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又称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是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是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但来势凶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因此往往给局部地区的农
牧业,工矿业,
电讯,交通运输以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雹灾指
冰雹降落造成的灾害。 雹是在
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的现象。冰雹是一种地方性强、季节性明显、持续时间短暂的天气现象。冰雹由雹核和雹核外面的冰层所组成。雹灾主要危害农业生产,使农作物茎叶和果实遭受损伤,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此外,雹灾有时还造成少量人畜伤亡,并破坏交通、通信、输电等工程设施,从而造成更严重损失。 世界上多雹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和一些山脉地区,多呈带状分布。中国是世界上雹灾比较严重的国家,其分布比较广泛,以黄河流域、淮河流域、
四川盆地、
江南丘陵的一些地区最为严重。 雹灾轻重主要取决于降雹强度、范围以及降雹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一般分为轻雹灾、中雹灾、重雹灾三级。防御雹灾的主要措施除了调整农作物品种和播种时期,使主要发育期尽可能避开多雹期外,还要加强雹灾预防,采取人工消雹措施,减轻雹灾破坏损失。
冰雹是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不少地区称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它是中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出现的范围虽较小,时间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因此往往给局部地区的农牧业、工矿企业、电讯、交通运输以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例如:1987年中国先后有2150多个县(次)降雹,受灾农田500多万公顷,毁坏房屋180万间,死亡400人,受伤1万人以上;1989年全国先后有970多个县(次)降雹,受灾农业田面积440万公顷,倒损房屋310万间,死亡430多人,受伤1.5万人以上;1993年受雹灾农田达640万公顷,倒损
房屋230万间,死亡约250人,受伤1万多人,
直接经济损失约47亿元。
根据冰雹的发生条件、发展过程、降雹的强度,通常分气团降雹、飑线降雹、冷锋降雹。气团降雹是一种弱降雹天气,雹块小、,降雹范围也不大,危害较轻。飑线降雹多数是指在于冷气流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强烈的降雹天气。一般雹块较大,移动快,波及的范围也较大,通常使十几个县甚至几十个县严重受灾。冷锋降雹和飑线降雹类似,也是强烈的降雹天气,它的生成直接与锋面活动有关,严重时常造成几十个县受灾。
地区分布
中国年降雹日数的地区特点比较明显,大体上从东北到西藏这一条,“东北一西南”向地带中冰雹多,其两侧的广大东南地区和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山区除外)冰雹少。
青藏高原是中国雹日最多、范围最大的地区,四川理塘、松潘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雹日都在8天以上,其中最多中心在拉萨以北的西藏东部地区,那曲每年平均雹日达35.7天,川西高原和青海东南部地区是个冰雹次多中心,四川色达年平均雹日为23.9天。其次,祁连区东段雹日可达7~15天;天山西段山区5~10天以上,昭苏甚至达20.7天,是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降雹最多的气象站。此外,阴山及燕山地区年平均雹日3~5天,大
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区2~3天,云贵高原川黔湘鄂边缘山区和黄土高原年平均雹日为1~3天不等,都是我国冰雹较多的地区。广大东南地区和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是我国冰雹最少的地区。具体他说,西北内陆诸干旱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四川盆地,年平均雹日都在0.4~0.5天以下;华南沿海及海南岛
