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青海省公办高校
青海师范大学(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单位、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
历史沿革
青海师范专科学校
1956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青海师范专科学校。
1957年,青海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开设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个专修科。
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增设教育、生物、政教三个专修科。
青海师范学院
1958年7月,中共青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青海师范专科学校扩建为青海师范学院,8月7日,青海师范学院正式成立。
1960年,西宁师范学校和青海省教育学院合并,成立青海师范学院师训部,后又成立函授部。
1961年,青海省艺术学校并入青海师范学院,成立青海师范学院艺术科。
1962年,青海师范学院并入青海民族学院,改为青海民族学院师范部。
1964年,恢复青海师范学院。
1965年,青海民族学院藏语系并入青海师范学院藏文系,同时将师训部分出分别成立了青海省教师进修学校和青海省第二师范学校。
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青海师范大学
1984年3月,青海师范学院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
199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基础数学、中国古代史学科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7年,因青海省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原青海师范大学与原青海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2000年,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青海师范大学。
2001年,原青海大学水利中专部划转青海师范大学。
2003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三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单位。
2004年,原青海银行学校划归青海师范大学。
2006年11月,教育部确定由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
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开展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获得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
200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组评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优秀办学单位。
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青海师范大学被确定为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3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4年12月5日,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7年4月,增列兰州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10月27日,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7月5日,青海师范大学正式挂牌“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9月,成为黄河流域高校金石书画研究与创新发展联盟成员。
2024年6月,青海师范大学杨志军文学研究中心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中国史、地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1个国内一流学科,3个省内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26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91人,副高级职称392人,博士生导师117人,硕士生导师4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9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8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0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 228人和9个科研团队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4个教学科研团队6次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学校双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讲座教授62人,客座教授94人,合作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3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7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文学院学生李春秀勇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铜牌,体育学院学生切阳什姐喜获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尹顺金同学力摘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赛金牌。学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先后18次获得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冠军和3次CUBA亚军,1次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冠军和2次亚军,1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亚军和2次季军,并夺得2010年世界大学生篮球运动会冠军和2017年世界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季军。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4银6铜,全省8金11银10铜,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优秀奖1项,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5项。
交流合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团队式”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韩国国立顺天大学、马来西亚伊德里斯教育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交流、科研合作共享等活动,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等3个研究机构,各学院设有青藏高原社会历史研究中心、班禅研究院、青藏高原体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等29个研究机构。
有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被授牌为“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基地”。建有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实验室、青海省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中心、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等6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及“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先后承担80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藏文计算机键盘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等3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玛钦藏文平台、字库以及藏汉英电子词典》和《藏汉(汉藏)机器翻译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分别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商法学>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以创新驱动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图书馆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4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06.3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43,147种,学位论文4046,941篇,会议论文27万篇。中外文数据库及服务平台40个,免费试用的数据库50余个。计算机保有量294台,服务器20台,存储约89.4T。馆内藏有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中国西北地方文献丛刊》、《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丛刊》、《万有文库》、《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中华再造善本》、不同版本的《大藏经》等大型文献。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徽标外观呈圆形,中心图案为“师范”拼音缩写的变形,象征在朝阳中奋飞的凤凰;上半圆有“青海师范大学”黑体变体字样,下半圆有“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英文字样。
学校徽章为印有学校名称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校旗为红底黄色的长方形旗帜,居中上下印制学校名称及英文译名,左上角印制学校徽标。
精神文化
勤学修德、为人师表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青海师范大学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分城西和城北两个校区。
城西校区
城西校区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13万平米,主要承担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与培训职能。
城北校区
城北校区占地1300多亩,建筑面积33.71万平米,设施先进、现代开放,布局恢宏,于2016年10月落成启用,主要承担本科生教育和学术交流职能。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青海师范大学校园绿茵葱茏、古朴典雅、学脉绵长。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4: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