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不稳是年轻人发生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上颈椎不稳(又分为枕颈不稳、寰枢椎不稳)和下颈椎不稳。当存在颈椎不稳定时,移动的椎关节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动脉痉挛,比如裹枢关节不稳刺激第1、第2颈神经中的交感成分,直接或间接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而出现眩晕症状。
疾病分类
上颈椎不稳:颈椎本身从出生后即包含着许多不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椎间关节的水平位、韧带的松弛及脊髓与椎管的比例等均构成其不稳定的解剖学基础。颈椎椎节不稳既是颈椎病病理生理改变中的一个过程,在持续时间过久时又可以是一个独立性疾患。
下颈椎不稳:对颈2~3椎节以下的颈椎段椎节不稳定者,称为
下颈椎不稳症。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其病情相差甚大。下颈椎不稳症的原因其基本原因与
上颈椎不稳症相似,但主次有别,后天性因素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发病机制
由于颈椎退变,颈椎整体活动范围减小,但部分节段代偿性超限活动,使其椎间关节加速退变,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就造成颈椎不稳。不稳的节段将造成对颈髓的动态压迫,也使其椎间连接结构承受更大的应力。出于对颈髓的保护性反应,不稳节段进一步退变增厚,并逐渐形成骨赘。这时不稳的节段将再次获得稳定,但由不稳对
脊髓造成的动态性压迫演变为骨赘对脊髓的狭窄性静态压迫,即发展成
脊髓型颈椎病。此时整个颈椎的活动范围将进一步减小,颈椎曲线也变得僵直,并出现反曲、S型等异常曲线。
临床表现
(2)项肌紧张,活动受限,颈后部局限性压痛,可有上肢放射痛,手部可有麻刺感。
枕头因素
枕错枕头,颈椎遭殃
枕头在人的睡眠中占有重要地位,合适的枕头有助你睡得更香甜,但长期使用不适合的枕头会造成一系列
慢性劳损,甚至发展成颈椎病。枕不对,睡眠成颈椎病“帮凶” 坐姿不正确、低头玩手机、职业性工作、缺乏运动……这些导致颈椎病的因素已广为人知,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睡眠。“不少人早晨起床,出现颈背酸痛、
肢体麻木等不适,表现出‘落枕’的症状。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睡觉姿势不好,又或者是吹了冷风所致。实际上,这有可能是枕头不合适导致的。一个成年人每天约有1/4至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人睡着时,在每个长达90-120分钟的睡眠周期中,基本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若枕头长期用得不对,会引起颈椎曲度改变,导致颈椎失稳、
关节错位、
韧带损伤等慢性劳损,久而久之就发展成颈椎病。
枕头太高,等于整晚低头
人体脊椎排列从侧面看是弯曲的,呈S型,在颈脖的位置就是一个“C”,如果没有适合的支撑,长时间让颈部悬空或侧弯、或类似低头状,那么就容易造成
椎间盘膨出。
俗话说“高枕无忧”,其实,枕头的选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李涛平指出,枕头过高等于整晚低头,容易造成颈椎反张,会使颈部压力过大,引起头颈部供血不足,而且容易造成气道不畅,引起缺氧缺血,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而一些患有颈椎疾病的人,则相信枕头低一些甚至不用枕头有利于疾病的缓解,实际上,枕头过低会造成颈椎变直,同样容易引起供血不均衡,而且沉睡时肌肉放松,脖子所受的力大部分作用在颈椎处,也容易促使
椎间盘膨出。
理想的对颈椎稳定性具有保护效果的枕芯的是
热压缩海绵枕芯,一般用热压缩海绵枕芯做成的枕头,因为枕头的外形首先要符合人体整体正常生理曲线,使得睡眠时无论仰卧,侧卧,颈椎部位,呼吸道恢复平时正常生理曲线,同时支撑力和软硬度因为采用了高温下热压缩特制海绵,支撑力比慢回弹记忆枕和乳胶枕要更加稳定,符合人体工体学原理,更有利于改善颈椎弧度的稳定性。
材料
每个人的体形、胖瘦、肩宽都不同,选择枕头应该符合个人需求,合适的枕头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颈椎曲度。目前枕头的填充物材质多种多样,化纤、乳胶、羽绒、荞麦皮……李涛平提醒,枕头都是有使用寿命的,从半年到三年不等,用久了就会出现失去弹性、老化、螨虫等问题。其中,化纤枕最常见,但不太透气,尤其是使用了数个月后就容易被压实、变形,越睡越扁,不再具有弹性,因此需要及时更换。羽绒枕相对较松软,睡起来很舒服,但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建议与硬一些的枕头搭配着使用。
影像学诊断
颈椎 X 线片:颈椎病X片常表现为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椎间隙狭窄,
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在颈椎的过伸过屈位片上还可以观察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颈椎CT:可更清晰的观察到颈椎的增生钙化情况,对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颈椎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常规作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证据用以明确手术的节段及切除范围。
椎-基底动脉多普勒:用于检测椎动脉血流的情况,也可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对于眩晕以主要症状的患者来说鉴别价值较高。
