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早期
心理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是决定一生体格体质关键时期
青春早期,又称青春发动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是决定一生体格体质关键时期。青春期中的生殖系统等发育和成熟的渐变过程。在此期间,个体同时面临生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快速而巨大的变化。
1 青春早期的发展时间
是指青春发动期各种生理变化事件初现的时间,包括体格生长突增、性腺生殖器发育以及出现第二性征等。在一般情况下,个体生长发育均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在生化学上一般以肾上腺功能初现、性腺功能初现为先后顺序,具体生物学特征表现为生长突增、乳房或睾丸发育、阴毛腋毛生长以及出现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等。在遗传和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个体青春期发育的启动年龄、发育速度等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当个体发育水平与同一对象人群或常模进行比较时,各类青春发动事件初现时间表现为相对较早、适时或较晚。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长期趋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人群健康状况和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欧美等多个发达国家儿童青春发动时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以月经初潮为例,早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女童的月经初潮年龄平均提前3月/10年,而欧洲女童也平均提前了2~3月/10年,其中德国、荷兰、匈牙利、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平均提前3.6月/10年,西班牙、英国、芬兰、比利时、瑞典和意大利等国平均提前了1月/10年。20世纪中后期,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女童月经初潮年龄由16.8岁提前到12.7岁,平均提前0.64岁/10年;南非等非洲国家的女童月经。
初潮年龄由14.9岁提前到12.4岁,平均提前0.5岁/10年。相较于女童,针对男童青春发动时相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仍有研究发现包括瑞典、意大利、挪威、芬兰、英国在内的国家男性性成熟的年龄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提前趋势与女童相似,平均提前0.2岁/10年,稍低于该时期女童月经初潮的年龄的平均提前水平(0.3岁/10年)。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上述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条件的逐渐稳定,这种急速提前的趋势有所减缓,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儿童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趋势仍引人注目。全国学生长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青春发动时相不断提前是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特征。出生于 20 世纪 50年代至 80 年代的女童,月经初潮年龄由 15.7 岁提前至 14.7 岁,平均提前 0.33岁/10 年;此外,1985 年至 2010 年间 6 次全国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所调查的 24 个少数民族女童月经初潮年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前,其中以傈僳族、哈萨克族和朝鲜族提前最多,分别提前了 1.79 岁、1.69 岁和 1.57 岁。就重庆市而言,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城市之一,其在地理特点,城乡分布,人口学特征等方面与全国总体情况非常相似。最近两次全国学生长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2010 年重庆城区女童月经初潮年龄较 2005 年提前了 0.24 岁,农村女童也提前了 0.2 岁。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长期趋势引人注目,其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及行为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更加不容忽视。研究表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可引起儿童生理发育异常,造成成年期身高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也可造成儿童出现心理障碍,引发自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同时由于提前发育儿童对青春期发育的认知往往晚于生理发育,使其更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从而过早的尝试吸烟、酗酒、过早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少女妊娠发生率增高;此外,儿童过早发动青春期,使得儿童过早的暴露于较高的激素水平,从而引发成年期罹患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代谢综合征等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危险,同时增加女性乳腺癌、卵巢癌以及男性睾丸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鉴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可对儿童及其成年后健康带来诸多危害,因此,探明影响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因素有重要意义。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影响因素已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但国内影响因素相对较少,且涉及领域较为局限。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青春发动时相理念提出,相关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加。早在上个世纪,研究者就开始关注青春发动时相不断提前所形成的长期趋势,并关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所带来的不良结局,随后逐渐转向研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影响因素。开展的研究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拓展和深入。家庭结构作为可能影响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因素之一,国内外研究总量较少。国外研究质量相对较高,研究主题以单亲家庭、移民和收养为主。Jean等通过对523名女童的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显示,在校正母亲月经初潮年龄、对象儿童基线年龄和BMI值后,发现矛盾冲突的家庭环境与女童月经初潮早发相关,且单亲家庭的女童发生月经初潮提前的可能性是一般儿童的2.22倍。Arim等通过10~17岁青少年的模型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差、生活在有继父的家庭对月经初潮早发具有预测作用。Teilmann等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与丹麦本地儿童相比,收养儿童发生性早熟的风险增加了10~20倍,根据收养前原国籍的不同发病风险有所差别,且收养时儿童年龄越大,发生性早熟的风险越大。随家人移民到丹麦的儿童发生性早熟的风险稍有增加,尚未发现移民时儿童年龄与性早熟发生的相关性。相较于国外研究,国内相关研究质量相对较低,且研究普遍不够深入,研究主题以父母离婚和外出打工为主,但尚无一致性的结论。张璇等3个病例对照研究均指出,性早熟组和对照组在父母是否离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杨玉等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单亲抚养家庭儿童与性早熟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梁健平等2个横断面研究结果指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与正常组在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杨娅娟等的横断面研究也表明,尽管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与正常组在父母是否打工方面无差异,但父母外出打工大于一年的儿童的PDS评分明显高于父母基本在家者,该差异在男童中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童中无统计学意义。
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均多以性早熟、月经初潮年龄等生殖系统成熟指标作为观察指标,较少以其他青春发育事件如乳房、睾丸等发育为观察指标;研究对象方面,国内外研究均多以性早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一般群体为研究对象极少。研究类型方面,尚未检索到国内有关家庭结构相关因素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性的队列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对象儿童开展双向性队列研究,探索青春早期家庭结构改变对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丰富国内外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影响因素研究,揭示当前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并为学校和家庭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使学校在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卫生工作等方面更加顺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52
目录
概述
1 青春早期的发展时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