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姆必拓,游戏《
明日方舟》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国家。雷姆必拓这片位于泰拉大地东南方的广袤土地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原始的蛮荒地带、生命的禁区,猛烈的天灾和崎岖险峻的高山深谷将它与核心圈文明长期隔绝。然而一旦跨过重重阻碍踏上这里的土地,人们即会发现,泰拉大地不会吝于将她的塑造之力分享给每一个角落,雷姆必拓也孕育着别具一格,但同样顽强且多彩的勃勃生机。
地理情况
雷姆必拓位于泰拉大陆东南方,这里拥有已探明的三大源石矿脉之一——
塔尔干主矿脉。在三座主矿脉中,塔尔干主矿脉是已探明储量最大的,也是环境最为特殊的。这里有最密集的、暴露于地表的源石矿体,有最复杂的地下矿床结构,从而导致这里成为三大主矿脉所在地中天灾发生最频繁也是最剧烈的地方。与近年来流行的“现代工业导致天灾发生”这一说法相悖的是,根据对雷姆必拓不同地区的地层钻探分析研究的结果,雷姆必拓的天灾在现代工业诞生之前就相当活跃,即使是在大兴开采之后,天灾的活动情况也没有随着更多的源石矿物被挖掘而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一现象挑战了人类对工业、对天灾的理解,说明了雷姆必拓这一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更让人对世代居住在此地的卡特斯原住民以及后来冒险来到雷姆必拓的移民们感到钦佩和不可思议。
雷姆必拓的天灾确实深刻地影响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塑造。从环境的角度说,天灾让雷姆必拓的地表时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水土都难以巩固,因此雷姆必拓境内出现了大面积的荒漠地区;天灾也加剧了这里的地质活动,地震、火山爆发与天灾的共同作用如同犁耙一般将大地不断翻动,把原本应该深藏在地下的源石矿床带到了地表,也创造了许多只有在这样的天灾高发地带才能看到的奇景,如大裂谷、间歇泉、地热井等。从生物的角度来说,天灾阻断了物种的迁徙和交流,对雷姆必拓和雷姆必拓之外的地区进行了事实上的分隔——外部地区的种群无法进入雷姆必拓,雷姆必拓的种群也不能向外部传播,雷姆必拓的生态由此实现了相对独立。许多物种仅在雷姆必拓才有分布,比如高脚羽兽、有袋裂兽等,其他地区常见的小型生物在雷姆必拓也有较大体型的种类,比如常见的磐蟹,通常身长不到一米,而雷姆必拓的巨型磐蟹身长可达八米之多,它们的外壳更加坚硬,习性也更加凶猛。
种族特征
卡特斯是雷姆必拓的主体种族,兔耳是他们的主要特征。尽管这些兔子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不算罕见,但没有哪里能像雷姆必拓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卡特斯人口。新家庭的大门时常敞开,无论他们喜欢萝卜罐头与否。
卡特斯发达的听觉器官以及灵活的反应力弥补了平均体型较小带来的一系列不足。人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帮助卡特斯族群在部落时代以前生存下来,进而形成庞大的人口。
为了弥补个体身体素质的不足,生活在如今之雷姆必拓的卡特斯们普遍选择了群聚群居的社会生活方式,在部落时代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屯堡聚落。他们共同劳作,种植以根茎类为首的作物,发掘矿脉,开凿建造半地洞式的屯堡住房(俗称“兔子洞”)。在每一个卡特斯屯堡社区中,成员数目众多的联合家庭成了巩固内部关系的凝聚核心,同时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卡特斯大家庭”文化——家庭成员的团结友爱深受重视,但外出冒险、在他乡组织新的家庭通常也能得到支持和鼓励,因为这有利于屯堡社区将人口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结晶时代以来,卡特斯们已经推开屯堡的小门,在雷姆必拓组建了矿业联合体。我们不难发现,矿业联合体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屯堡社区的社会组织作用、生产功能以及文化地位。正是由于联合体的存在,“天真又温和”的兔子们在围栏事件中寸步不让,抵制了一个强盛帝国的压力和影响。
