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奇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物
韩子奇是中国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男主人公(小说中第二代人物)。
外貌描写
少年时期
一老一少……少的是个男童,十多岁的样子,个头儿不高,面色黧黑,眉目清秀,剃光头,穿一身不辨颜色的旧布衫裤,袖口、膝盖打着补丁。(出自《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 玉魔)
青年时期
三年的时间,他等于重新开始了人生,吸吮着师傅的心血、北京的水土,悄悄地长成了一个男子汉,个子猛蹿到和师傅那样高,宽宽的肩膀,挺实的腰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脸上的稚气和腼腆褪去了,唇边已经出现茸茸的胡须,显得比十九岁的实际年龄还要老成、精干。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遇见玉石就像雄鹰搏兔一般凌厉、迅猛,一双粗糙瘦硬的手,上了水凳儿就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娴熟自如、游刃有余,简直是造物主复制了一个梁亦清。他继承了师傅宽厚温和的气质,却又不像师傅那样不擅言辞;彻底丢掉了往日的南腔北调,变成一口纯正的京腔儿,待人接物谦逊和蔼;不知底细的人,很难在他身上看到当年的流浪儿易卜拉欣瘦骨伶仃、可怜巴巴的影子了。(出自《穆斯林的葬礼》第三章 玉殇)
中年时期
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博雅”宅的大门前。他孑然一身,手中只提着一只棕色皮箱。……他解开大衣的纽扣,棕黑色的人字呢西服大衣的肩上披着风尘,系着领带的衬衫领口散着汗气。他微微地喘息,黧黑而清瘦的面颊上肌肉在抖动。在他把头缓缓抬起的时候,被黑色礼帽遮住一半的宽广额头上显出了几道深深的皱纹。那双微陷在眉弓下的清澈的眼睛,闪烁着泪花。(出自《穆斯林的葬礼》第十三章 玉归)
人物经历
韩子奇是随着吐罗耶定巴巴而来的,一路云游,目的地便是圣城麦加。可是他却没有跟着老人继续前行,而让玉牵绊住了他的脚步,他在梁亦清的家中迷失在了玉的世界里,为玉留在了京城。奇珍斋主梁亦清正式收韩子奇为徒,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徒弟。
韩子奇在水凳上消磨了千余个日日夜夜,不知不觉地长大了。三年的时间,他长成了一个男子汉。他继承了师傅宽厚温和的气质,却又不像师傅那样不善言辞;彻底丢掉了往日的南腔北调,变成一口纯正的“京腔儿”,待人接物谦逊和蔼。三年的学徒,梁亦清倾囊而授和韩子奇的不懈努力,使得韩子奇终学得一身手艺。可是他的师傅却因终日的劳累倒在了水凳上,带着他未能实现的夙愿遗憾地走了。这时的韩子奇毅然背负着背离师门的恶名,投身对头之门,为的是完成梁亦清至死未成的终身愿望。
又是三年,凭借他的顽强毅力和对玉的敏锐才气,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宝船的制作,了却了师傅的夙愿,并开始了重振奇珍斋的艰苦使命。当梁君璧让他娶她时,他没有反对,并且他们的婚姻遵循了伊斯兰教规。虽然没有应有的聘礼和隆重的婚礼,但他们心里是感到幸福的。
韩子奇的一生历经十年辉煌的时期。十年间,韩子奇在事业上、精神上压垮、超过了竞争对手,同时超越了师傅梁亦清。那时的韩子奇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奇珍斋已名冠北京玉器行。之后,连玉魔老人的藏玉之所“博雅”宅也“货卖识家”,归于韩子奇之手。在“览玉盛会”上,以韩子奇大获全胜宣告结束,他获得了“玉王”称号,他创造了京城玉器行的神话,“玉王”名满京华。然而,正当奇珍斋前途无量之际,一场灾难却压顶而来,这是韩子奇未能预料也无法避免的。突如其来的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使他的事业在战争中化为泡影。面对战争,他畏惧了“玉石俱焚”这四个字,最终下定了决心,为了玉,他踏上遥远的征途,把他的玉护送到遥远的自以为安全的英国伦敦,并在异国他乡开办“玉展”,“向西方人展示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谁知战火同样烧到了英国,灾难降临伦敦。本来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一举,却也没有迎来他事业上的再度辉煌。在这抗日战争爆发,韩子奇到英国去避难期间与他相伴的人是梁冰玉。无情的战争,陌生的异国生活,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冰玉曾经所经受的情感创伤,使她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而韩子奇内心沉寂的爱也被唤醒,玉儿的独立、开放、知性,让他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结合看似偶然却又顺理成章。
