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跟踪一个目标并测量目标坐标的
雷达。它还能提供目标的运动轨迹。跟踪
雷达一般由距离跟踪支路、
方位角跟踪支路和仰角跟踪支路组成。它们各自完成对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的自动跟踪,并连续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相干脉冲多普勒跟踪
雷达还具有多普勒频率跟踪的能力,并能测量目标的径向速度。 跟踪
雷达对目标方位、仰角的自动跟踪,就是
雷达天线追随目标运动而连续地改变其指向,使天线电轴始终指向目标。实现这一追随过程,需要在
雷达和目标之间建立闭环
反馈控制。当
雷达自动跟踪一个目标时,某一瞬时因目标运动到一个新的位置而偏离了天线电轴指向,便在目标与天线电轴指向之间产生一个夹角,称为角误差。角误差使天线系统有误差信号输出,接收机对误差信号进行放大和变换后送到天线的方位、仰角驱动放大器的输入端,经功率放大后控制方位、仰角驱动电机,改变天线电轴指向,使天线电轴重新瞄准目标。这就是
雷达对目标的角坐标自动跟踪过程,包括角误差信息提取、误差
信号处理和对天线电轴指向的控制。跟踪
雷达因角误差信息提取方法不同而形成几种不同的测角体制或类型。 距离自动跟踪是基于比较目标回波脉冲与测距波门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与距离差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的原理。比较出时间差,就可以控制测距波门移动到目标回波距离上,即完成对目标的距离跟踪。 发展过程 跟踪
雷达起源于对火炮瞄准控制的需要。最早用于火炮瞄准的
雷达,是1938年
美国陆军通信队研制的手控跟踪
雷达SCR-268,它采用波束
转换法测角,角度
测量误差约为 1°。这种
雷达一直使用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1944年,美国的新型微波炮瞄自动跟踪
雷达SCR-584投入使用,采用圆锥扫描测角体制,角跟踪误差(
均方根)约 2密位。提高角跟踪精度是研究跟踪
雷达的主要课题。早在1940年,
美国海军实验室已开始研究一种新的测角体制──同时波瓣法,后来称为单脉冲法。单脉冲法能在一个回波脉冲里完全确定目标的角位置,也可消除目标反射截面积变化所引起的测角误差。1947~1948年,在地面导弹和机载火炮控制中已开始使用单脉冲法跟踪
雷达。但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脉冲精密跟踪
雷达却是1956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的靶场测量
雷达AN/FPS-16,其角跟踪误差(均方根)为0.1~0.2密位。60年代末期,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同轴跟踪技术。同轴跟踪技术采用准确的静态、动态标定,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自适应跟踪技术来提高
雷达的
测量精度。1980年,美国在
夸贾林靶场建成再入多站测量系统,把
再入测量的位置精度提高到优于4米,三维多普勒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 中国的跟踪
雷达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在50年代仿制圆锥扫描体制的
炮瞄雷达、机载截击
雷达等;50年代末期开始单脉冲技术的研究。1960~1961年间研制出第一个微波复合
比较器,对
单脉冲天线的实现起了推动作用。1963年研制成功第一部单脉冲体制试验
雷达,随后陆续研制出各种用途的单脉冲跟踪
雷达。 跟踪
雷达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用于各种火炮控制、导弹制导、外弹道测量、卫星跟踪、突防技术研究等军事部门;而且,在气象、交通、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扩大。 类型 跟踪
雷达的类型按测角体制划分,主要有波束转换法、圆锥扫描法和单脉冲法等三种,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角误差信息的提取方法不同。 ①波束转换法:测角原理是改变