政治概况
体制
雷姆必拓的政治体制相当特别,可以说是泰拉政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雷姆必拓并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政府,相反,其政治权力因当地悠久实用的大家庭传统被细分为无数个单元,具体的事务基本由各个家庭独立解决,若有事务涉及多个家庭、厂区、矿区,涉事方会派出代表进行讨论。
雷姆必拓的政治结构是从最基层构建起来的,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是富有雷姆必拓特色的大家庭,数个大家庭以劳动生产合作的名义组成一个矿业厂区,多个矿业厂区按其开采的地域被归为同一个矿区,数个矿区又可组成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即自治区或自治州。不过按照雷姆必拓人的习惯,他们通常更倾向于在比较小的尺度下进行政治生活,希望把事务限定在一家之内、一厂之内,很少在更大的尺度上有所动作。雷姆必拓人认为“事情捅得越大,要开的会就越多,浪费的时间也越多”。
事实上,雷姆必拓人自己也没法记住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名字,他们互相称呼时往往使用非常简明易懂的绰号。例如,一位曾在泡澡时被间歇泉冲上了天的年轻人叫“飞天喷水人”,一位擅长双手同时翻煎饼的资深老厨师叫“拿着两个锅”。
外交
虽然在独立初期,雷姆必拓曾经与周边国家有过激烈的冲突,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武装抗争而确保了独立地位之后,雷姆必拓仍然选择以和平友好的态度与核心圈大国相处。如今的雷姆必拓以经济和贸易手段同大部分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作为泰拉最大的矿业出口国,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离不开雷姆必拓的矿石支持,雷姆必拓也依赖自己得天独厚的矿储优势和庞大的矿业生产规模在风云变幻的核心圈国家局势之下拥有立足之本,使得自己在大国的博弈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有时甚至能在国际交流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军事力量
雷姆必拓宣布独立的初期,以维多利亚为首的主要大国都曾经尝试对这一新生的国家施加影响,并由此引发了雷姆必拓人的一系列武装反抗。雷姆必拓人在这一时期高度团结,抵抗殖民侵略,但其也只在这一段时间内以国家整体的名义组织过正规军队。在诸国放弃染指雷姆必拓之后,各矿区的负责人经过研究商讨,决定废弃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常备军事力量。既然独立是各个矿区之间的联合倡议,那么每个矿区就应有权利和义务组建自己的联防队以维持自己辖区内的治安——这样的共识获得了长期维持。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职业军队,但是雷姆必拓工业发达,与黑钢国际、雷神工业、沃尔沃特科钦斯基等军工企业有着频繁的业务往来,矿厂会与这些企业签订协议,用贸易优势换取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专业化的军事训练。有的矿区用心打造的联防队可能具有非常高的水准,呈现出少而精的特点。
社会与文化
社会
雷姆必拓的人口统计相当困难,这一地区自从有文明记录以来就保持着极高的人口流动性,源石工业发展、大量移民涌入之后,雷姆必拓的人口构成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说,雷姆必拓的卡特斯族群会鼓励年轻的家庭成员外出冒险,探索新的家园,建立新的家庭社群。但在以往沟通条件匮乏的时期,故乡无法掌握他们的动向,更无法得知他们的情况。外出探险的年轻人往往要么就此杳无音信,要么就是时隔数年乃至十数年寄来一封家书,故乡的人由此才能确认他们是否安好。
