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完全初中
青岛第四十七中学坐落在青岛市市北区榉林山下,于1965年建校,为高初中完全中学,隶属于青岛市教育局。2000年高初中分离,现为完全初中学校。
学校简介
2006年实行初中学校属地化管理,上级主管部门为青岛市市北区教育体育局。目前学校占地111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770平方米。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020年11月13日,加入青岛中学生帆船社团联盟成立。
地理
学校坐落在榉林山下,闹中取静的地理位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办学理念
学校立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着眼于师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出了创办“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政府认可,师生自豪的优质初中名校”的办学目标。
办学特色
学校立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改革为主,创新发展”的办学思想,遵循“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建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依法、以德”相结合,“德治、法治”并举的管理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荣誉
多年来,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积淀了丰厚的收获:学校荣获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市政府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军训十佳标兵称号、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青岛市绿色学校、青岛市网络文明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平安和谐校园等8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有11项课题被列为国家、省、市级课题。教师素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师资力量
该校多年来坚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使学校呈现出人人做合格教师——争做骨干教师——勇做学科带头人的局面,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年龄层次结构基本合理。
现在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8人,市德育先进工作者17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学能手7人,优秀专业人才1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42人。这些优秀教师发挥骨干带头辐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学生学科竞赛取得卓越成绩。共10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近30人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还有近60多人次在各项科技竞赛中分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是建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优质高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训机制,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校校本研训坚持以“三维发展思路”作为主导思想,即“理智地反思过去,辩证地务实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实现了“奠基、发展、创造”的统一。要求教师的发展按“专业化,做研究型教师;个性化,做专家型教师”的层次螺旋递升,以“学习从需要开始,反思从课堂开始,超越从探究开始”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关注个性,立足现状,着眼发展”为原则,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打造学校育人品牌”为目标,以“与课改需求呼应,以问题解决为主”为内容,以“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为方法,以“校本研训主题月制”“师生发展每月谈制”“案例式剖析与教育反思制”“课例展示与教学效益反思制”四制为载体,实施“师德建设工程”“青年教师成才工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四大校本培训工程。
学校提出“构建研究共同体,实现合作式专业发展”的思路,注重“以问题为本的探索过程、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识、彼此开放的成果分享”,倡导“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强调“研究共同体”成员间的相互造就过程,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构成提高个人教学智慧和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学校围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开展“优质的集备”“优质的教研”“同课异构比较式研讨”“命题的科学性”“试卷分析与讲评”等系列研讨。校本研训的有力开展,为学校打造了一支具有现代意识科学素质、本领过硬、师德高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现在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省优秀教师3人,市优秀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学能手8人,优秀专业人才1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42人。这些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推动了课程改革稳步健康的发展。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把课堂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校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确定恰当的目标,引导他们去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活跃、宽容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求知的快感与满足,从而使学生的能力获得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积极实践,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课堂教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校充分发挥教师重组、整合、迁移、创造的能力,注重引导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引伸和拓展,建构一种遵循学生生理、心理、认知的客观需求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全新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渗透、重组、互补、凝聚。
我校注重引导教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和主动发展。
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积极探究,热情实践,快乐创造。我校充分发挥活动与探究课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以塑造学生完满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实现学生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最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学习”。
研究性学习多彩多姿:对第三海水浴场马绊草固沙作用的调查与研究、对红岛嘎拉习性的考察、对海泊河污水情况的调研,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从研究开始到作品成型,从展台的布置到展品的选择,从细节的美化到整体的展出,学生用自己聪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成长画廊”记载学生丰收的喜悦和学会学习的成果;合唱团、舞蹈队、航模小组、无线电测向小组、广播站、记者站、文学社等,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艺展示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学军,学生走进军营,感受军人的风采与坚毅的军魂;学农,学生走近自然,领悟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课程建设
我校校本课程彰显个性化与特色化,积极探索双向互动的模式,兼顾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仅仅让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也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建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开发体系,保障了校本课程内涵的丰富性。
我校充分依托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和智慧,开发主体校本课程。以“分析校情、研究学情——设计课程纲要——编写教材与指导用书——进行课程试验——组织课程评价”为实施流程,确立课程目标,形成课程编写纲要,落实课程内容,编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兼顾学生兴趣爱好的校本课程教材,课程设置突出新颖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形成了《阅读指导》《一盏心灯——心理辅导教材》《美术鉴赏》《不朽的旋律》等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教材。
我校充分依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地位,开发板块课程,由学生确立申报学习内容、自己选择教师和活动场所。板块课程的确立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和完备的管理流程。形成了课程申报(学生自主申报)→汇总提交(班级)→分类归纳(学校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分解实施(教研组)→组织发动(教导处)→学生报名(班级)→专业组班(教导处)→正式开课(任课老师)→教学过程管理(教导处、总务处)→考核(教导处)的工作序列,已初步形成“英语ABC”“文海拾贝”“史海沉钩”“趣味数学”“生活中的理化应用”“政海瞭望”“地理百科”“神奇的物种”“体坛纵横”等九大板块课程。弹性模块化的操作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趋向趣味性与灵活性,课程管理趋向便利性与规范性,使我校校本课程呈现强大的生命力。
多元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共同发展的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我校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了完备的评价方案,并且将通过学代会由学生进行了论证,力求使每一项评价方案都切合学生的实际,切合教学的实际。为了使评价的过程更清晰的体现出来,学校还专门设计了过程性评价记录表,讲学生在学习中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汇编和统计,使教师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特点,并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折合20%的比率,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折合80%,合计后记入学生的素质评价手册,使过程性评价真正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标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实现了学生从校内到校外的全程制度化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学会做人为核心的诚信教育、以自我发展为核心的自主教育、以规范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教育是我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化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积极开展自主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特长,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阳光广播站、小记者站;晨会活动课都由学生自己计划、自己组织、自己主持;每年的艺术节和体育节也是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
课程改革赋予教育以独特的生机和鲜活的张力,它如同一首歌,情感流动是歌中真挚的旋律;它如同一片云,云卷云舒是天空惬意的心情。多年来在市教育局、区教体局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勤勉奋进的四十七中人,在课改的浪潮中,彼此碰撞,彼此交融,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也收获着一个个动情的瞬间,一次次激情的时刻。青岛四十七中正以其现代化的硬件设备、科学的管理体制、优秀的教师队伍、浓厚的育人氛围,在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展现着昂扬的风貌。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北区教师教育特色项目学校、青岛市军训十佳标兵单位等8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多次到我校来视察指导工作,海外友人和国内其他地市的教育访问团也多次到我校参观访问、交流学习,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兼收并蓄、不断进步的机会。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位于山水之间的青岛四十七中学必将成为岛城教育的一朵奇葩。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3 16:02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地理
办学理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