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骨化症
韧带骨化症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从大量临床例观察中发现颈椎、胸椎及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是有了CT及MRI这两种先进技术后,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其中不乏对脊髓构成压迫或刺激的病例,病情严重者则需手术切除治疗。
病因
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在该病患者中有12.6%患有糖尿病,而有隐性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可见糖尿病代谢与韧带骨化倾向之间有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由于韧带骨化症患者常同时伴有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或家族性低磷酸盐型佝偻病,提示钙磷代谢异常可以导致韧带骨化。创伤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由于后纵韧带和椎体后缘静脉丛之间关系密切,当外伤或椎间盘后突时,静脉易遭受创伤出血,并进入后纵韧带,引起钙化、骨化。
临床表现
在早期,椎管矢状径较宽者可无任何症状,但椎管矢状径发育性狭小者则易出现脊髓受压征,表现为:①1感觉障碍最早出现,主要因致压物来自椎管后方。其严重程度及范围与病变的程度及病程成正比,与椎管矢状径大小呈反比。②运动障碍,多在前者之后2~3个月之后出现,以下肢肌张力增高、易跌倒、无力及持物易落等为早发,严重者则发生瘫痪。③椎节局部常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颈痛或胸、腰部痛,且可伴有活动受限和伸仰时诱发或加重麻木等感觉障碍症状。
检查
1.单纯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
颈椎的X线侧位片上,能见到椎体后方有异常阴影,.白色棍棒状的大片骨化阴影为连续骨化型,大片散在的骨化影为混合型,但是细小的骨化影如分节型、局限型等,单凭X线平片诊断会造成误诊,.此时就常常需要做颈椎的侧位断层摄影,在断层片上可发现比椎体更浓密的白色棒状突出物黏附在椎体后方。
2.CT检查
能够获得颈椎横断面状态的CT检查,对于诊断本症是极其有用的,在一个椎体的范围内分3层进行扫描摄影时,可明显地显示出椎管内突出的骨化物,骨化物的形态不一,有广基型的,也有小而尖的,另外,从CT指数可看出骨化的成熟程度,此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手术操作程序的进行至关重要。
3.MRI检查
(1)脊髓造影 在决定手术部位时,常需要选用脊髓造影来加以判定。下行性造影用小脑延髓池侧方穿刺法,上行性则用腰椎穿刺法,可从摄片所见的狭窄、阻塞征象等来决定手术部位;亦可同时做CT(CTM)检查,从脊髓造影的CT横断面上了解狭窄的情况。
(2)椎间盘造影 如能确定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主要原因,并能否定椎间盘病变的,就不必做椎间盘造影,但有时椎间盘突出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而又缺少MRI检查技术时,则需行椎间盘造影术,以了解椎间盘变化及观察检查时有无诱发痛出现。
(3)EMG检查 肌电图检查对诊断神经症状的水平与范围亦有其意义,可酌情选用。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x线侧位片及斜位片、断层摄影及CT,MRI能确立诊断。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后能得到缓解者,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常用的有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由于后纵韧带的骨化块既可以对脊髓产生直接连续的压迫,又可以在颈部活动时对脊髓产生摩擦,采用保守疗法将颈部固定后可以消除摩擦引起的刺激,取得的疗效往往较预期的好。对于颈椎的间歇性牵引法与推拿疗法,有引起症状加重的报道,应慎重选用。药物疗法除注射消炎止痛、神经营养药物之外,近来有神经生长因子运用于临床,有一定的疗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若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疗法仍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①症状严重,骨化明显,椎管矢状径小12mm以下;②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无效者;③影像上骨化灶十分明显,此时颈椎管已极度狭窄,轻微外伤即可引起脊髓损伤,有人主张积极手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可选择前路和后路两种途径实施,目的是解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扩大椎管。
3.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可采用注射消炎止痛、神经营养药物,有一定的疗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31 20:21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