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雨》是2013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金,本书是作者《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雾》中主人公周如水的朋友吴仁民的经历,描写了旧社会时期各种不同人的思想动态。
内容简介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巴金)
两年后的上海,吴仁民的妻子已经病死,陈真被汽车撞死。
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吴仁民对周如水冷嘲热讽,但自己很快也坠入情网。恋上他从前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但吴仁民很快发现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从前的恋人玉雯,她因为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过他,现在又因为孤独想与他重续旧好,吴仁民痛苦地拒绝了她。
李佩珠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拒绝爱情,周如水在绝望中投水自杀。吴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杀的消息,熊智君为了保护他抱病嫁给了玉雯的丈夫——一个军阀,并留信鼓励他追求事业。吴仁民在悲愤中终于振作了起来。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2005年),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间,他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巴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他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抗战前的作品主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家》以及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等。抗日战争期间,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憩园》《寒夜》和《第四病室》。解放后,巴金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主席等职。新时期出版的《随想录》《探索与回忆》等,具有极高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巴金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文学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
成书过程
《雨》可以说是《雾》的续篇,虽然在量上它比《雾》多一倍。写完《雨》,我的《爱情的三部曲》已经完成了两部。
最后的一部现在还没有动笔。在《雪》里面李佩珠将以一个新的女性的姿态出现。
从周如水(《雾》的主人公)到吴仁民(《雨》的主人公),再到李佩珠(《雪》的主人公),这中间有一条发展的路,而且在《雪》里面吴仁民又会以另一个面目出现,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个人。实际上《雨》和《雾》一样,而且也和将来的《雪》一样,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恋爱小说。
《雨》的前三章发表以后,一个朋友写信给我,说:前几天读了你的小说的前三章……阴郁气太重,我很为你不安。
你为什么总是想着那个可怕的黑影呢?……照你的这种倾向发展,虽然文章会写得更有力,但对于你的文学生命的继续或将有不好的影响。自然,你在夜深人静时黯淡灯光下的悲苦心情,我是很能了解的。但是我总希望你向另一方面努力。
我写文章如同在生活。我在生活里不断地挣扎,同样我在创作里也不断地挣扎。挣扎的结果一定会给我自己打开一条路。这条路是否会把我引到光明,我还不能说。但是我相信我终于会得到光明的。
现在《雨》放在读者们的面前了,请你们照你们的意思批评它吧。
人物介绍
周如水:日本海归学子,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性格优柔寡断,家中有父母为其所娶文盲妻子,妻子死去,因为爱情被拒,绝望自杀。
吴仁民:该爱该恨,坠入新的情网,最后在悲愤中振作起来。
李佩珠:拒绝了周如水的追求,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
熊智君:吴仁民曾经的学生,最后为了保护吴仁民嫁给了好朋友玉雯的丈夫。
郑玉雯:吴仁明民曾经的恋人,熊智君的好朋友,爱慕虚荣嫁给了一个军阀。
作品鉴赏
“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我要拿痛苦来征服一切,我要做出一番事情。我在不能够这样地生活下去。我不能零碎地杀死自己,,,,”吴仁民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无法避免地被他热情而浮躁的心情而带动。这是一颗躁动的灵魂,清晰地看到处于变革浪潮中的社会命运——黑暗未知,定会到来的光明朦胧而遥远。  爱情和事业,永恒的两个主题,这里幻化成为了他日日喝醉时内心痛苦的煎熬。巴金先生妙在把握住了人性深处本能的欲望,吴仁民不满于知识分子筑以精神上的空中楼阁,来拯救水深火热的社会,却也不能信服革命能够带来光明,于是,他在高志元、方亚舟般地革命热情前退缩了,放大了对情感的依赖,放纵自己沉溺于敏感到神经末梢的爱情之中,用情感来填补内心对于前途未知的恐惧和空虚。前几天去重庆看了国民党官邸,南山幽幽的竹林和低调雅致的小楼,让我思绪回到国共年代。良知,教养,自傲,风度,种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念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年代滚滚的时代潮流。 “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我要拿痛苦来征服一切,我要做出一番事情。我在不能够这样地生活下去。我不能零碎地杀死自己,,,,”吴仁民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无法避免地被他热情而浮躁的心情而带动。这是一颗躁动的灵魂,清晰地看到处于变革浪潮中的社会命运——黑暗未知,定会到来的光明朦胧而遥远。
爱情和事业,永恒的两个主题,这里幻化成为了他日日喝醉时内心痛苦的煎熬。巴金先生妙在把握住了人性深处本能的欲望,吴仁民不满于知识分子筑以精神上的空中楼阁,来拯救水深火热的社会,却也不能信服革命能够带来光明,于是,他在高志元、方亚舟般地革命热情前退缩了,放大了对情感的依赖,放纵自己沉溺于敏感到神经末梢的爱情之中,用情感来填补内心对于前途未知的恐惧和空虚。前几天去重庆看了国民党官邸,南山幽幽的竹林和低调雅致的小楼,让我思绪回到国共年代。良知,教养,自傲,风度,种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念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年代滚滚的时代潮流。
参考资料
.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4:4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