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涌街道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下辖街道
霞涌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地处南海之滨,大亚湾海畔,北枕铁炉峰银岭,南濒南海大亚湾,东与惠东县稔山镇交界,西接澳头街道与大亚湾石化区,辖区面积78.8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霞涌街道户籍人口19304人。截至2020年6月,霞涌街道下辖4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据有关史书记载,距今500年前,霞涌已有人定居,称霞涌圩,即今老圩。由于大量海沙淤塞,港口不断向外推移。民国时期,为适应渔货集散需要,才逐步迁至现在的圩场。
1949年,解放后属惠阳县第8区。
1956年,属澳头公社。
1961年,从澳头公社分出霞涌公社。1963年又合为澳头公社。
1979年,再度分出,为霞涌公社。
1984年,更名霞涌区。
1987年,改区为镇。
1991年,从惠阳县划入大亚湾规划区。
1993年5月,更名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霞涌办事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霞涌街道下辖4个社区、6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惠州市惠阳区霞光东路1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霞涌街道位于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地处南海之滨,大亚湾海畔,北枕铁炉峰银岭,南濒南海大亚湾,东与惠东稔山镇交界,西接澳头街道与大亚湾石化区,辖区面积78.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霞涌街道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是由海浪冲积而成的沙质地。
气候
霞涌街道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水文
霞涌街道辖区内有鱿鱼湾水库、畲禾坑水库2座,水库正常储水量350万立方米以上。
人口
截至2010年,霞涌街道户籍人口19304人。
经济
综述
2010年,霞涌街道社会总产值75464万元。
第一产业
2010年,霞涌街道第一产业值为8460万元,与建区时1991年第一产业值2630万元相比,增长372%,年均增长率为7.3%。
第二产业
2010年,霞涌街道第二产业值为41856万元,与建区时1991年第二产业值8000万元相比,增长222%,年均增长率为10.5%。
第三产业
2010年,霞涌街道第三产业值为24888万元,与建区时1991年第三产业值5200万元相比,增长379%,年均增长率为9.8%。
交通
霞涌历来均为渔货集散地,18公里见长海岸线有无数个天然的浅水码头,且紧靠澳头深水港、惠州港,距离香港仅47海里;陆路上有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北环路和石化大道横贯霞涌,与澳头淡水、稔山相通,东接G15沈海高速公路,是惠州沿海交通中心枢纽。距惠州机场52公里,距深圳机场80公里,水、陆、空运皆方便快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霞涌街道有公办小学2所(霞涌第一小学、义联小学),公办中学1所(大亚湾区第二中学)。
社会保障
2014年,霞涌街道完成基本养老保险7157人参保,参保率达117%;基本医疗保险11674参保,参保率100%。开展“慈善幸福行”和“扶贫济困日”活动,临时帮扶救助92人,发放救助金16多万元。
人居环境
2016年,霞涌街道完成10个村庄公园、13条内街小巷升级改造工程、新村10条巷道改造工程、3个村级卫生站建设;完成Y011线路(石化大道至清泉寺景区)前期工作;继续推进霞光二路至新村桥道路、沙排路工程前期工作;完成苏东路、规划C35路(霞光二路至乌山头段)、黄金海岸滨海核心区规划市政道路(规划三、四、七路)等重点道路项目的用地清表工作;完成大亚湾森林公园麒麟山景区和鱿鱼湾景区一期用地地上作物测量和清表工作。
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霞涌街道郊有青龙河逶迤人海,形成一个大沙涌,沙质细幼,盛产金钩虾,故又称虾涌。
文物古迹
霞涌街道有清泉寺、烽烟墩遗址、杨包真人庙等古迹。杨包真人庙在霞涌东南面螺岛,四面环海,与霞涌只一桥之隔。庙内有一个光绪年间铸造的大铜钟和一面大鼓。每天晚上12时,庙里敲钟,钟声可传至十多华里的地方。
方言
霞涌街道当地方言为客家话
风景名胜
霞涌街道有串起山海间的“霞涌八景”。
蟹湖鲸浪:蟹湖位于浅滩旁边,海中岩层重叠,盛产蟹、螺。涨潮时,常有鲸鱼在此出没。
虎洲月夜:虎洲岛在黄金海岸边的海中。涨潮时,虎洲岛是海中的海岛,退潮时,会出现一条白色长堤连接虎洲岛与黄金海岸,通过白色通道登上虎洲岛,远眺大海。
螺岛钟声:霞涌螺岛有座杨包真人庙,庙内有一个火铜钟和一面大鼓,每天晚上12时,庙里敲钟108响,螺岛钟声因此而闻名。
花洲塔影:霞涌有座宝花洲岛,岛上有一座明朝建造的五层高宝塔。花洲宝塔曾是大亚湾海域的主要航标和人文景观。
清泉玉带:义联村古寺旁有两股终年不竭的泉水,该寺庙也被称之为“清泉寺”。
炉峰晴岚:铁炉峰由12个山峰组成,海拔800多米,登上铁炉峰,随处可见悬崖峭壁,奇树异石,大小瀑布。
横岭松涛:横岭上长满了松树,站在松树下,向南远眺,可见海上星星点点的渔船,海风吹来,松树沙沙响,大海和松树相映成趣。
烟墩烽迹:烟墩又名烽火台,据考证,是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建造的防御设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1 16:4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