等地在0.2天以下,甚至从不出现。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上空为0℃层很高,低层空气又暖,冰雹常不及地就已融化分散成为雨滴的缘故。冰雹一般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例如五台山、华山、黄山、庐山、峨眉山等山顶气象站的雹日都较其附近的气象台站雹日多1~3天。
总的来说,中国年平均雹日的地区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由于东部及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地区,降雹次数虽少,但多出现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且雹块一般比西部大,所以冰雹对农作物所造成的危害要较西部地区严重。
根据全国台站年内降雹日数的变化,可以把中国各地降雹的季节变化类型分为以下4种:
①春雹区:以2~4月或3~5月雹日最多,这3个月雹日一般占本地区全年雹日数的70%以上。
②春夏雹区:以4~7月雹日最多,4个月的雹日一般占本地区全年雹日的75%以上。
③夏雹区:以5~9月或6~9月雹日最多,5个月(或4个月)的雹日一般占本地区全年雹日的85%(或90%)以上,是中国降雹日数最多,雹季最长的地区。
④双峰型雹区:以5~6月及9~10月雹日最多,4个月的雹日一般占本地区年雹日的70%以上。
季节分布
雹灾季节变化规律明显。1956~1974年,4~9月冰雹出现次数约占总数的84%,其中5,6月为峰值期,占22%,冬季很少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将1990~2000年各月雹灾出现次数占全国雹灾次数之比(称为雹灾频率)与1956~1974年各月冰雹出现日数占全年百分比(称为降雹频率)进行比较(图3)可见,春夏依然为全国降雹的主要时段,4~9月出现冰雹次数约占总数的92.3%,10,12,1月基本没有雹灾出现;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2,3,9月雹灾出现的频率相对70年代以前为少,而集中到了5,6,7月这3个月,且占到全年的67.6%,其中6月份出现的频率为25%,是全年的峰值期。
影响
从各地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冰雹发生的源地依天气形势、季节和地形而变化。一般说来,山脉的阳坡、迎风坡以及地表复杂的地区等地容易出现冰雹。
冰雹的移动路径主要决定于所处的天气系统的位置和气流方向以及当地的地形。中国大部地区处于西风带,天气系统多由西向东或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所以冰雹也多由西向东或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由于受当地地形的影响,冰雹走向又常与山脉、河流走向一致。
降雹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紧密相联系,又受地形和下垫面状况的影响极大。即使在相同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之下,冰雹的出现地区和强度也会有很大不同。但从历史资料和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仍可以看出一些统计分布规律:高原和山地降雹较多而平原较少;迎风坡较多,背风坡较少;山脉南坡多,北坡少;高山多,河谷少;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差大的地区多,地势起伏小、相对高度差小的地区少;地表复杂的地区多,地表单一的地区少;植被少的地区多,植被多的地区少。
补救
雹灾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作物遭受雹灾后,一般不要轻易改种其他作物,只要管理及时、措施得当,仍能获得收成。玉米苗期遭受雹灾,只要生长点未被砸坏,一般就不要轻易翻种,而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1)剪叶。雹灾过后,及时剪去枯叶和被冰雹打碎的烂叶,促进心叶生长。(2)中耕。雹灾过后,容易造成地面板结,地温下降,使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应及时进行划锄、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3)追肥。灾后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一般地块,每667平方米可施碳铁5千克左右。(4)移栽。对雹灾过后出现缺苗断垄的地片,可选择健壮大苗带土移栽,移栽后及时浇水、追肥,促进缓苗。
小麦
