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开始于公元1944年8月20日,结束于公元1944年8月30日,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
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与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协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七次打击。
战役背景
1944年,苏军展开了气势恢宏的大反攻。从春天开始,苏军连续发动了6次大规模进攻战役,除
库尔兰半岛外,在各个方向都前进到1939年国境线。德军在这一系列打击中遭到严重损失,作战兵力捉襟见肘。
面对日益接近崩溃的战局,
匈牙利、
罗马尼亚、
芬兰、
保加利亚等
仆从国开始各自寻求自保的退路,企图与
盟国方面讨论单方面退出战争的条件。
希特勒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加强了对仆从国的控制。
罗马尼亚因为英美拒绝了其退出战争的条件,加上德国给其提供了更多的武器、帮助其训练军队,只好将没有希望的战争继续下去。
1944年4至8月,由于苏军集中力量于其他方向的大规模行动,罗马尼亚前线处于相对安静。德军新任总参谋长
古德里安便不顾“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舍尔纳的强烈反对,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走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用于填补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防线缺口。这就使防守罗马尼亚的德军力量削弱不少。不久,由于库尔兰半岛的
北方集团军群陷入重围,希特勒又把舍尔纳与原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对调。弗里斯纳上任后,他再次向希特勒提出了他的前任曾提出过的要求:收缩战线。希特勒虽勉强接受了这个建议,但附加了条件。后来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实现。
参战兵力
苏军参战兵力为
马利诺夫斯基大将指挥的
乌克兰第2方面军、
托尔布欣大将指挥的
乌克兰第3方面军、
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计10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约1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870辆、由
最高统帅部代表、
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协调两个方面军的行动。苏军步坦协同快速突击8月20日,苏军发起进攻。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
雅西西北地域向弗尔丘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沿
锡雷特河实施辅助突击,当日突破德军防御战术纵深;次日粉碎德军实施的反突击,突破敌第三防御地带,攻占雅西和
特尔古弗鲁莫斯;23日进至胡希地域。
乌克兰第3方面军20日从基茨坎登陆场向胡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
德涅斯特河湾向
阿克尔曼实施辅助突击,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次日粉碎德罗联军的反突击,向纵深推进30公里,切断
德军第6集团军与罗军第3集团军(该部22日遭合围,23日停止抵抗)的联系;23日进至列乌舍内地域和列奥沃地域的
普鲁特河渡口。
至此,苏军完成对“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德军18个师)的合围。同日,罗马尼亚爆发反法西斯起义。24日,
摩尔达维亚首府
基什尼奥夫解放;罗马尼亚退出
轴心国军事同盟并对德宣战。尔后,乌克兰第3方面军主力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一部奉命在合围的对内正面作战,27日歼灭德军被围集团;其余部队向罗马尼亚内地推进,27~29日先后占领
福克沙尼、苏利纳、
布勒伊拉、
康斯坦察等市。30日,战役结束。
战役目的
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解放
摩尔达维亚,迫使罗马尼亚退出与德国合伙的战争。同时,夺取对德国至关重要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动摇德国继续战争的能力。
战役开始前,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为托尔布欣大将)位于克拉斯诺伊利斯克、
帕什卡尼、雅西以北一线,继而沿德涅斯特河一直到
黑海,对德军集团形成包围态势。在季拉斯波尔以南基茨坎地域,苏军扼守着德涅斯特河右岸一个重要登陆场。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当面德军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为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上将),辖德军第8、第6集团军,罗军第3、第4集团军,德军独立第17军,总兵力为9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7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400余辆。航空第4队和罗马尼亚航空兵军各一部共810架飞机对其实施支援。德军利用山地和为数众多的河流,建立了有完备工事体系的纵深梯次配置防御(纵深达80公里)。它包括三道防御地带(雅西方向为四道)。此外,在纵深内还沿普鲁特河、锡雷特河构筑了防御地区。在“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中央基什尼奥夫方向占领防御的是战斗力最强的德军第6集团军,而在两翼占领防御的基本上是罗军。
