了
1 佛门常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就得自在。我们凡夫不行,凡夫是随缘随变,这个东西很麻烦!
2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佛法上这两句,我在早年讲经的时候,我把这两句说成四句,来看四种不同的境界。
3 佛究竟果地不变随缘,他能够随十法界众生的缘,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是佛;随缘不变是菩萨,菩萨在随缘当中学不变;不变不随缘是阿罗汉,小乘,他自己证得偏真涅盘,他怕麻烦,他不度众生。
4 我们六道凡夫,心不清净,随缘随变——顺境里面欢喜,逆境里面痛苦,这个心自己做不了主,被外境所转,这就苦了!
什么是随缘
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对佛法生起信心是非常非常艰难!学佛的人很多,真信的人不多。真信就真有成就,怀疑就不会有成就。没有成就,会造成负面影响,那你就是罪业,你在造罪业。你是佛门大护法,人家看到你真正修行人,到最后你走得不好,让人家看到什么?「这佛教是迷信,这假的,不是真的,你看他学佛一生,最后这个样子」,你就晓得你有多重的罪过,你破坏佛教形象,你让多少人看到你这个样子退了心,这个因果你要不要背?没办法,背不起还是要背。你要是把方方面面都看到了,然后你会知道学佛不是容易事,《还源观》上讲的四净德,你才会真正重视它,「随缘妙用」。什么是随缘?我们今天很具体的给诸位说出来,我们能够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做到,那叫随缘,把《感应篇》落实是随缘,把「十善业」做好是随缘,这随缘。妙用是什么?妙用就是心里面痕迹都不着,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那叫妙用。
大乘经教里面给我们讲的妙用是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做不到,决定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的境界只要做到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那就叫妙用,为什么?你肯定往生,你能给世间人做个最好的榜样,帮助世间人能够增长学佛的信心、增长念佛的信心、增长往生的信心,你这个功德多大!这是真正的清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带给你清凉自在,宿世、今生的业障统统消除。要相信释迦佛告诉我们,真诚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头一个,我们相信佛不打妄语。那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我们的业障为什么消不掉?说明什么?无始劫到今天业障太重,一念消八十亿劫,念念都消不了,念了几十年都消不了,这业障多重!业障重,生不生畏惧之心?畏惧的心生起来,畏惧心是什么?堕三途。
文摘恭录—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一卷)2010/2/18 档名:12-17-2111
还是随缘好
不起心、不动念,生什么智慧?根本智,《般若经》上说的「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他不起心不动念,那是根本智。起作用是有人来请教他,向他请教,他给别人讲解,那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他在十法界应化,跟这些凡夫面对面的时候他是无所不知,不跟这些凡夫面对面的时候他是无知。无知跟无所不知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深。无知是什么?无知是隐,无所不知是显,隐显不同。众生面对面那是缘,没有缘的时候他隐而不显;遇到缘的时候,他就从隐显露出来,显露出来无所不知。为什么?一切法没有一法是离开自性的,所以见性之人他就契入这个境界。学佛的终极目标没有别的,就是教你明心见性。诸佛如来没有丝毫嫉妒心,没有丝毫障碍你的心,都是希望你赶快回归自性。我们大家所证得的完全相同,在古佛的证分上没有一丝毫增加,在初证入境界的人,它也没有一分缺少,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这得随顺忍。我们虽然没有证得,我们今天从佛菩萨圣教里面听明白、听懂了,那就应当学佛菩萨,在一切境界当中我们能够随顺。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要恒顺、为什么要随喜?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这个随顺是自然的,佛家的术语讲「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样的。自在随缘,自在从随缘当中看到,随缘从自在当中看到;换句话说,不能随缘的,他怎么也不自在,他烦恼缠缚他,真正自在的人一定随缘。从这些地方可以能观察他悟入境界浅深差别,能看到他修证的功夫。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十集)2010/5/15 档名:02-039-0040
