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雀鹰(学名:Accipiter minullus):是鹰科、鹰属的一个物种。体长27厘米,翼展39-52厘米,体重68-105克。成年雄性的上半身呈深蓝灰色,臀部有一条白色条纹,尾巴黑色有两个明显的白色斑点。下体部分为灰白色,两侧有明显的红褐色。胸部、腹部和大腿上布满了许多棕色条纹。雌性大体与雄性相同,但下体有条纹。两性羽色相同,但雌性大12%,重17%。雌鸟虹膜黄色,雄鸟虹膜黄橙色。
形态特征
非洲小雀鹰体长27厘米,翼展39-52厘米,体重68-105克。成年雄性的上半身呈深蓝灰色,臀部有一条白色条纹,尾巴黑色有两个明显的白色斑点。当尾巴被扇动时,与其他浸渍的相应斑点形成不完整的模糊的波浪状条带。下体部分为灰白色,两侧有明显的红褐色。胸部、腹部和大腿上布满了许多棕色条纹;喉部和肛门区域为纯白色。雌性大体与雄性相同,但它的上体更呈棕灰色,下体有条纹,虹膜黄色。这只胖乎乎的小
猛禽的特点是它的喙非常小,腿很长,像大多数雀鹰一样有腿羽。两性相同,但雌性大12%,重17%。幼鸟与成鸟不同,它们换羽并在3个月大时开始长出成鸟的羽毛。
幼鸟上体羽毛棕色,边缘呈棕褐色。臀部带被黑点部分遮盖。下体为白色或有时呈淡棕褐色,胸部和腹部有水滴形图案,两侧有宽条纹。
成鸟虹膜黄橙色,黄色的腿有蜡膜。幼鸟虹膜灰褐色,腿黄绿色具蜡膜。
栖息环境
栖息于森林边缘、开阔的林地、树木繁茂的稀树草原、高大的荆棘灌木丛和公园景观中。经常出现于靠近水的地方,在低矮的灌木丛中,伴随着河流的高大树木。喜欢没有高大植物的峡谷和陡峭的山谷同,甚至占据了村庄的花园和树木。该物种已经完美地适应了桉树林和其他种植园。生活在海平面至海拔1800米的高度。
生活习性
非洲小雀鹰是
留鸟,但在雨季可以在肯尼亚较干燥的地区观察到它们在游荡。单独或成对生活。这些鸟在空中展示时不是很壮观。在清晨和深夜捕猎。通常或多或少隐藏在树叶中的栖息处伏击狩猎。有时它们会在地上捕捉猎物,但大多数时候它们会跳到空中捕捉鸟或昆虫。必要时,它们会表现出敏捷并能够在掩护下追捕猎物。
在清晨,在产卵前的六周内,两个伙伴都会连续发出呼叫。该物种以5或6个音符为一组产生“kiou kiou kiou”或“kik kik kik”的鸣叫声,雄鸟的音符高于雌鸟。此呼叫的变体用于接触、求爱或巢穴防御。将食物带给雌性时,雄性会轻轻重复“ki-ack”。该物种的叫声经常被
卷尾属的鸟类模仿。
主要捕食小型鸟类,最大的体重在40-80克之间,对于非洲小雀鹰这种口径的捕食者来说是相当可观的。大型昆虫也很受欢迎。偶尔它们会捕捉小鸟、小型哺乳动物(包括蝙蝠)和蜥蜴。当成年的非洲小雀鹰第一次飞行时,它们主要专注于蚱蜢和昆虫。
分布范围
留鸟: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金)、厄立特里亚、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游荡(非繁殖地):莱索托。
虽然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南部和肯尼亚也可以观察到这个物种,但该物种主要居住在赤道以南。其范围从坦桑尼亚、扎伊尔南部和安哥拉到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莫桑比克南部。它们沿着南非东海岸一直延伸到
好望角。该物种是单型的。有时会区分一种颜色较浅的亚群,称为热带亚群,其领地覆盖东非,从索马里到
赞比西河。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在埃塞俄比亚是3-6月,在赞比亚是8-12月,在南非是9-2月,在肯尼亚是3-5月和12月-1月。在交配前,雄性会摇头,弄松羽毛,放下翅膀,露出臀部的白线抬起并展开它的尾巴。巢建在离地面5-25米的大树干上,通常位于树冠下方的主杈。是一个很小的,有时很脆弱的结构,用木棍建造,直径为18-30厘米,深10-15厘米。用细树枝和一些绿叶修饰。在南非,非洲小雀鹰经常选择
桉树。每窝产卵1-3枚,孵化期31-32天。幼鹰在25-27天后离巢。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非洲小雀鹰在东非的密度估计为每平方公里58-135对。在
德兰士瓦,数量超过1000对。该物种的适应性很强,有森林栖居中就会留下来。
估计种群总量数以万计,趋势证明在没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胁的证据的情况下,数量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