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短剑,一种是剑柄与剑身连铸地一起的匕首式短剑,主要分布在蒙古大草原东南部边缘,包括山西、河北的广大地区;另一种是分布在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吉林和朝鲜半岛等地的双曲刃式短剑。
在
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其侯”,有中日学者认为“其侯”即“箕侯”,佐证其是在
箕子之国发掘,而
箕子朝鲜实际为侯国。
箕子朝鲜从中原迁出之际,
燕国,
孤竹国等地也有大量华夏移民进入箕子朝鲜地区,而此段时期正为青铜器文化的顶峰。
辽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中
礼器风格与中原相当,部分兵器如北方戎狄民族使用的琵琶形曲刃剑有地方特色。日本学者把这种短剑称为“辽宁式铜剑”,中国学者则称之为“双侧曲刃短剑”、“丁字形青铜短剑”或“短茎式曲刃短剑”。
这种铜器发源于中国
辽宁地区,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半岛乃至日本都被发现,国际上学者多认为是
东胡、
山戎以及
秽貉等古代中国北方
戎狄民族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