小麦是一种抗灾能力较强的作物,在扬花期以前,不论遭受何种程度的雹灾,只要不翻种,都能重新发杈成穗。(1)追施肥料。冰雹过后,麦田气温高,地面覆盖度小,应结合浇水,及时追施适量速效化肥(施用尿素时,每亩5~7.5千克为宜),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2)及时浇水。灾后小麦从新生分蘖到拔节、抽穗直至成熟,尚需60天左右的时间;五、六月份,正值春夏干旱高温季节,及时浇水对小麦恢复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中耕松土。由于冰雹的重力作用,灾后地面严重板结,及时划锄,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从而提高产量。(4)分期收获。灾后小麦生长参差不齐,成熟期很不一致(群众称之为“老少三辈”),必须实行分期收获,成熟一批收获一批;如果一次收获,同时脱粒,就会把青穗挤成白浆,这样,一般每亩要少收20千克左右。
玉米
(1)剪叶。雹灾过后,及时剪去枯叶和被冰雹打碎的烂叶,使顶心似露未露,以促进心叶生长。(2)中耕。(3)追肥。灾后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一般地块,每亩可施碳铵5千克左右。(4)移栽。
大豆
大豆的再生能力较强,在苗期遭受雹灾后,只要子叶节未被打断,而且子叶节处有部分茎皮,经过加强田间管理,仍能恢复生长,还能形成分枝、开花、结荚,并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在大豆侧枝形成期受雹灾,严重的被打成光秆。经过中耕松土、肥水管理,一般6~7天,子叶节上部叶腋中发芽,并长成分枝、开花结荚,其产量可比翻种大豆高10~30%。
花生
花生具有很强的分枝和再生能力,且茎叶柔软、富有弹性,每当傍晚和阴雨天气,叶片闭合,是极强的抗雹灾作物。花生在生育期间可抗不同程度的雹灾袭击,只要加强灾后管理,对产量影响不大,因此雹灾后不要随意翻种。
甘薯
甘薯在扎根前,抗雹灾能力弱,受害重,且灾后易发生烂秧死苗,应及时翻种或补栽。当甘薯苗扎根或爬秧后如受雹灾,尽管蔓叶被砸烂,只要还留有拐子,不要翻种,只要及时松土、追肥,能迅速恢复生长,获得较好收成。
棉花
棉花具有很强的生理补偿作用和再生能力,一般遭受雹灾后,只要加强管理,仍能获得较好收成,不要轻易翻种。(1)及时中耕松土。雹灾过后容易造成地面板结,地温下降,使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必须及早进行中耕、晾墒,以增温通气,控制死苗,促进早发;特别是盐碱地棉田,更应及时松土,防止返盐死苗。(2)追施速效氮肥。灾后及时追肥,可以改善棉株营养状况,使其在尽快恢复生长的基础上,促进后期的生长发育,以弥补灾害损失;一般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5~7.5千克或碳铵13~15千克。追肥时,肥料要离开棉株10~13厘米,以防烧根。(3)及时治虫。棉株受灾后萌发的枝叶幼嫩,前期蚜虫多,后期易受棉铃虫、
棉小造桥虫等害虫为害,要早治、狠治,做到每叶必保,每蕾(铃)必争;必要时,可在棉株萌芽初期打一遍“保险药”防治蚜虫。(4)科学整枝。受灾棉株恢复生长后,往往多头丛生,五股六叉,不利于现蕾结铃,必须合理修剪。对于顶心完好、断枝破叶的棉株,要及早去掉赘芽和疯杈,保证顶心生长;顶心被砸坏,仅留残叶及少量果枝的棉株,可在主茎上部选留1~2个大芽,代替顶心生长;在现蕾前后被砸成断头、光秆的棉株,可在主茎中上部选留1~3个健壮新芽。如果棉株在接近开花时遭受雹灾,由于生长季节有限,应多留、早留健壮新芽。在大部分新枝开始现蕾后,及时去除无效蕾枝,并适当早打顶,争取多结有效铃。
预防
预报冰雹,大都是利用地面的
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参照当天的
天气形势,寻找可靠的
预报当前,在研究冰雹的工作中各地也使用了很多科学仪器,上面提到的闪电计数器就是一种。识别冰雹云最有力的工具是雷达,利用雷达可以定量地观测到云的高度、云的厚度、云的雷达回波强度等特征量,可以连续地监视云的移动及其结构变化,找出一些经验指标,使我们有把握地识别一块云会不会下冰雹。
准确的冰雹预报,对于在降雹前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有重要意义。
在做好冰雹预报、识别冰雹云并密切监视冰雹云的同时,要充分做好防雹准备。
目前使用的防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爆炸方法,另一种是催化方法。
中国目前主要使用爆炸方法。过去,防雹的主要工具是土炮,炮中装几两火药,没有炮弹。近年来各地普遍采用和推广了空炸炮和土追击炮,可发射至300一1000米高度。这种炮造价低、爆炸力强,深受群众欢迎。也有些地区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火箭,也使用了高射炮,可以射到几千米高空。爆炸为什么能防雹呢?有人认为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能影响冰雹云的气流,或使冰雹云改变移动方向。有的人认为是爆炸冲击波使过冷的水滴冻结,从而抑制冰粒增长,而小冰雹很容易化为雨,这样就收到了防雹的效果。但是究竟爆炸为什么能防雹,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