宗旨
冻死不攀缘
饿死不化缘
穷死不求缘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
造命为本事
正命为僧事
即事明理
明理即事
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修行人不可攀缘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日 开示于万佛圣城
我的宗旨:「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这是我们的本份,盼共勉之。
修行人,不要有攀缘心,要有不贪不染的清净心。我常对你们讲,凡是出家修行,一心求道,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贪。就是一棵芥草,也不能随便送给人,也不能随便向人索取,所谓:
「一芥不以与人,一芥不以取诸人。」
对于「缘」,要分得清清楚楚。要清净这个「缘」,不要污染这个「缘」。清净缘,是没有贪心;染污缘,是有贪心。出家人可以受供养,但不可贪供养;不贪图供养,才是真正佛的弟子。
你本来应该接受供养,可是你不受,这才是有志气。诸位不是为衣食而出家,穿好衣服,吃好来西,而不好好修行,那有何用?凡是身外之物,应看成平常,不要看得那样重,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今改为「君子谋道不谋衣」,对于好食物不要贪求,能吃饱就算了,对于好衣服不要贪求,能遮寒就算了。古人说: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出家人,要知道在道业没有成就之前,不可欠债。若是欠债,会把你绕住,不得解脱。尤其是这些不清净的缘,害你拔不出腿来,得不到自在。可是一般出家人,欢喜受人供养,接受人的果仪。被不清净的缘缚住,就不容易超出三界。染污缘的绳子,把你捆绕得紧紧,无法解脱。所以,不要贪恋这种不真实的来西,免得麻烦。
出家人分为七等--
(一)头等出家人:一身轻飘飘,什么也没有,一尘不染,万缘皆空。
(二)二等出家人:手持布袋;袋中有什么,外人不会知道。
(三)三等出家人:肩挑担子;因为放不下,把所有的家当,走到那里,挑到 那里,虽然是重担(约有 一百磅 ),也甘愿挑之。在美国这个国家,没有担子,而用背袋,是大同小异的意思。
(四)四等出家人:将东西放在汽车上。
(五)五等出家人:将东西放在火车上。
(六)六等出家人:将东西放在轮船上。
(七)七等出家人:将东西放在飞机上。
这是出家人所犯的通病。我希望你们跟着我出家,早成佛道。不能成佛,也要作菩萨。总之,要利益他人,不要利益自己。不可将常住的东西随便送人情,你认为有功德,其实是盗僧伽物。与人结好,私自赠送,这种行为,是破坏道场的规矩。有这种行为,赶快纠正过来,不可再犯,没有这种行为,谨之!慎之!
抱定三大宗旨
我在东北时,只穿三层布,当时我冷吗?冷!那为什么要这样坚持下去?因为我要「冻死不攀缘」!
一九八六年七月三日 开示
各位善知识,明天是七月四日美国国庆节,将有实习方丈上位。这位新方丈是很厉害的,还没上位前,就先要杀几个人来祭法。杀谁呢?杀贼!从前做过贼,或者将来要做贼的,都要一律斩首示众。新方丈上位要立法,为什么我从前没有立法?因为我是法奴,所以 Everything's OK,no problem. 但是新方丈比较专制,因此要杀贼,杀的贼愈多愈好,所谓「斩尽佛教之贼,只留大德高僧。」阿罗汉也译成「杀贼」,所谓「除暴可以安良。」
各位居士注意!不要认为对新方丈奉承,就是好护法。其实,那是绊脚石,障碍法务发展,做方丈的也不可以随便赞叹人,或者毁谤人,也不要被赞叹或毁谤所摇动。你想人赞叹你,就一定有人毁谤你,这是自然的道理。
从前我是马马虎虎,有人骂我,算了;有人赞我,也把它忘了,你现在既然做实习方丈,就要保持莫赞莫毁的宗旨。你不想人赞叹你,你先不要赞叹人;你不想人毁谤你,你先不要毁谤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记,不要种下不干净的因。
在家居士见到新方丈,就供养他一些特别好吃的食物,这是败坏佛法的行为。若非败坏佛法,就不会锦上添花。方丈不会饿死,就是饿死了也是应该的,谁叫他没修行?并且,若能为佛法而饿死,那真是佛教里的功臣及光荣,所以本会一贯的宗旨是: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谁若单独供养你,就是向你攀缘,打你的主意,知道吗?尤其你是青年人,对这点要认识得特别清楚。我老了,所谓「老而无能」,但青年人不要让肮脏东西围绕自己,应该「冻死迎风站,饿死挺肚行。」做疾风中之劲烛,烈火里的精金,什么也不怕!
