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属,学名:Anser (Brisson, 1760),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雁形目,鸭科中的一个属。 该属的
鸟类体型大,体重重,飞行时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但不及
天鹅属的脖子修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
雏鸟的的养育。
雁属鸟类是大型
游禽。形状略似
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成鸟重量分布约在1.2千克至4.1千克。全世界共有10种,中国有7种,在中国民间通称为“
大雁”。
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春天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
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
鸿雁、
豆雁、
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
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中国古人称之为“
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
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
横断山脉-
岷山-秦岭-
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
不丹、
锡金、
尼泊尔、巴基斯担、
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
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
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
格陵兰、
百慕大群岛、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
北美与
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
危地马拉、伯里兹、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巴哈马、
古巴、海地、
牙买加、
多米尼加、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
巴巴多斯、
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