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
中国佛教学者、居士
韩清净(1884—1949)中国佛教学者、居士。原名克宗,又名德清。河北河间人。18岁时中乡试举人。因研读瑜伽唯识著作而不解其义,从而发愿从事研究。1921年,于北京讲《成唯识论》,为讲经弘法之始。后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1925年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宣读所著《十义量》一文,博得与会者赞许。1927年于北京创立三时学会,讲学刻经并重。讲学专重唯识学,对六经十一论,都作深入研究;所刻经典,校勘精细。
人物简介
著述
著述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三十论略解》、《唯识指掌》、《唯识论述记讲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赞》、《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别释》、《能断金刚经了义疏》、《佛法略谈》、《因明入正理论科释》、《瑜伽师地论科句》等。弟子有周叔迦等。(林子青)
历史记载
(1884—1949)
唐代,玄奘三藏西行求法归来,盛弘法相唯识之学。慈恩窥基继之,大成其宗。盛唐时代,慈恩一宗宗风甚盛,前后维持了百年之久,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后,宗风渐衰。至武宗会昌法难,此宗一脉相传之论疏,多遭焚毁。及至唐代末年,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五代十国,王朝交迭。斯时也,寺院荒废,经籍散逸。隋唐间隆盛三百年的佛教,至此零落殆尽,而次第建立的大乘八宗,除禅净之外,亦莫不衰微,尤以法相唯识之学殆成绝响。
清末民初
是唯识学复兴的契机。前有杨仁山居士刻印经书,倡导于先,继有欧阳渐、梅撷芸诸君子,发扬于后。由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到抗战以前,南北有两位研究唯识的巨擘,号称「南欧北韩」。南欧者,即在南京主持「支那内学院」的欧阳渐。北韩者,为在北平(今北京)领导「三时学会」的韩清净。
韩清净原名克定,又名德清,河北河间人,生于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世代书香,幼年受传统教育,攻读八股文,中秀才。十八岁,参加乡试,中式辛丑科举人。时至光绪末年(一九○八年),未几废除科举。清净本人亦不乐仕进,转而研究佛学。
个人研究
他初读《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不解其义。乃发愤潜心研究,数年以还,终渐通达,因而后来他在法相唯识之学上,有颇为高深的造诣。
民国时期
民国十年
(一九二一年),他在北平与研究佛学的同仁朱芾煌、韩哲武、徐森玉、饶风璜等,组织了一个佛学研究团体「法相研究会」,以研究法相唯识之学为目的,由清净主讲《成唯识论》,这是他讲经弘法之始。后来,他为了作更深入的研究,到北平附近的房山县,在云居寺辟一净室,闭户潜修,如是三年,学力大进。
民国十四年
(一九二五年),日本根据十三年在我国江西庐山举行的「世界佛教联合会」的决议,在东京增上寺举行「东亚佛教大会」。我国组织「中华佛教代表团」参加,全国代表二十六人,由道阶、太虚二位法师及王一亭、胡瑞霖二位居士担任团长。团员有倓虚、持松、弘伞诸法师,杨鹤庆、张宗载、宁达蕴诸居士等,及法相研究会的韩清净、徐森玉。大会于十月一日起连开三日,清净在会上宣读了他撰写的〈十义量〉论文,博得与会学者的赞许。
民国十六年
(一九二七年),清净在北平与朱芾煌、徐森玉、饶风璜等发起创办「三时学会」,被推为会长。三时学会的宗旨为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并以讲习、研究、译述及刻印佛教经藏为工作重点。清净在会中定期讲学,每星期一次,间或亦至各大学作公开演讲,所讲均以法相唯识之学为主。东初法师着《中国佛教近代史》曰:
韩氏不唯精于《瑜伽》、《摄论》,且能熟背。他讲《摄论》,一字一句,皆交出来自《瑜伽》某卷某句。普通讲《摄论》,多则一年,少则半年,韩氏讲之,则非二年不可,以其精故,不能速也。
东初法师评南欧北韩之治学方法,称清净曰:
他治学的方法,迥异于竟无居士。竟无于唯识诸论,不在逐字寻求其来源,而在扼其大意。因此,始由唯识,而般若,终至涅盘,总扼其佛学之大纲。韩氏则采精兵主义,其于法相唯识学,旨在穷究瑜伽,然后旁及十支。所谓一本十支,故其学始终未能突出此一范围。
欧、韩二氏于唯识之长短,由此可见。
工作重点
刻印经典亦为三时学会工作重点之一,唯亦以法相唯识为主,而以校勘认真、印刷精美称着。其中尤以自金藏中选辑善本,影印的一百二十册《宋藏遗珍》,最为佛教界所称道。
《宋藏遗珍》是由《赵城藏》中选出来的。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佛教护法居士朱子桥将军在陕西放赈,于西安卧龙寺及开元寺中,发现保存有宋版藏经──俗称的《碛砂藏》。朱子桥到上海,与叶恭绰、狄葆贤、蒋维乔、丁福保、李圆净诸居士及范成法师等,发起影印,并推范成法师主其事。范成法师亲到西安,经详细查对,西安的《碛砂藏》尚缺少若干部,范成法师到北京、山西各地查访,发现山西赵城县广胜寺保存有金代雕刻的藏经──《金藏》。
《金藏》开雕于金熙宁皇统九年(一一四九年),完成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一一七三年)。全藏共收经一千五百七十部,六千九百余卷。广胜寺中所有的一部,以年久散佚缺损,所保存的并不完整,虽为范成法师查访到了,因其版式与《碛砂藏》不同,故没有纳入影本中。
此事为韩清净所知,命会中的徐森玉赴山西,选出宋代以后失传的法相唯识方面的孤本典籍四十六种,计二百四十九卷,借出制版影印,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完成。
典籍
影印出的这四十六种典籍,命名曰《宋藏遗珍》,分上、中、下三集,三十二刻本,线装一百二十册,分装十二函发行。影印《宋藏遗珍》时,三时学会会员周叔迦也参与其事,尽了相当的心力。
清净毕生致力于法相唯识的研究。他主张:研究佛典,必先研究法相唯识,而《瑜伽师地论》和《摄大乘论》更是必读的两大论典。他晚年致力于《瑜伽师地论》的校订工作,撰成《瑜伽师地论科句》四十万言,又融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关于此论之疏释,撰成《瑜伽师地论披寻记》七十万言。后来又将二者合编为《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这部百余万言的巨著,可说是清净毕生精力之所注。遗憾的是,此书尚未出版,而清净于一九四九年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存在文书
清净毕生尽瘁斯学,用功既勤,著述亦富。他生平著作,除《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外,尚有:《唯识三十颂诠句》一册、《唯识三十论略释》一册、《成唯识论讲义》二册、《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别释》七册、《唯识指掌》二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一册,《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略释》一册、《十义量》一册、《摄大乘论科文》一册。
清净逝世后十年,他的《科句披寻记》由三时学会同仁打字影印出版。该书卷末有一篇〈书后〉,录之如下,以见其出版因缘:
评价
《瑜伽师地论科记披寻记》为本会前会长韩清净居士最后宏着。此论性相赅摄,义解精详,万象包罗,为大乘佛法教理渊海。公元七世纪间,玄奘三藏即为求取此论而西行游学。归国后,便宣译此论及《十支论》等,并盛行弘讲,传制疏记,形成中土大乘法相学派。但自唐以后,义学渐衰,千余年来,讲习式微,传钞刊印,亦有讹略。清净居士有鉴于此,因发弘愿,详加校订,撰成《瑜论类句》四十万言,并又融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关论着疏释,撰成《瑜伽论披寻记》七十万言,以阐发《瑜伽大论》奥义。本会前理事朱芾煌居士于此撰业,襄助甚多。书成后,韩、朱两居士先后逝世。本会马一崇居士又就遗着《科句》、《披寻记》加以会编,并准备刊印。马居士又于去年逝世。同仁以此书刊印不容再缓,因用打字印刷百部行世。义学益明,法流广布,一切见闻,同沾利益,是为记。一九五九年七月三日,三时学会谨识。
(于凌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3 17:27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