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
汉语词语
“霸凌” (读音:bà l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释义
指欺负的行为具有攻击性,且是蓄意而为,并造成了另一方身心灵方面的伤害。
名词简介
“霸凌”是音译英文“bully”一词,指恃强欺弱者、恶霸,中文音译同时也兼具了意义。霸凌是一种有意图或无意图单纯习惯性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义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A student is being bullied or victimized when he or she is exposed, repeatedly and over time, to negative actions on the part of one or more other students. (Olweus 1986 and 1991)
由此可知:霸凌并非为偶发事件,而是指长期性,且多次发生的事件。通常被霸凌的学生,会重复发生,并不只一次地被欺负。霸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暴力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博客(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
名词特点
一般来说,霸凌尚有下列特点:男孩与女孩同样地都会有霸凌行为;从学生的自我报告研究中发现,男孩比较会进行霸凌行为;
时间场合
霸凌在许多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但主要是发生在当成人无法注意到每一位学童的时候:
1.上下学途中;
2.午休时间及课程休息时间
3.体育课时间;
4.放学后;
5.在厕所中;
6.有些学校会有校车,有时在校车上也会发生;
另外有些学生报告指出,有时在课堂上也会发生霸凌事件,当老师的注意力放在大部分的学生上,而忽略小部分的学生时发生。
暴力霸凌
暴力霸凌,系指是霸凌的一种,同时也是对学校、受害者最具有伤害力的形式。暴力霸凌发生的形式如下:
1.在同校中发生。此种情况在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及同一年级时皆可能发生。
2.在不同校中发生。暴力霸凌有时会出现不同校的学生间发生,也有可能为高中生霸凌初中生,初中生霸凌高中生。这种情况虽然比在同校中发生的少,但多数发生时皆会造成严重伤害事件。
3.社会介入。在所有的暴力霸凌情况中,以校外社会青年介入霸凌事件对校园的伤害最为严重。因此,校方需与警政单位配合,积极杜防此类情形发生。
另外,国内学者(台大心理张欣戊)发现:学童年龄在13~18岁之间时,出现暴力霸凌的频率远高于其它年龄层。因此,初中、高中/职之老师需特别注意学生之霸凌行为。
学生影响
霸凌事件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严重者会毁掉学生的人生。不单单是受到霸凌的学生会产生情绪问题、课业问题,进行霸凌的学生亦有许多不良影响。
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又称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指个人在心理、身体和言语遭受恶意的攻击,且因为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或体型等因素不对等,而不敢或无法有效的反抗校园霸凌的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透过对受害人身心的压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愤怒、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校园霸凌不只发生在校园,因同侪而起的校园霸凌也可能发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联网上。随着科技进步即时通讯软件网络论坛、BBS、部落格等交流平台也成为霸凌事件的发生场所,欺凌者藉网络或电信设备以文字和多媒体长期、反复攻击受害人,称为网络霸凌。
霸凌危害
霸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通常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扭曲,也会造成课业成就低落、人际疏离,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产生报复性攻击行为,或使受害人转而霸凌他人;对加害人也有一定影响,这些加害人成年后的犯罪率酗酒现象比例相当高,具加害人特质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岁以前犯罪,非加害人特质的男性加害人则只有23%。
霸凌的种类包含肢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和非直接霸凌4种。在受害者分析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和进行肢体霸凌,女生受到和进行言语霸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
霸凌对受害人造成的后遗症相当多,包括逃家、逃学、出现慢性疾病、自杀和饮食不正常等,并且会造成自尊降低、时常焦虑不安、悲观思维与高度渴求关怀心理。
其中有些受害人长大后会转变成加害人,这些同时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学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比单纯的加害人或受害人高。
解决方式
霸凌行为得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注意他们可能发生的情绪变化,并且及时查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妥善解决相关事情。社会上面要多关注儿童,多举办公益性的活动,得到他们的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除了上列问题之外,霸凌对青少年稍后的人生亦会产生重大影响。上述说明中,仅列出霸凌对当事者的影响,然而有更多的研究指出,霸凌对其他学生(旁观者)造成的负面影响:霸凌会在校园中营造恐惧、不互相尊重的校园风气。而这些负面的校园风气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
专项治理
为持续深入做好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启动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
主要采取六项举措:一是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对所有中小学校和在校学生开展全面排查,对可能发生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二是及时消除隐患问题。对排查发现的苗头迹象或隐患点,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切实防止学生欺凌事件发生。三是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批评教育、警示谈话和纪律处分、训诫、转入专门学校等惩戒措施。对遭受欺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四是规范欺凌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学校要及时制止并进行调查处理;情节严重,要及时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五是切实加强教育引导。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欺凌防治专题培训,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六是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责任、预防、考评、问责机制,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
通知要求,此次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的重点是指导各地进一步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通知强调,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底线要求,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周密部署;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指导学校不断改进防治措施,确保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8 15:00
目录
概述
释义
名词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