苏军统帅部巧妙利用了战线的有利地势和敌军集团两翼保障薄弱的状况。根据战役企图,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应从北面和东面实施突击,在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段(雅西西北和
宾杰里以南)突破敌人防御,向胡希、
瓦斯卢伊、弗尔丘地域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基本兵力,随后向罗马尼亚腹地高速发展进攻。乌克兰第2方面军以第27集团军(司令为S.G.特罗菲门科将军)、第52集团军(司令为K.A.克罗特耶夫中将)、第53集团军和坦克第6集团军(司令为A.G.克拉夫琴科中将)由雅西西北地域向瓦斯卢伊、弗尔丘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切断敌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西退之路;以近卫第7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沿
锡雷特河实施辅助突击,以保障主要集团右翼。
战争过程
合围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后,乌克兰第2方面军主力应向
福克沙尼总方向进攻,构成合围的对外正面,而以左翼构成合围的对内正面,会同乌克兰第3方面军歼灭被围集团。乌克兰第3方面军以第57、第37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右翼由基茨坎登陆场向胡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第46集团军一部与多瑙河区舰队协同,经德涅斯特湾向别尔哥罗德一德涅斯特罗夫斯基(
阿克尔曼)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多瑙河区舰队(司令为
戈尔什科夫海军少将)应在阿克尔曼西北及其以南实施登陆,在乌克兰第3方面军进抵多瑙河时,协助其强渡该河,保障苏军舰船在河上通行无阻。合围敌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后,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任务是向列尼、
伊兹梅尔总方向发展进攻,不使敌退到普鲁特河、多瑙河对岸。空军第5、第17集团军支援陆军的行动。黑海舰队(司令为
菲利普·谢尔盖耶维奇·奥克佳布里斯基上将)的任务,是以火力支援乌克兰第3方面军滨海翼侧军队,破坏敌人近海海上交通线,对敌海军基地实施航空兵突击。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
铁木辛哥负责协调两个方面军的行动。
参加战役的有125万人、火炮和追击炮1.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870辆、作战飞机(含舰队航空兵)2200架。苏军编成内包括以弗拉迪米雷斯库的名字命名的罗马尼亚志愿步兵第1师。在各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了67%至72%的步兵,约61%的炮兵、85%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几乎全部航空兵。因此,各方面军在突破地段占有的对敌优势,人员为4∶1—8∶1,炮兵为6∶1—11∶1,坦克和自行火炮为6∶1。这就使它们能不断增强突击力和保持进攻的高速度。突破地段的炮兵密度为每公里正面240—280门火炮和迫击炮。总政治部1944年7月19日指示的要求,是党政工作的基础,该指示阐述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1944年春进入罗马尼亚时开展党政工作的经验。给军人和当地居民讲解了苏军解放使命的实质,在军队中培养了高度警惕性、进攻锐气和对居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8月20日,两个方面军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开始进攻,乌克兰第3方面军还进行了航空火力准备。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第一日即突破敌防御战术全纵深,推进16公里。坦克第6集团军中午就已在第27集团军地带进入突破口。日终前,其所属兵团进抵沿马雷岭构筑的敌军第三防御地带。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进攻也高速发展。第37、第46集团军一日内突破敌主要防御地带,并向纵深推进12公里,在一些地方楔入敌第二防御地带。
第二天,敌人向乌克兰第2方面军突破地域调来12个师,其中包括2个坦克师,企图以反冲击阻止进攻。但是,坦克第18军在第52集团军地带进入交战,近卫第7集团军和
戈尔什科夫少将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在辅助方向进入交战,打破了敌人的计划。第二日日终前,该方面军克服敌第三防御地带,摧破防御,向纵深推进约40公里,攻占了雅西、特尔古—弗鲁莫斯两市。乌克兰第3方面军亦于此日突破敌防御。进入交战的机械化第7军和
近卫机械化第4军向纵深推进约30公里,实际上切断了德军第6集团军与罗军第3集团军的联系。两个方面军的航空兵给了陆军很大帮助:空军第5、第17集团军在两日内出动约6850架次。乌克兰第2方面军坦克第18军在合围的对内正面发展进攻,于8月23日进至胡希地域,乌克兰第3方面军机械化第7军和近卫机械化第4军则进至列乌舍内地域和列奥沃地域的普鲁特河各渡口。对敌军基什尼奥夫集团(德军18个师)的战役合围业已完成。同日,已于前一日与多瑙河区舰队协同强渡德涅斯特湾的第46集团军,在区舰队配合下合围罗军第3集团军,该集团军于次日停止抵抗。8月23日,罗马尼亚在共产党领导下爆发了反法西斯起义。8月24日,突击第5集团军收复摩尔达维亚首都基什尼奥夫。于是,此次战略性战役的第一阶段便如计划所规定在第五日即告完成,在这一阶段完成了对“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的合围。
在战役第二阶段,苏军统帅部拨出34个师到对内正面消灭被围集团,而将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基本兵力(50多个师),其中包括坦克第6集团军,用在对外正面向罗马尼亚腹地发展进攻。8月27日日终前,敌军被围集团在普鲁特河以东被歼,8月29日,一些渡过