「冻死不攀缘」:这是我一生的写照,我在东北时,冬天、夏天都穿三层布。底下是一层,上面一层是补了丁的,一块一块地捱着补上去。当时我冷吗?冷!那为什么要这样坚持下去?因为我要「冻死不攀缘」嘛!
「饿死不化缘」:我住在香港芙蓉山观音洞时,有两个星期都没有粮食,我就在洞里打坐,等着饿死。当时山下有一位居士名叫劳宽圣,绰号「本地法师」。韦陀菩萨一连三次给他托梦说:「在观音洞里有一位安慈法师,你应该去供养他。」于是这位居士,第二天就背了三十多斤米,又带了七十余元,来到洞里供养我。在这事情发生之前三、四个月,他的腿被狗咬了,中西医生医治数月也治不好,束手无策,韦陀菩萨好管闲事,就对他说:「你去供养观音洞的法师,腿就会好了。」于是他就相信了,然后就送来米和钱。当时我在洞里准备等死,我从来没有对人说:「你可怜可怜我,我已经很多天没东西吃了!」这是「饿死不化缘」。
「穷死不求缘」:我初到广东南华寺亲近虚老的时候,身上不名一文,连寄信的钱都没有。但我从未向居士化缘。所以我这三大宗旨,都是有来历的,不是凭空而说的。现在新方丈上位,大家不要与他单独联络感情,让他对你有特别好感。你若有心供养,可以供养大众,不要单独供养某人。否则,这简直是在害人!破坏佛教的和合。出家人应该抱定这三大宗旨,不要气馁,应做人天师表,与十方魔军斗一斗。有人问:「你教徒弟不是用慈悲喜舍吗?为什么要教他们斗?这不是瞋心不改陧 H 如何能作人天师表呢?」就因为要做人天师表,所以才要教化魔军!
不攀缘、不求缘
我是两手空空,一贫如洗,不知经过多少艰难困苦才创办万佛城,但我从没有向人告过艰难、求人援助,也没有向人化缘。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 开示
各位善知识,不知不觉万佛圣城已过十周年了。在这十年之中,经过的困苦艰难,重重无尽,可是我没有向各方去攀缘、求缘,也没有不择手段地和社会拉拢关系,或结交官属、逢迎权贵,曾经有人想介绍我和加州州长和美国总统见面,我都谢绝了。不知各位还记得吗?一九七九年圣城开幕典礼时,从马来西亚来了数百余人,加上从香港、台湾、旧金山、洛杉矶各地来赴会的善信,共计有数千人。那一天,我对大家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我还记得很清楚。我说:「我这一生最看不起有钱人,为什么?因为你有多少钱,就有多少罪业跟着。」
这一下子马来西亚有一百多人,要来斗争我说:「我们都是有钱人,我们都来拥护你,你还骂我们,这是不对的!」他们想要和我讲道理,又不敢公开来,就先去请教他们的团长兼顾问达摩难陀法师。
达摩难陀法师听了之后,就呵斥他们:「你们都活到七、八十岁了,对事情也不分好歹。我当时坐在宣化法师旁边,他讲的话,每一句都是正法。你们如果要斗争他,我就不和你们在一起,或是你们走,或是我走!」这些人见他们的顾问如此反应,才没来斗争我。达摩难陀法师那次法会,是来接受法界大学所赠 荣誉 博士学位。
凡是来到万佛圣城的人,应该拿出一分力量,负起一些责任。我是两手空空,一贫如洗,不知经过多少艰难困苦才创办万佛城,但我从没有向人告过艰难、求人援助,也没有向人化缘,现在我已经退位,新方丈上位,以后他怎样做,我就不管了,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各位居士到了万佛城,不要在万佛圣城找便宜或利益,贪心比出家人还大,终日念贪心咒、争心咒,说万佛城对你们不慈悲。你们跑到万佛城来贪、来争,这是找错对象了。凡是皈依我的人应该想一想:「万佛城给你多少?你们对万佛城贡献了多少?不要到了万佛城,就指责万佛城对不起你们,你们究竟对万佛城有多少贡献?这样想清楚了,看看自己是不是心安理得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30 09:53
目录
概述
辞典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