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棕
棕榈科霸王棕属植物
霸王棕(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 & H.Wendl.)是棕榈科霸王棕属常绿乔木,高可达20~30米。基部膨大,叶基宿存。叶片扇形,掌状分裂,裂片间有丝状纤维;蓝绿色,被白色蜡及淡红色鳞秕,具粗壮中肋,先端浅裂二叉状,叶面具显著戟突。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生叶间,雌花序短粗,雄花序较长,有分枝。果球形,褐色。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植物学史
霸王棕,又名稗斯麦桐、美丽蒲葵。树姿魁伟、雄壮,特别是掌状叶硕大丰满,呈神奇的蓝绿色,因此被命名者比之为德国“铁血宰相”——稗斯麦而得名。
形态特征
霸王棕是棕榈科霸王棕属常绿乔木,霸王棕植物高大,可达30米或更高,在原产地可高达70-80米。茎干光滑,结实,灰绿色。基部膨大,叶基宿存。叶片巨大,长有3米左右,扇形,掌状分裂,裂片间有丝状纤维,蓝绿色,被白色蜡及淡红色鳞秕。具粗壮中肋,先端浅裂二叉状,叶面具显著戟突。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序圆锥状生叶间,雌花序较短粗,雌花序短粗,雄花序较长,上有分枝。种子较大,近球形,黑褐色。常见栽培的还有绿叶型变种。
霸王棕的果实为核果,果球形,褐色。其种子个体较大,单粒种子重达14-17克,具有坚厚的种壳。种子基部有3孔,其中,l孔与胚相对,萌动时胚根由此穿出,其余2孔为假孔。果腔内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时吸收。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分布范围
霸王棕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西部稀树草原地区,华南地区常见栽培。
生长习性
霸王棕生长迅速,喜阳光充足、温暖气候与排水良好的生长环境。比较耐旱、耐寒。霸王棕成株适应性较强,喜肥沃土壤,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或分株繁殖。
种子处理与催芽:购来的种子,一般已剥去外种皮。先用40℃左右的温水进行浸种,水量为种子量的两倍,同时加入适宜的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等,预防病害的侵染。24小时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常温清水浸种24小时。之后,就可播种催芽。播种床要选择在通风、干净、排水良好的位置,最好能在温室中进行。基质以干净的粗沙为好。先把播种床整平,然后铺上20厘米厚干净的河沙,浇透水后再把种子摆放上去,每粒间隔2-3厘米,摆好后再盖上一层沙,厚度为4厘米左右。最后,用细嘴喷壶浇水。
催芽过程的管理:直接关系育苗的成败。除了定期浇水保持种子的湿润环境外,还必须定期检查种子的萌动情况。初期,隔10天检查一次。20天后,每隔5天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种孔开始露白,即刻挑出,移入合适的容器中育苗,未露白的种子摆回原处,继续催芽管理。如果已萌动的种子,不慎未及时取出,它的初生根会很快向下生长,并深扎入播种床的底土中。此时,要把它移植上盆(袋),就得十分小心,慢慢挖起。否则,初生根易折断。催芽过程,还要预防鼠害。
栽培技术
霸王棕属于单干的棕榈科植物,移植后须等待新根长出后才能恢复生长。尽可能地保护根系、促进发新根是移栽成活的关键技术。
断根处理:在移植前2-3个月进行断根处理,即沿茎基预留土球位置挖环形沟,预留土球规格比实际土球要大10%,沟深40厘米以上,以实际看见断根为度,挖好后覆土并马上浇水保湿,并剪30%老叶,减少水分蒸发,使之重新萌发新根,控制叶片生长,增加营养积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断根时间要避开冬季,最好在4-9月。因为冬季气温、空气湿度低,持续时间长,根系停止生长。如果此时地上部的蒸腾量大于留存根的吸水量,植株就会慢慢枯死。对于大型植株还必须立支柱固定,防止被风刮倒。
假植:假植是提高霸王棕移栽成活率的假植起苗时间必须在4-9月,而且应选择在植株新芽已冒出,但嫩叶未展开时进行最好。因为树体在这种状态,贮藏的养分最充足,有利于假植期间尽快恢复生长。假植还必须即挖即植,叶片适当修剪,土球大小合适,并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补充树体的水分。假植的土壤要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如果土壤过湿过粘,会引起烂根烂心。
病虫防治
霸王棕苗期极少发生病害。但也要注意预防,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虫害以食叶害虫为主,如有发现危害症状,及时喷杀。
主要价值
观赏
霸王棕高大壮观,生长迅速,叶片巨大、呈蓝灰色,株形独特,在庭园中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观赏类棕榈。南方沿海城市营造“椰风海韵”的热带海滨景观。适宜孤植、列植或者在宽阔的区域内群植。
经济
霸王棕的茎髓含有淀粉可制作优良西米。其茎干可作为建筑材料,叶可作为盖房材料。
参考资料
霸王棕.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8:1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