普鲁特河的部队则在胡希西南被歼。同时,乌克兰第2方面军向北特兰西瓦尼亚方面和福克沙尼方向扩张战果,于8月27日占领福克沙尼,8月29日进抵
普洛耶什蒂。乌克兰第3方面军沿多瑙河两岸向南进攻,切断溃敌退向布加勒斯特的道路。多瑙河区舰队和黑海舰队配合陆军进攻,对多瑙河各渡口进行保障,输送登陆兵上陆,以海军航空兵实施突击。至8月30日前,
图尔恰,
加拉茨、康斯坦察(罗马尼亚主要海军基地)、苏利纳等市均已落入苏军手中。
相关人物
戈尔什科夫(1910年2月26日~ 1988年5月13日 )苏联海军元帅(1967),军事家。生于乌克兰。1942年加入联共(布)。1927年参加苏联海军。先后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驱逐舰舰长训练班和海军学院高级指挥员进修班。1931年在黑海舰队任驱逐舰航海长。1932~1939年在太平洋舰队历任
护卫舰舰长、
驱逐舰舰长、驱逐舰支队支队长。1940年6月调黑海舰队任
巡洋舰支队支队长。
苏德战争期间,历任
亚速海区舰队
司令、新罗西斯克防区副司令、多瑙河区舰队司令及黑海舰队所属分舰队司令等职。参加过
敖德萨防御战役、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新罗西斯克保卫战、
高加索会战、
克里木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等,并率领多瑙河区舰队支援过东欧一些国家反击德国侵略者的解放斗争。战后,任黑海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第一副总司令。1956年1月起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任内大力发展战略导弹潜艇和远程航空兵,同时均衡发展其他海军兵种,把苏联海军从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发展成为能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远洋导弹核海军”,对苏联海军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70年代,曾两次指挥苏联海军在世界各大洋举行大规模演习。1985年12月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员。两次获
苏联英雄称号,获
列宁勋章5枚。著有《海军学术的发展》、《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
《国家的海上威力》等。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1895-1970),1895年2月6日生于俄国乌克兰的富尔曼卡镇。1915年,20岁的铁木辛哥应征入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方面军当列兵.参加了战斗。1917年俄国
二月革命爆发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平定
科尔尼洛夫反革命叛乱和卡列金之乱的作战。1918年红军成立后,他加入红军。在1944年8月的雅两一基什尼奥夫战役中,铁木辛哥负责协调第2乌克兰方面军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作战行动。苏军有125万人、1.6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8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200架飞机参战,在实施合围战役同时又在复杂山林战区条件下对敌防御正面实施迅猛进攻,完全击溃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消灭22个德国师,几乎击溃全部罗马尼亚师,导致苏德战场南翼德军防御的崩溃和摩尔达维亚的解放,迫使罗马尼亚退出轴心国集团。
战后,铁木辛哥历任
巴拉诺维奇军区司令、南
乌拉尔军区司令、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苏联老战士委员会主席等职。铁木辛哥曾长期担任苏共中央委员和
苏联最高苏维埃战争结果
此役,苏军消灭德军22个师,几乎击溃罗军全部,迫使罗马尼亚倒戈,致使苏德战场南翼德军防御崩溃。苏军的作战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突方向,在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同时发展进攻等。
战争意义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就其战略和军事政治意义而言,是苏联武装力量大规模的著名战役之一。苏军在短期内完全击溃“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消灭德军22个师,击溃罗军几乎全部在战场上的师。如此重创敌军,导致苏德战场南翼德军防御的崩溃,改变了
巴尔干整个军事政治形势。罗马尼亚人民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取胜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罗马尼亚退出与法西斯德国合伙的战争,于8月24日对德宣战。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是实施合围战役同时又在复杂的山林战区条件下在对外正面实施迅猛进攻的富有教益的范例。这一战役的特点,是陆军与海军、航空兵(出动了2万架次)进行了周密协同。战役证明了苏联军事学术和苏军战斗技能的进一步提高。陆、海军的126个兵团和部队由于战功而被授予“基什尼奥夫”、“雅西”、“伊兹梅尔”、“福克沙尼”、“勒姆尼克”、“康斯坦察”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1) 《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2)《希特勒的末日》作者:[苏联]A·H·希曼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