源石工业时代的到来也为雷姆必拓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早在源石勘探运动之前,雷姆必拓地区地表大量分布的源石晶簇就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到雷姆必拓进行矿业生产。经过了轰轰烈烈的源石勘探运动之后,塔尔干主矿脉得到正式确认,这条泰拉储量最大的源石矿脉引得更多大型矿业公司涌入,将雷姆必拓的第二次大移民的热潮推向了顶峰。在这一时期内迁入这一地区的人群中,有的仍持自己本国的身份,还有的干脆就是抱着要脱离迁出地控制的决心来到这片不受管辖的土地,寻找新的生活、新的机会。
109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约有一千七百万人愿意在各矿区的名册上登记自己为雷姆必拓人,再加上其他的估算,活动在雷姆必拓的人口大约共两千八百万人。在这些人口中,超过一半人居住于各类移动采矿城市之上,且这个比例还会不断上升。源石工业的浪潮剧烈地改变了雷姆必拓的人口流动情况:一方面,大量的移民为了工作机会和新的生活而来到雷姆必拓;另一方面,雷姆必拓人外出冒险的习惯在新的时代依然有重要影响。此外,大型采矿城市的出现也挑战着雷姆必拓传统的社群结构,从血缘到地缘的认同正在向新的观念认同慢慢转变。
据传,雷姆必拓最大的移动城市“终极大铁屯”,最初还有另一个写法一“终极大铁囤”,指巨大的铁制食物容器。聚餐是雷姆必拓人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即使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之下,矿工们也总能找到合适的食器与食材,随时随地开始聚餐。矿车和铁桶等都是矿下常见的食器,也逐渐成了工友情谊的代名词。
被涂成金色的萝卜是雷姆必拓聚餐上的另一大特色,矿工们通过这种方式感谢大地赐予他们的两样财富:矿产与萝卜。值得一提的是,金萝卜上的金粉来自一种被称作“赤金源石虫”的常见荒漠生物,是其完全可食用的分泌物。
新时代的家庭观:家庭成员之间的温度就是雷姆必拓的温度,这一点从卡特斯部落时代以来就没有变过。就算在经历了两次大移民之后(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开始以来),雷姆必拓的基层组织有了许多外来语称呼,比如“工会”“矿队联合”“生产指导小组”等,但是对雷姆必拓人来说,这些组织起到的效力和原来的雷姆必拓式的大家庭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矿石病
作为泰拉矿业最为发达的地区,矿石病一直是令雷姆必拓苦恼的问题。在外来人口大量参与矿业生产之前,在矿井中进行作业的大部分是拥有挖掘传统和开矿经验的卡特斯工人,他们深知源石对身体的危害,在开采时尤其谨慎,将矿石病的感染率控制在了比较低的水平。而在外来的工人进入生产环节之后,早期采矿技术落后,矿井中的工人得不到妥善防护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矿石病患者数量激增,很快就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具有传染性的矿石病会极大地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所以大部分矿区对矿石病患者的处置都非常严肃。不过雷姆必拓的大家庭传统让他们不可能像
乌萨斯那样残酷地对待感染者,在以往,被感染的人会从工作中退出,由专门的家庭成员照顾,在单独的地点生活直到病逝。若一个家庭无力照顾患者,则邻里乡亲往往会承担起这份责任。这样温和的隔离方式在以前小规模感染的时候可能行得通,矿石病大流行之后,如此细致的关照就难以在每一个患者身上实现了。雷姆必拓人面对新时代的困境也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对于家庭来说,要保证生产效率,他们就不得不减少对矿石病感染者的关怀,部分矿区的隔离开始变得集中化,有了类似其他国家的隔离区;对于矿石病患者来说,罹患矿石病不单单是本人的不幸,如果传染了其他家庭成员,此等责任绝不是个人能够承担的,出于道德和家庭伦理的考虑,他们往往会踏上放逐自己的旅程,在远离其他人的地方了却余生。
