隤是汉语汉字,拼音为tuí,注音为ㄊㄨㄟˊ。《
说文解字》:“隤,下坠也。从阜、贵声。”起伏像阶梯絫高如山丘之处是阜之范式。钱贝如中在土上冒头是贵之范式。阜、贵两范式叠加。山岩冒头而下坠是隤之范式。
字形源流
统一规范简化为“隤”
详细释义
1、本义:垮塌、
崩颓、坠下(英语:collapse)。如:《说文》:“隤,下坠也。”。《汉书·史丹传》:“隤
铜丸以擿鼓。”。(师古曰:“隤,下也。”)。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障隤处。”。又如:
隤缺(倒塌崩坏之处);
隤圮(倒塌;毁坏);
隤陷(跌倒或掉下);
隤照(落日,夕照)
2、衍义:崩坠、坠落。如:文选·宋玉《高唐赋》:“磐石险峻,倾崎崖隤。”。《太平广记卷四·李员》:“夜有甚雨,隤其堂之北垣。”
3、衍义:败坏。如:《汉书卷五十四·李广传》:“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司马迁《
报任安书》:“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汉书·
苏武传》:“士众灭兮名已隤。”(师古曰:“隤,坠也。)。
4、衍义:堆下。如:《汉书·食货志上》:“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隤其土以附苗根。”
6、衍义:降临。如:《汉书卷八十七·扬雄传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址。”(颜师古注:“隤,降也。”)。唐·韦元旦《游神泉诗序》:“垂拱元夏,隤祥应运,非醴泉欤”
7、衍义:[水] 地下流动。(英语:flow underground)如:《汉书·
沟洫志》:“水隤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余里间。”(
颜师古注:“下流曰隤。”)
8、衍义:遗失、失去(英语:lose)。《文选·
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
9、衍义:通过重力来筛选。如:《
急就篇》:“碓隤
扇隤舂
簸扬。”。
10、衍义:疝气。如:汉·刘熙《释名·释疾病》:“阴肿曰隤,气下隤也。”。《黄帝内经素问卷二·阴阳别论》:“三阳别论,发寒热下为癰肿,及为痿厥……,其传为隤疝。”。
11、衍义:颓与聩古字通。
12、衍义:周邑名 [Tui city]。故城在今
河南省
获嘉县境。一说在
河南省
修武县境。《郡国志》:“河内
修武有隤城。”。
13、衍义:安。如:《易·系辞下》:“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杨雄《太玄经·告》:“地~而静,故其生不迟。”
14、衍义:柔顺的样子(gentle and agreeable) 。如:隤然(柔顺随和的样子)
常见词组
豗隤、西隤、
虺隤、瘣隤、摧隤、扇隤、崩隤、
崔隤、坻隤、倾隤、回隤、
隳隤、隤陷、隤陁、隤缺、隤纳、隤祥、隤祉、隤瘁、隤照、
隤然、隤堕、隤坠、
隤圮、陂隤、四隤山。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杜回切《
集韵》《韵会》《正韵》徒回切,𠀤音魋。《说文》下队也。《玉篇》坏队下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隤墙塡𡐛。《前汉·食货志》因隤其土,以附苗根。《注》隤谓下之也。
又《蘇武传》士众灭兮名已隤。
又《诗·周南》我马虺隤。亦作穨。《尔雅·释诂》虺穨,病也。
又《前汉·景十三王传》日崔隤。《注》崔隤犹言蹉𧿶也。
又《易·
系辞》夫坤隤然,示人𥳑矣。《注》隤,柔貌。
又《礼·
曲礼》凡遗人弓者。《注》弓有往来体,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顺也。《释文》隤,本又作颓。《礼·檀弓》颓乎其顺也。
又地名。《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隤。《注》在修武县北。《後汉·郡国志》河内郡修武有隤城。
又《左传·成十六年》公出于坏隤。《注》鲁邑。
又《韵会小补》汤过切,音惰。通作穨。《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则必穨尔如委矣。《释文》穨,如字,李读汤过反。 《
玉篇》或作颓墤。《篇海》本作𨽠。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i2 kui2 [台湾四县腔] tui2 kui2 [客英字典] tui2 kwui2 [梅县腔] tu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