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连仲青年时和
刘宝全在一起,共同切磋
京韵大鼓的技艺。后来与
韩永禄同时给刘宝全伴奏。有一年在天津北门外天泉茶楼演出,园子比较大一点,刘宝全为了加强舞台音响气氛,便要增加乐器,于是霍连仲操起了“四胡”。
霍连仲除了改革“四胡”乐器外,最大的贡献是确定了“指法”(按弦)、“拉法”(弓法)。由于“四胡”是四根弦(两根中弦,两根老弦),用普通的京胡、二胡的演奏手法是按不动弦的。因此”下手”霍连仲吸取了梆子、京胡的两种“弓法”(抖弓、寸弓和炸音弓) , “上手”按用“元宝手”——这是“四胡”独有的指法(食指、小指用指尖,中指和无名指用指中肚按弦)俗称“元宝式”。
因为“四胡”是拉乐不是弹乐,就不能拉“一顺篇”,也就是常说的拉“弦子点”。如果是一样的音符奏起来不好听,霍连仲就创出了一整套的“四胡旋律”也就是“四胡点”。猛一听和“弦子点”两走着,但合起来却非常之“和谐”,也就是曲艺音乐产生的“自然和谐”。这一套“四胡点”的拉法,代表着四胡旋律基础。
“四胡”这件乐器从结构上霍连仲进行了“创”、“改”,又定了“四胡”的拉法旋律。经过实践,把”四胡”加到刘宝全的大鼓艺术中,增加了演唱效果,提高了气氛,丰富了“京韵音乐旋律”,这不能不说是霍连仲做出的最大贡献。
霍明亮(1846年—1904年),由“木板”转“京音”的先驱者,唱“三国”段子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