归山之旅:部落时期的卡特斯有一种陋俗:生命即将抵达终点的年老者会主动离开家庭,前往最近的巨型源石晶簇,在那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即所谓的“归山”。高龄老人的放逐看起来显得原始而残忍,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这并不是雷姆必拓才有的孤例,类似的习俗在很多其他地区,比如米诺斯,比如谢拉格,比如萨尔贡都存在,表达了人们近似的死亡观。雷姆必拓、米诺斯、谢拉格和萨尔贡相隔千里万里,地理环境可谓大相径庭,但四地的人们对死亡、对生命的来处和去处产生了相似的思考。
经济
矿业毫无疑问是雷姆必拓最重要的产业,它是雷姆必拓人现今建立认同的根本,矿业产出也是这一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产出。雷姆必拓的矿业出口额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与矿业相关的建筑业、运输业、加工业、制造业也相当发达。除此之外,雷姆必拓还负责承建大量的移动城市、移动平台,这些巨型建筑有的在雷姆必拓本地完成,再开赴交付地,有的则是雷姆必拓施工队在需求方当地建设完成。
雷姆必拓虽然拥有可能是泰拉最大的已探明源石储量,但可开采的储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储量受到采矿技术和安全因素的限制,开采的难度和危险程度都很高,这一状况极大地限制了雷姆必拓的发展。也因为如此,矿业科技的革新在雷姆必拓是最重要的革新。
如何在危险的矿业工作中有效保护卡特斯脆弱的双耳一直是雷姆必拓工业设计界最大的难题。尽管大部分厂商已经放弃解决这一难题,采取了最为消极的对策——在头盔上开孔把耳朵露出来——但仍有设计师在坚持尝试设计更加契合卡特斯的矿工头盔。
文化
雷姆必拓作为各国移民广泛融合的地区,能够接受各个族群、各个国家的移民带来的文化,只要其经过转译之后能有益于雷姆必拓人的精神风貌,就能受到当地人的欢迎。雷姆必拓人精神风貌的首要来源正是当地原住民卡特斯族群融洽的家庭文化,不过与部落时期的家族、宗族不同的是,如今的雷姆必拓大家庭具有强大的开放性,血缘已经不再是他们构建社会关系的仅有凭据,工业生产生活才是塑造他们社会形态的主要力量。因此,能够锻炼体能、提供娱乐和有利于团结合作的活动在雷姆必拓很流行,比如从米诺斯传播到雷姆必拓的竞技运动就很符合他们的喜好。以至于竞技运动在米诺斯被禁止的期间,各类大型运动会仍在雷姆必拓各厂区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亿万矿藏:人类在非常久远的从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大地的辽阔。就算是强大勇武如梦魇可汗,在他终其一生的远征当中都没能抵达大地的边缘。内陆地区的人常常以为大地是无边无际的。在探险时代以前,也曾有内陆国家的冒险家抵达过雷姆必拓,他们被天灾阻断,无法再往前一步。他们当时觉得自己与数百年前的梦魇可汗一样,即将遭受剧烈灾害的袭击,认为自己也来到了人类所能抵达的大地的极限,于是便把眼前的区域叫作“雷姆”,表示自己已经到达了边缘之地,断不可再往前。而在后来矿业大发展的时代,大量的矿产资源从此地输送向其他地区,人们惊叹于这里的产出,以为此地的地表之下埋藏的矿产应有亿万吨之多,“雷姆必拓”之名也由此而来。
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之下,几乎在转眼之间,曾经荒蛮险恶的雷姆必拓大地上升起了一座座钢铁丛林,它们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座座丰碑。勇敢热情的雷姆必拓人在他们的移动城市、采矿都市和深不可测的矿井之间锻造出了可能是最为独特也是最为奇妙的政治实体,亟待向泰拉展现他们的拳脚。留心细看,说不定在那些脚架与熔炉的辉光之中,也正孕育着泰拉的新希望。
历史事件
探索之前