十年后,韩子奇带着玉又回到了北京。当他得知奇珍斋倒闭了,而且还被他家的仇人“汇远斋”取代时,韩子奇被这致命的一击打蒙了。十年来让他魂牵梦萦、归心似箭的奇珍斋,竟然落到了这样的地步,留给他的却是耻辱。在北平玉器行中名噪一时的“玉王”废黜了,首屈一指的字号“奇珍斋”不存在了。奇珍斋的倒闭对韩子奇的打击是致命的,但“英伦之恋”的破灭,梁冰玉的出走,才是韩子奇的生命力走向萎顿、停滞的主要因素。此次的打击,是韩子奇的一个人生转折点,他由自信刚强转向了怯懦无助,他变得绝望与怯懦了。
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再一次袭击了韩子奇,这不仅是肉体上,更是精神上的致命一击,留给“玉王”的是不堪回首的记忆和生命的枯萎。韩子奇守了一生的玉被红卫兵拉走了。这时他想起亨特先生曾对他说过:“价值连城的珠宝、举世无双的美玉,今天属于这个人,明天就可能会属于另一人,千百年来就是这样在人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一个收藏者都希望自己是它们最后一个主人,为了使自己拥有这个权利而互相争夺,从而使它们的身价倍增。而实际上,谁也不是它们永久的主人,而只是暂时的守护者。玉寿千年,人生几何?”此时,韩子奇才明白这个道理,但为时已晚,他在玉中陷得太深,迷失了自己。
最终,女儿的早逝,毁灭了他的灵魂,击垮了他的肉体,韩子奇绝望地倒下了,然而他的死是罪意深重的死,在弥留之际,他想起先知的圣行,易卜拉欣·韩子奇痛悔不已。他玷污了先知的名字,辜负了吐罗耶定巴巴的瞩望,在云游传教的途中,在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他离开了吐罗耶定巴巴,被虚幻的凡世蒙蔽了双眼,在珠宝钻翠、奇石美玉中度过了自己痴迷的一生。为了那些玉,他放弃了朝觐的主命;为了那些玉,他抛妻别子;为了那些玉,他葬送了冰玉母女……他一生中总是被玉所驱使。人生的路已经不能返回去了,他视若生命的玉也全部失去了。
性格特点
总体特征
小说中韩子奇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他对于事业的热爱和付出是非比寻常的,他勇敢,有魄力。他对一双儿女慈爱,可亲。他对女儿有愧疚,所以总是竭尽全力弥补;对儿子,他似乎总是寡言少语,但在家里困难的时候,他总是能挺身而出。在对待婚姻和恋爱方面他则显示出懦弱和妥协。在他生命即将结束时,他恐惧和担忧了,因为作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他不但没有完整地做过一次礼拜,还违反了教规。
性格变化
未出国及10年英国期间
倔强、自强不息:在不小心摔破奇珍斋的玉碗后,他坚持以出卖劳动的方式赔偿,后靠努力拼搏,从一个孤儿而成长为“玉王”。
义勇、坚强、有魄力:面对师傅的死亡和师傅家的破败,他不是无情无义、一走了之,而是忍辱负重,不惜背上背叛师傅的罪名和承受着师母师妹的误会而投入仇人门下,苦学本领;而一旦学到本领,又毅然与之决裂,回到师傅家,挑起振兴师傅家业的重担;与梁君璧的结合,实际上既是一种兄妹之情所致,又是出于“义”。
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接受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他本为汉人,遇吐罗耶定便皈依穆斯林;本是去朝圣,遇梁亦清便随之学琢玉;到“汇远斋”本是去完成师傅未竟的事业,但“账房和师兄在汇远斋厮混多年修炼出来的‘生意经’,被他在递茶送水、无意交谈之间偷偷地学去了;蒲寿昌本来并不想教给他的,他已经耳濡目染、无师自通;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工,他提前两年完成了那件宝船。”并自学英语、结交沙蒙·亨特;在回奇珍斋后,不再像师傅那样只满足于雕琢玉器,而是把生产与销售相结合;在英国躲避战火时,冲破世俗的障碍,与妻妹结合。
10年英国回中国之后
慈爱:为了让女儿完成上大学的梦想,他忍痛卖掉了他看作性命一般珍贵的藏品;在女儿患病后,他倾其所有而无微不至地关心她。
缺乏一个男人应有的个性:如或恬退隐忍、唯唯诺诺——对妻子的胡搅蛮缠总是一忍再忍,与妻子没有爱,但又不愿顶着抛妻弃子的恶名而与之离异;虽然口口声声后悔回来,但又没有勇气再次离开,整天低声下气、忍气吞声;或优柔寡断——看着自己深爱着的人离去而毫无决断;或患得患失——既怕失去爱人,又怕失去家庭;既怕失去珍宝,又怕珍宝给自己带来灾祸;或得过且过——万事不遂心但总是仅仅应付而已。
两个时期的共同点
迷恋玉:他留在梁家、“潜入”汇远斋、与梁君璧结合、远走英国、在国外飘泊了数年后回国、与妻子无爱相守、病死等,无不是因为玉,简直可以说是一个“玉奴”。
不诚实:欺骗吐罗耶定,欺骗梁亦清,欺骗梁君壁,虽名为穆斯林,但“几十年来,他没做过礼拜,没把过斋,没念过经,甚至在穿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都没有去麦加瞻仰天房”。
衍生形象
人物评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教授廖四平:总的来看,韩子奇不是一个多么惹人怜爱的人——他背叛妻子、抛弃所爱之人、对儿女不能提供足够的保障,可以说,是一个“怪异”的穆斯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3 09:16
目录
概述
外貌描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