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真
中国舞蹈编导
韩真,生日1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国舞蹈编导,中国东方歌舞团一级编导,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艺术顾问,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
人物经历
2007年,舞蹈《中国妈妈》获得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文华舞蹈节目创作二等奖。2009年,参与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2011年,出任原创古典舞剧《粉墨春秋》的执行导演,该剧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同年,舞蹈作品《八女投江》在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中获得“院团·群舞”类“最佳编导”奖,此后获得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组作品金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舞蹈类创作一等奖。
2014年,编舞作品《我等你》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组作品金奖;同年,与周莉亚第一次以总导演的身份创作了舞剧《沙湾往事》,该剧于10月在广州大剧院进行了首演,此后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16年,与周莉亚合作编导的舞剧《杜甫》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获得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2017年5月,与周莉亚担任总编导的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首演,该剧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
2018年12月,与周莉亚联合执导的谍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了首演,该剧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21年8月,与周莉亚再度联袂执导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首演,该剧以故宫博物院馆藏《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该剧于同年获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2022年5月,参与录制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第一期,与周莉亚为青年追寻者吴磊带来舞剧版《永不消逝的电波》,展开一段浪漫的、坚定的革命爱情故事;6月,作客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物专访类节目《面对面》,与舞剧编导周莉亚一起讲述创作舞剧《只此青绿》的经历;7月,与周莉亚作为总编导对舞剧《杜甫》进行了复排,此次复排保持了原有的大结构框架,但对人物情感细节做了更多的揣摩;9月15日,与周莉亚共同执导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2022年,韩真、周莉亚执导的最新力作《咏春》将在全国开启巡演。
2023年10月,执导电影《只此青绿》。
2024年3月8日,参加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节目《花开中国》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6月18日,由韩真改编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播出。
主要作品
舞剧作品
舞蹈作品
歌舞史诗
杂技作品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在舞蹈《我等你》中,编导韩真并未循规蹈矩地将道具变幻出多重意指,而是采用一把椅子便是一个家的象征,将军嫂们的思念、归盼、等待、焦虑之情全都灌注于这个“家”中,再以情感的发展牵动千千万万个“家”。此刻,道具椅子便是情感的承载,在情感的牵一发中而动“全身”。(《戏剧之家》邱宇评)
透过抗日战争的烽火,周莉亚、韩真伴着岭南的乐韵民情在柔情和激情相涌的波浪间深情讲述“沙湾往事”;透过黎明前上海的夜色,韩真、周莉亚伴着《渔光曲》,穿越黑衣人的铁锁,在血雨腥风中扣动激荡观众心灵的“电波”;透过那一抹沁人心脾的青绿,周莉亚、韩真激情如笔,浓情如墨,以新时代中国舞者的灵动跳跃铺叙出历史深邃、文化自信、民族自豪、国家自强的《千里江山图》。美是她们的符号,精美是她们的追求,大美是她们的情怀。(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教研室主任宋之歌评)
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是韩真、周莉亚一直以来的特质,无论是在舞剧的创作手法上还是审美标准上,她们都并不完全遵循西方创作习惯,并倾向于借鉴与思考,学习西方对待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而非只知皮毛、避重就轻。与此同时扎根中华文化的土壤,生发出更加适用于东方的叙事方式。对她们来说,创作《只此青绿》只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而相较一年多的筹备与创作,背后是她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期的感受与体会,积累与吸收。(《三联爱乐》邓贝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7 13:4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