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弋,字绍先,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蜀汉将领
霍峻之子。
人物生平
皇室近臣
霍弋的父亲
霍峻跟随
刘备入蜀,刘备与
刘璋决裂时,霍峻驻守葭萌,先后阻挡
张鲁和刘璋的攻击,刘备定蜀后,分广汉设置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太守,霍峻在郡三年去世,灵柩运回成都安葬。刘备对霍峻之死非常痛惜,率领群僚参加霍峻葬礼,并留宿霍峻墓上,养其子霍弋于府上。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立
刘禅为太子,霍弋被刘备任命为
太子舍人。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即位,史称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任用霍弋为
谒者,伴随刘禅左右掌管传达等事。
建兴五年(227年),丞相
诸葛亮北往驻守汉中,准备北伐事宜,于是征召霍弋到丞相府,担任记室,让他与自己的养子
诸葛乔(诸葛亮兄长
诸葛瑾之子)一道周游各处军营,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霍弋担任
黄门侍郎。
延熙元年(238年),刘禅立
刘璿为太子,任命霍弋为
中庶子,成为太子的近侍。刘璿喜爱骑马射箭,出入没有节制规矩,霍弋引经据典,尽心规谏刘璿,甚为教育得体正导得力。
统管南方
后来,霍弋担任庲降屯副贰都督
阎宇的参军,又转任护军,管理军营事务照旧。当时
永昌郡地区少数民族依恃险阻地势不臣服,经常进行骚扰,朝廷于是以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领一部分军队征讨他们,终于斩杀他们的头领,攻破他们的村寨,永昌郡界便得到安宁平静。霍弋因功升任监军翊军将军,兼任建宁太守,回军后统管南郡政事。
景耀六年(263年),霍弋进号
安南将军。霍弋在任时,能“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
世戍南方
同年(263年),魏国攻打蜀汉,霍弋听闻魏军来伐,打算前往成都协助防守,刘禅以战略已定,不听其建议。等到成都失守,霍弋身穿丧服,痛哭告祭三日。其部下诸将都劝霍弋应该尽快投降魏军,霍弋说:“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在得到刘禅已经东迁洛阳之事时,才率领六郡太守投降。上表说:“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受到司马昭的赞赏。司马昭以霍弋能保全一方,举郡内附,仍委以旧任,官拜南中
都督。
进击交州
魏咸熙元年(264年),曹魏见交趾郡吏
吕兴举交趾、日南、九真三郡反吴归魏,于是任命他为交州都督,又命霍弋遥领交州刺史、假节,可以自行选用官吏。霍弋表奏建宁人
爨谷为交趾太守,率牙门将军
董元、
毛炅、
孟干、
孟通、
爨熊、
李松、
王素等人进入交州支援吕兴。援军与诏命尚未到达,吕兴已经被功曹李统杀害。
晋泰始元年(265年),爨谷抵达交趾郡,安抚归附晋朝的三郡,霍弋因功受封列侯。不久后,爨谷去世,巴西人
马融接任交趾太守;马融病逝后,霍弋又命犍为人
杨稷接任太守,加绥远将军。
霍弋派杨稷出征时,与杨稷、毛炅发誓:“如果敌军围城,守将未过百日而投降,则其家属尽皆诛杀;如果城池超过百日而沦陷,则由我这个刺史承担责任。”
晋吴交趾之战期间,霍弋去世,朝廷令霍弋之子统领其父部曲。
泰始七年(271年),杨稷、毛炅被东吴围困于交趾,因霍弋已死、孤立无援而投降。
人物成就
霍弋担任
中庶子时,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永昌郡蛮夷作乱,刘禅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斩其豪帅,郡界宁静。魏灭蜀时,坚守至刘禅东迁洛阳才投降。入晋后,派遣部将救援吕兴,平定交阯、
日南、九真三郡,以功受封列侯,世守南中。
历史评价
陈寿:“弋与巴东领军襄阳
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常璩:弋甚善参毗之体,遂代宇为监军、安南将军。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
家族成员
父亲
霍峻,跟随刘备入蜀,刘备与刘璋决裂后,刘备率军向成都进发,霍峻率领少量兵马镇守葭萌防备张鲁,官至梓潼太守。
孙子
霍彪,因霍弋镇守南中之功,得以世代在南中为官,为晋越嶲太守,后投降成汉将领
李寿。
后代
霍承嗣,曾官居东晋建宁、越嶲、兴古三郡太守,1963年春在
昭通县发现霍承嗣墓壁画。
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演义形象
霍弋登场于《三国演义》119回,事迹与历史上大致相同。
成都投降后,霍弋身着丧服,望向西面大哭三日。诸将劝霍弋归降,霍弋说:“道路隔绝,未知吾主安危若何。若魏主以礼待之,则举城而降,未为晚也;万一危辱吾主,则主辱臣死,何可降乎?”于是派人前往洛阳打听刘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