雷姆必拓这片土地上为何会有人类活动,这本身就是一个足以引起许多人好奇的问题。在经过了近几十年广泛且细致的溯源研究之后人们可以发现,在泰拉大地已知的绝大多数文明的早期,人们都经历了从躲避天灾到趋利避害的过程。远古时期的人类在面对强大的天灾时往往都会选择大举迁徙,目的是抵达天灾少发的地带,在这些环境较为温和的地区生息劳作,最终发展出长久的文明,而天灾多发的地区在古代一般就是无人涉足的荒野,如萨尔贡的沙漠、如今哥伦比亚的荒原以及泰拉大地中部的一些地区。
当人们把目光投向泰拉大地的东南方向,如今被称为“雷姆必拓”的地区毫无疑问必然属于饱受天灾侵扰的地带,不仅如此,这一地区的天灾烈度也是首屈一指:人类有史以来所记录到的最为剧烈的几场天灾都发生在雷姆必拓。裸露在地表的源石晶簇如同山峦一般高耸而威严地林立在这片地区,被古人视为灾难的具象。伊比利亚人宁愿打造船舶深涉大海,也不愿面对环绕雷姆必拓的天灾。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其他地区的人眼中,暴烈的天灾就如同一道密不透风的高墙,阻断了人类踏上这一地区的进程,人们认为这片地区是不可涉足的,应是荒无人烟的生命禁区。
然而正是在这片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禁区的土地上,在已知文明的蒙昧伊始,如今被称为“雷姆必拓”的大地之上就有人类活动,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有卡特斯族群的活动。人们尚不明确最早的卡特斯是如何出现于这里的,也不明确他们是否在这里发源、是否是某一支意外穿越了层峦叠嶂和暴烈天灾的卡特斯移民的后代,这些问题人们迄今为止仍然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对于这一地区最早的文明史,人们能够确信的是,从结果来看,大量的卡特斯没有和大多数的文明始祖一样,选择迁徙到天灾少发、环境宜人的地区,而是选择因地制宜,以自己的方式与天灾展开了千年的斗争。
卡特斯与天灾斗争的方式十分巧妙。他们懂得甄别稳固的沙土,会在这些地方挖掘洞穴,并在洞穴的基础上搭建简易的地表建筑,洞穴连同地表的建筑一起就是卡特斯的屯堡,又俗称“兔子洞”。遭遇天灾袭击时,卡特斯能够迅速地收起地表建筑,或是干脆放弃地面的部分,躲进洞穴里等待天灾过去。这种方式在如今享受着发达的移动城市技术的人们看来可能并不高明,但确实让世代卡特斯经受住了无数次小型天灾的考验。雷姆必拓的卡特斯围绕着屯堡建起了聚落,依靠耐沙耐旱的胡萝卜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当然天灾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半洞穴式的屯堡虽然能够抵御规模不大的天灾,但面对地动山摇的大型天灾,卡特斯仍是无可奈何,大型的聚落也因为天灾的屡屡侵扰而无法形成,卡特斯的族群被迫维持着比较小的规模,聚落与聚落之间距离的遥远和路途的危险也让沟通变得异常困难。在从前,雷姆必拓的卡特斯聚落呈现出小而分散的形态,没能组成较大规模的城市,所以也没能组建起统一的国家。
伊比利亚为何没有探索雷姆必拓:泰拉历500年前后,
伊比利亚受到
维多利亚德拉克政权的压制,双方排兵对垒,战争一触即发。当时的伊比利亚王室实力弱于德拉克王朝,如果正面决战,伊比利亚未必能够取胜,于是军队统帅向国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打算率领大部队向东北方向进发,取道从未有人涉足过的雷姆必拓地区,绕过德拉克军队的主力,直接对维多利亚本土发动奇袭。统帅深受国王器重,所以他的提议自然得到了欣然应允。这位统帅抽调了伊比利亚举国近半的兵力,浩荡开赴禁地。然而这支部队在出发仅一个月后就遭到了大型天灾的袭击。这场天灾规模空前,在天灾云和大地震的双重打击下,奇袭部队损失超过四分之三,统帅本人也被仓皇逃窜的士兵踏死。这一场天灾虽然没有发生在伊比利亚国内,但对伊比利亚的政治局势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王室被迫支付了大量的财物与维多利亚修复关系,开拓进程停滞,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力减弱,抗旨行为和叛乱四起,国家实力落入低谷。从这以后,东北方向的雷姆必拓就被伊比利亚人视为灾厄的象征,比起再度前往雷姆必拓,他们更愿意往海中进行探索,航海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得到重视。