空间波束位置,并比较同一坐标平面内两个波束位置上(图1)所收到的对应回波脉冲的幅度来提取目标的角误差。两个回波脉冲幅度差的大小与角误差成正比,幅度差的符号表示目标偏离的方向。空间波束位置一般是靠波束
转换开关按一定顺序逐个接通天线的四个馈源来控制的。这四个馈源上下、左右配置,在不同时间形成上下、左右四个波束,每个波束位置均完成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上下波束提取目标的仰角误差信息;左右波束提取方位角误差信息。有的
雷达采用五个
天线馈源,这时中间一个馈源完成信号的发射,周围四个馈源分时接收信号。波束转换法的优点是波束转换开关可以不承受高功率。 ②圆锥扫描法:产生一个连续旋转的扫描波束来提取目标的角误差信息。这个扫描波束的最大值方向与
旋转轴之间有固定的夹角。波束中心线(最大值方向)的扫描轨迹为一
圆锥面,因而称为圆锥扫描。如果目标位置偏离旋转轴(天线电轴),接收的回波信号幅度就受波束扫描调制,形成调幅的误差信号。调制频率为圆锥
扫描频率,
调制度的大小与角误差成正比,相位由目标偏离方向决定。因此,波束扫描时形成的调幅误差信号包含了目标角误差的全部信息。圆锥扫描跟踪
雷达(图2)的天线输出的误差信号经接收机放大和检波后,输送到方位、仰角误差相位
检波器,误差相位检波器的基准信号分别是频率相同(圆锥扫描频率)而相位正交的正弦、
余弦信号。相位检波器的输出即为方位、仰角误差信号,经功率放大后控制天线旋转,使天线电轴指向朝着角误差减小方向运动。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完成误差信号的
归一化,使误差检波器输出的方位、仰角误差信号的大小正比于目标的角误差,与目标的距离和反射截面的大小无关。 ③单脉冲法:按提取角误差
信息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相位
比较法和幅度比较法两种。应用较多的是R.M.贝奇提出的幅度比较法和差式单脉冲。这种方法是在方位、仰角两个坐标平面上同时形成两对交错的波束,一对测量方位角误差,另一对测量仰角误差。这种交错的四个波束可由四个馈源喇叭照射同一反射器(或透镜)来实现。馈源喇叭的输入端分别与双 T网络的输入臂相连,双 T网络的差臂分别形成
方位差波束和仰角差波束。差波束是两个交错波束相减后得到的,因而具有奇对称的图形。两波束等幅度的相交点形成差波束的零点。目标位于差波束零点方向时无误差信号输出,目标偏离零点方向时就有误差信号输出。误差信号大小与目标偏离的角误差成比例,极性决定于偏离的方向。差波束的图形就是误差电压特性曲线。图3是
单脉冲雷达测角原理框图。天线采用五喇叭卡塞格伦型式(见
反射面天线),中间喇叭形成和波束,发射射频能量照射目标和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送距离跟踪支路,以及为角跟踪支路的相位检波器提供基准信号。周围四个喇叭分别形成
方位差波束和仰角差波束。接收机有三路:和支路、仰角差支路、
方位差支路。为保证和支路、差支路间相位的一致性,三路共用一个本振。相位检波器输出的仰角、方位误差信号控制
伺服驱动电机,使天线指向跟随目标运动。
单脉冲雷达的三路接收信道,大大增加了复杂性。为简化系统结构,接收机采用单路或双路接收信道。这种系统的缺点是方位、仰角支路之间有交叉耦合,使
雷达测角精度降低。 跟踪
雷达的角跟踪精度受很多误差因素的限制,其中主要是跟踪噪声误差,包括目标噪声、伺服噪声和接收机
热噪声。目标噪声又包括目标幅度
起伏噪声和角
闪烁噪声。 距离自动跟踪 跟踪
雷达中距离自动跟踪几乎都采用分裂波门法,其测距波门是一对前后毗邻的波门。当目标回波信号的视频脉冲中心与分裂波门中心不重合时,测距系统中的比较电路──时间鉴别器就有误差信号输出,控制分裂波门的时延,使分裂波门中心对准目标回波视频脉冲中心。这时,分裂波门中心所对应的距离就是目标的距离。距离跟踪系统按其
物理结构形式分为机电式、电子模拟式和数字式。随着
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式距离跟踪系统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速度跟踪在跟踪
雷达中,速度跟踪的原理和脉冲多普勒
雷达一样,是检测发射信号和目标回波信号之间的频率差。速度跟踪不仅能实时测量目标的径向速度,而且可在距离、角度跟踪支路进行相干积累处理,扩展雷达跟踪距离,增加
雷达的速度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