肌电图:适用于以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主要用途为明确病变神经的定位,与侧索硬化、神经变性等神经内科疾病相鉴别,但对检查条件要求较苛刻,常常会出现
假阳性结果诊断与鉴别
诊断
一、上颈椎不稳的诊断
主要依据:既往病史,包括有无先天发育性畸形、外伤史及咽喉部炎症等;临床症状特点,以及X线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CT及
MRI检查)等。在临床上可将其分为
器质性不稳和动力性不稳两类。
1.器质性不稳
多因颈枕部病变所致包括:
(1)自发性
寰枢椎脱位:以儿童为多见多因咽喉部炎症所致。
(2)外伤性寰枢椎脱位后遗症: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损伤严重者均可引起不稳症。
(3)
颅底凹陷症:并非少见应注意早期诊断主要在于对本病的认识。
(4)上颈椎外伤后遗性不稳症:除
寰枢椎脱位外,尚包括上颈椎其他各种骨折等损伤后期由于
韧带撕裂松弛所致者
(5)肌源性上颈椎不稳:主要是各种累及颈部肌肉的疾患包括高位
脊髓侧索硬化症、
肌营养不良症等均可造成上颈椎不稳,虽较少见但预后不佳。
(6)医源性上颈椎不稳:主要指由于操作手法过重牵引过度等所致者。
(7)其他:各种中毒性疾患及
脊柱畸形等均可继发不稳症。
2.动力性不稳
主要因横韧带翼状韧带或齿状韧带及周围关节囊等松弛与不稳所致者,除可查出明显原因可归于
器质性不稳症外,其余均属此类 此种不稳除可引起前后向或侧向(左右)不稳外(可分别从X线侧位及正位片上判定)尚应注意因一侧翼状韧带松弛所引起的旋转不稳。
二、下颈椎不稳的诊断
具有以下三项之一者则认为颈椎不稳或处在不稳的边缘上:
(1)所有的前方或后方结构成份的损害而失去功能。
(2)在中立位或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一个椎体与其相邻椎体相比,向前或向后移位超过3. 5 mm。
(3)在中立位或过伸过屈侧位X光片上相邻椎体间的夹角差大于11度,而且确定了具体测量方法。
鉴别诊断
本病除需与一般疾患鉴别外,在临床上主要需与以下病种相区别:
在未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前易将两者混淆但如能想及本病并对上颈椎摄以动力性点片则不难鉴别。
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两者引起完全相同的临床症状 可借助X线片、
CT或MRI检查等加以鉴别必要时行
椎动脉造影或MRA检查等进行判定。
3.偏头痛
在
枕颈不稳时,由于第1颈神经受累而引起头后部剧痛易被误诊为偏头痛。此时,除可根据两者各自的临床特点加以鉴别外对
枕大神经行
封闭疗法将有助于鉴别诊断。
4.颈部肿瘤
椎骨的肿瘤易被发现但椎管内的肿瘤尤其是
枕骨大孔附近处的肿瘤则易漏诊。
5.其他
尚应与
颈型颈椎病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及颈部扭伤等鉴别。
疾病治疗
一、上颈椎不稳的治疗:
视病因及病情不同而酌情选择手术或非
手术疗法,原则上应先试以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方考虑手术。
(1)适应证:
①一般性上颈椎不稳不伴有
脊髓受压或神经刺激症状者。
②对儿童上颈椎不稳者,即便有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亦应先行非手术疗法 多可好转或痊愈。
③年龄在65岁以上或合并全身性疾患不适于手术者。
④其他:包括不适合手术疗法的危重病例术前待床或待手术者手术失败及其他特殊情况者。
(2)具体方法:
①颈部制动
②避免外伤:任何外伤均可招至致命的后果,应注意设法避免。
③
脱水疗法:对有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者应采用各种有效的脱水剂。
④其他:酌情选用相应的各种措施。对
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对
感觉障碍者应注意预防褥疮等并发症。
(3)注意事项:凡已确定有上颈椎不稳者,均按重症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有
脊髓症状者切忌随意下地活动对卧床病例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病房内的通风及温度并酌情配以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切开包等备用。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对需要手术者应及早施术。对涉及神经本身疾患及颅内病变者应及时与神经内、外科医师保持联系注意防止
脑疝发生
2.手术治疗
(1) 适应证:因上颈椎不稳(包括枕颈与寰枢不稳)已引起脊髓刺激或压迫症状者,或有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者以及一旦停止非
手术疗法则症状即复现者。
(2) 禁忌证:因高位颈髓受压已出现完全性瘫痪及
呼吸功能衰竭、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者,以及全身情况不佳高龄主要脏器实质性病变无法承担手术者。
(3)手术方法选择:①
枕颈融合术、②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术、③寰枢椎植骨融合术、④齿突固定术、⑤颅后窝及寰椎后弓减压术等。
二、下颈椎不稳的治疗:
到目前为止不存在一个切实可行的趋于公认的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但在临床处理各种类型的颈部疾患时,颈椎的稳定状态无论是在需要非手术的患者,还是术前对病情的评估以及术中需要重建颈椎稳定性已得到很好的重视。
疾病的预防
1.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选择适合自身生理需求的枕头就是最好的,不必过度强调功能性。
2.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3.不要成为“低头一族”,加强锻炼。
4.少坐沙发,常坐硬椅,不管是坐还是行,都要保持一个正确合理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