第一次大移民
八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莱昂得到了伊比利亚王室支持,实现了他人生中最伟大的一次冒险——在泰拉西北发现了后来被称为“
玻利瓦尔”的广大土地,并在那里建立了总督区,短短几年之内向伊比利亚输送了丰厚的产出。事实上,周游各国的德莱昂在向伊比利亚王室提出赞助请求之前,也曾向其他国家的统治者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只不过只有伊比利亚王室向他慷慨解囊,其他国家都回绝了他的提案。维多利亚、高卢、乌萨斯等国的君主表面上对德莱昂的狂想不以为意,不愿豪掷千金支持他的探险,但也都暗中关注着他的动向。最终,这场孤注一掷的冒险不仅仅让德莱昂本人一跃成为独霸一方的行政长官,也让伊比利亚越发国富民强。德莱昂寻到新土地的消息当然第一时间传到了维多利亚等国的宫廷,当初嘲笑、讥讽的话语如今都变成了响亮的耳光。其他大国的统治者未等玻利瓦尔的探索开发收效尽显,就迫不及待地组织起了自己的探险队,将他们派往地图上未知的土地,希望能够复刻德莱昂的成功,所谓的“探险时代”盛况空前。
在强大国家力量的支持下,一时间涌现出了大量以官方名义进行地理发现的探险队。他们获得的资源比德莱昂优越,他们拥有的技术也比德莱昂先进,在君王许诺了他们更加优厚的报酬后,这些探险家突破地理阻隔的决心也比以往要更坚定。他们往未知的大地进发,雷姆必拓此时当然也成了他们的目的地之一。
诚然,萦绕在雷姆必拓的天灾是探险家们最大的阻碍,许多队伍葬身于天灾之腹,还有的则在踏入这片区域之后就完全失去了踪迹。但在无数探险队伍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仍然有许多人克服了重重障碍,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地区。他们发现猛烈的天灾和崎岖的山脉之后,居然真的藏着这样一片与他们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充满生机与别样活力的土地。
但是,到达雷姆必拓的探险家们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和德莱昂一样加官进爵。诸国在让自己的探险队倾巢而出的同时,也在阻止伊比利亚在玻利瓦尔的势力扩张。维多利亚、高卢、莱塔尼亚三国同时向伊比利亚施压,破坏了玻利瓦尔和伊比利亚之间的交流,逼迫玻利瓦尔总督宣布独立,伊比利亚被迫放弃对玻利瓦尔的控制。殖民地正值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却因此陷入了混乱。联合干预的成效大大超过了诸国的预料,因此他们也放缓了对外探索的脚步,谁都不敢先对雷姆必拓宣示主权,担心自己在探索上的投资付诸流水,探险时代就此落下了帷幕。随着第一次探险潮的退去,此前成功抵达雷姆必拓地区的探险者们从始发国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少,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弃民。
开拓者们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着困难的处境,他们与母国的联系中断,彼此之间也被天灾分离。在这一时期里,向他们伸出援手的是卡特斯原住民。卡特斯们热情地接纳了落难的开拓者。开拓者们也学着卡特斯构建起社群,在百年的时间内和谐相处,社群之间甚至出现了相互融合的现象。
第二次大移民
“爹能管,娘能管,公爵老爷不能管。”
——雷姆必拓谚语
