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羚
牛科霓羚属下的一种动物
霓羚,偶蹄目牛科霓羚亚科,非洲特产,主要为适应森林生活的小型羚羊,按属分类共有19种。斑纹小羚也称霓羚,性格谨慎胆小,遇到危险便钻入树丛中。因其色彩美丽而成为人类捕杀的对象,现已是濒危物种。
生活习性
霓羚为典型的林栖动物,终年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高山、亚高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喜欢在山势险峻、水急林密、巨岩陡坡的深山峡谷地区活动,宽大的蹄子适于攀登,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一般成对或几只结成小群,外出觅食和饮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食。中午大多在隐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机警,活动前先要在四处窥探,确认没有危险才慢步前进,一旦受惊便立即窜入附近的隐蔽处躲藏起来,很少作长距离的奔逃。
霓羚一般在11~12月份发情,雌兽的表现为活动迟钝,愿意接受雄兽的嗅闻,高潮时每天接受爬跨10~15次。雌兽的怀孕期为6个月左右,此时乳房开始膨大,周围的被毛变稀,喜欢休息。分娩大多在翌年5~6月份,时间需要1个小时左右。幼仔出生后即可站立、吃奶,100天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霓羚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或者结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阳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则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早晨和黄昏觅食活动较为频繁,大多在固定的范围内。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而安然无恙。叫声似羊。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如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食物主要是青草和灌木的嫩枝、果实,以及苔藓等。
简介
所有类型的鸟都非常普通,并且许多是当地特有的。海角吸花蜜鸟从山龙眼中吸取花蜜,给它传粉。在非洲南部的太阳鸟给芦荟带来了与给山龙眼传粉相一致的功效,这与新世界蜂鸟的作用相同。哺乳动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小型羚羊,例如海角羚羊、普通的霓羚、小岩羚
基本资料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目:偶蹄目Artiodactyla
科:牛科Bovidae
亚科:霓羚亚科Antilopinae
属:霓羚属
种:霓羚
基本介绍
霓羚是斑羚的一种,生活在非洲西南部,以善于蹦跳闻名。霓羚是群居动物。当发现敌人,例如一只猎豹或一只狮子,羚羊群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就会发出警报。通常以年老的霓羚作为哨岗。
霓羚发警报时,会笔直地向上窜,足有3.5米高,同时脚直挺挺地垂着,身体弯曲,这就是蹦跳,每头霓羚都可以蹦跳多次,看上去就好像一弹一弹的。
霓羚另外还有一个报警信号。从它的背部中央直到臀部有一层皮肤折皱,展开时会突然露出一大片耀眼的洁白无瑕的毛,这种信号起先由一头霓羚发出,然后另外一头接着如此行动,一个接一个以至于整个羚羊群看上去是一片白光闪烁。一旦发现敌人靠近,整群羚羊都会迅速的逃跑。
小羚是仅分布于非洲的一类小羚羊,体形很小,多居于树丛繁茂的森林地带。小羚着向上蹦跳是警告羚羊群中的其他成员附近有危险。这种动作能使它们看得更远,也可以迷惑敌人。
过去,大量的霓羚聚居在一个地区,食物的缺乏会使它们突然迁徙。迁徙时,多在百万之众的羚羊群像潮水一般席卷大地。
物种信息
1、大羚羊:有德氏大羚羊和普通大羚羊两种,体形相当,体重公470~942千克,母317~450千克
2、水鼷鹿:偶蹄目鼷鹿科。只分布于西非。吃水果树叶,也吃腐肉。体重4~12千克。
3、小羚:偶蹄目牛科新小羚亚科。体形较小的一类羚羊,非洲有10多种,多居于森林草原交界地带,体重一般仅5千克左右。
4、霓羚:偶蹄目牛科霓羚亚科。色彩斑斓的一类小型羚羊,非洲特产,有19种。大多数体重仅10千克左右,有些如长头霓羚体重可达80千克。
5、跳羚:牛科羚羊亚科。分布于南非,是南非共和国国徽的图案,体重有30~60千克。
6、瞪羚: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非洲有10多种瞪羚,最常见的如汤姆森瞪羚葛氏瞪羚等主要均分布与东非,汤姆森瞪羚体重一般15~30千克,葛氏瞪羚约45~65千克。
7、黑斑羚:也叫飞羚、高脚羚。偶蹄目牛科。数量大约有50万头,遍布非洲草原,是非洲第二大食草动物群体。体重约40~75千克。
8、长角羚:牛科马羚亚科。非洲有直角长角羚、弯角长角羚等,直角长角羚体重一般116~210千克。
9、白纹牛羚:牛科狷羚亚科转角牛羚属。主要分布于南非。体重55~80千克。
10、狷羚:也叫糜羚。牛科狷羚亚科。广泛分布于非洲草原。体重142~228千克。
11、黑斑牛羚:俗称角马。牛科狷羚亚科。最大的食草动物群体,数量约200万。体重公的200~274千克,母的168~234千克。
12、水羚:牛科苇羚亚科。体重160~250千克。
13、旋角大羚羊:牛科牛亚科。角长可达1.8米,体重180~318千克。
14、黑马羚:牛科马羚亚科。安哥拉亚种属于濒危动物,体重180~270千克。
外形特征
体长为80~130厘米,尾长7~15厘米,体重28~35千克,但有些如长头霓羚体重可达80千克体毛厚密而松软,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为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没有鬣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
雄兽和雌兽均黑色的角,较短小,长度为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仅有1~2厘米,自额骨长出后向后上方倾斜,角尖向后下方略微弯曲。角尖尖锐、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个横棱,数目与年龄相关,横棱之间有浅而细的纵沟,但不割裂横棱。雌兽的角稍细。四肢短,蹄子狭窄,有蹄腺。尾巴短,毛长而蓬松。鼠鼷部有2对乳头,但没有鼠鼷腺。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药用价值
名称:羚羊角
拼音:LINGYANGJIAO
拉丁:CornuSaigaeTataricae
别名:九尾羊角、羱羊
药用部位:角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产地
新疆青海。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捉捕。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性味归经:寒;咸;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狂,痈肿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宜先煎2小时以上;研末,每次0.3-0.6g;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或磨汁涂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
脾虚禁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5:01
目录
概述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