雷姆必拓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增长是在源石工业得到了发展之后。源石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开发利用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一度神秘而危险的源石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现代工业这只巨兽敞开它的血盆大口,无穷无尽地吞食着人类供给它的源石。雷姆必拓地表分布有许多源石矿,这些原本被视为灾害化身的晶簇摇身一变成了丰饶的代名词,渐渐有人闻风来到雷姆必拓,想要与当地人分享这些唾手可得的“宝藏”。不过在这时候,人们只知道雷姆必拓有大量易于开采的地表矿物,这一地区真正的矿业潜力直到后来才被真正发现。
在十世纪与十一世纪交替时,源石产量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增长的工业需求,在声势浩大的探索运动中,凭借着不断进步完善的源石勘探技术,人类才对源石在泰拉大地的分布情况有了系统的认识,“三大主矿脉”的概念得到明确,其中探明储量最多、预计储量最多的塔尔干主矿脉就位于泰拉东南,也就是雷姆必拓所在的方向。人们终于了解到,雷姆必拓地下深埋的源石矿物的数量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越来越多的投资和人口蜂拥而至,矿业生产热火朝天。
也正是这一时期,大地诸国重新拾起了对雷姆必拓的兴趣,但都发现雷姆必拓已经脱离控制太久,不通过强力手段重新取得控制几乎不可能。而且撼动泰拉的四国战争刚刚结束,诸国仍未走出惨烈的阴影,国内百废待兴,更无可能再对雷姆必拓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国既不敢贸然采取措施,又绝不可能对如此重要的资源产地坐视不理。维多利亚、莱塔尼亚两国与雷姆必拓距离最近,他们评估了这里松散的政治结构,决定以小规模占领的方式,逐渐蚕食雷姆必拓。但是令两国没有预料到的是,他们对雷姆必拓的图谋起了反作用。此时的雷姆必拓人要么是世代与核心圈隔绝的卡特斯原住民,要么是大国弃民的后代,要么就是有意要脱离大国控制的企业或团体。这些人本就对从前诸国对他们的态度有所不满,诸国对雷姆必拓的动作更是点燃了他们的逆反情绪。得益于长久的互助氛围,基于工人群体,矿区联合的思想如同燎原野火一样在雷姆必拓迅速蔓延,团结的诉求终于得到了强调。雷姆必拓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拒绝核心圈任何一个国家的管辖,以矿业厂区为基本单位构成了松散的联合体,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
源石勘探运动:源石勘探运动是对旷日持久的源石勘探热潮的高度概括。虽然目前普遍认为这场“运动”开始的时间是十一世纪三十年代,现代国家力量主导源石矿产资源勘探之后,但实际上人们对源石的大规模勘探几乎是同现代工业的发展进程同步的,在四国战争之前已经开始。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这场运动没有明确的发起人,更没有统一的领导,参与者最初是各个矿业团体和个人,然后各个国家的政府才加入进来。在这段时间里,从官方力量到民间团体都以极高——甚至可称“疯狂”——的热情搜寻可能藏有源石矿脉的地点。这场运动常常被拿来同探险时代相提并论,虽然它们都具有投机主义的底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也都是泰拉地理大发展的进程中的一环,促进了人类对泰拉大地的认识。
围栏事件:维多利亚的公爵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雷姆必拓进行干预,但他们也深知自己力量有限,不能再以大国的姿态对雷姆必拓施压,所以都在一些较小的尺度上做文章。近年来影响比较大的一次冲突即发生在1090年的围栏事件。在未经议会授权的情况下,一位伯爵利用三座小型移动城市归属模糊的问题,联合当地的维多利亚商会,企图重新划定城市周围的矿产所有权,剔除雷姆必拓自主处置的份额。他们在矿区筑起围栏,拒绝雷姆必拓的企业进入,还与矿匪勾结,驱逐雷姆必拓人。好在周边矿区团结一致对外,最终令这三座城市脱离了伯爵的掌控,也促成了尤立卡自治州的成立。围栏事件代表了一部分贵族对雷姆必拓自主权的藐视,也是对维多利亚议会的挑战,更警示了雷姆必拓人要时刻提防一小撮人的野心。
相关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