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式战斗机(英文:Hurricane,又称:霍克飓风),是
英国单座单发单翼活塞式战斗机,是二战期间英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也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之一。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20年代英国空军一份报告提出: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的战机很难编队飞行,也不能作剧烈的机动动作,因为过载会大得令飞行员无法忍受。再加上“单翼机不安全”的著名研究报告,令英国空军的首脑人物一直对单翼战斗机持怀疑态度。20世纪30年代后期,单翼机和动力操作炮塔成了飞机设计上两股非常时髦的潮流,霍克飞机公司(Hawker Siddeley)的肯姆(Camm)爵士富有远见地坚持设计单翼战斗机,其设计的新型单翼战斗机就是后来的飓风式战斗机,其按照当时英国航空部规格F.36/34(F.5/34修订)而设计,并争得军方的采纳,规格要求生产一种配备
劳斯莱斯PV-12发动机的战斗机,PV-12发动机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梅林发动机。
建造沿革
1934年初,飓风式战斗机的设计展开,由悉尼·肯姆(Sidney Camm)担任设计师。某程度来说,飓风战斗机的设计在推出时已经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它最初使用了霍克飞机公司建造双翼机的技术,以传统机械方式接合和固定而非焊接。机身结构以由钢管组成的沃伦式桁架构成,装上机肋和纵梁后覆上布制蒙皮。初期机翼以两组钢制翼梁构成结构,再覆上布制蒙皮传统的设计方式。悉尼·肯姆把设计交到航空部时被他们以太正统为由而否决。霍克飞机公司孤注一掷,独力支持肯姆把他的设计付诸实行。以经济角度考量,飓风战斗机必须尽量根据霍克飞机公司现有的工具和技术来设计(飓风实际上就是泼妇式战斗机的单翼版)。但使用旧技术却是飓风战斗机成功的关键因素,机身的金属结构和布制蒙皮非常耐用,而且比起喷火战斗机的金属蒙皮,飓风战斗机的布制蒙皮对爆炸性机炮弹有更高的对抗性,简单的设计亦令维修变得更容易。
1935年11月6日,首架飓风式战斗机试飞成功,于1936年开始量产,其简单的结构令生产十分容易,而同期推出又较先进的喷火战斗机则因为结构复杂设计新颖而令生产速度大大减慢。获配备飓风战斗机的飞行中队同样受惠,这些飞行中队早就熟悉像飓风战斗机这类老结构飞机的维修方法,维修简便、配置宽阔的起落架。
1937年10月12日,第一架量产型飓风首飞,它标志着英国为了准备战争而加强空中力量的开始。1940年5月,挪威战役中,皇家空军的飓风中队就将其岸基型飓风降落在光荣号航母上,这些使用经验为飓风被改装为海军飞机在航母上使用奠定了基础。
飓风式战斗机发展了多种型号,主要有Mk I,Mk IIA ,Mk IIB,Mk IIC ,Mk IID,Mk IIE,Mk T.IIC,Mk III,Mk IV,Mk V,Mk X,Mk XI,Mk XII,Mk XIIA,海飓风Mk IA,海飓风Mk IB,海飓风Mk IC,海飓风Mk IIC,海飓风Mk XIIA等型号,其中海飓风的发展同时按照两条路线进行,一是常规的舰载海飓风战斗机,一是配备了简易式火箭弹射器从改装商船的船艏上弹射起飞的海飓风。
服役历程
1936年6月,飓风战斗机开始量产,英国空军订购了600架飓风战斗机,后来又不断追加。至 1939年9月共有18个半中队497架飓风进入空军服役。到1940年8月的不列颠空战之前,霍克公司总共交付了2309 架飓风式战斗机。
二次期间,飓风作为英军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被派驻欧洲大陆,担任前线空中打击部队(A.A.S.F.)的主力。但战果大大出乎英国人的预料:1940年5月8日至18 日短短的十天里,飓风即被击落 250 架;在掩护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空战行动中,又损失了近150架。1942年初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空战当中都有飓风参与,但也同样被日军飞行员以为是喷火。
大战结束,英国和加拿大共生产了大概14000-14231架飓风式战斗机,大部份都由霍克飞机公司生产,奥斯汀汽车公司生产了300架,加拿大则生产了1400架,即Mk X。有2952架依租借法案输往苏联,但其中相当一部份损失于海上运输途中。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飓风战斗机的设计最初使用了建造双翼机的技术,以传统机械方式接合和固定而非焊接,机身结构以由钢管组成的沃伦式桁架构成,装上机肋和纵梁后覆上布制蒙皮。初期机翼以两组钢制翼梁构成结构,再覆上布制蒙皮。到1939年4月由一种硬铝制造的全金属与应力蒙皮结构的机翼取代,其后出厂的飓风战斗机均使用这种机翼。同期推出的喷火战斗机则使用金属制硬壳的机翼结构,虽然强度较高和较轻,但对子弹的对抗性则较差。
气动结构
飓风式战斗机在设计过程中,肯姆爵士把飓风战斗机原计划采用的苍鹰(Goshawk)发动机和固定式起落架改为马力更大的灰背隼(Merlin)PV12 发动机和收放式起落架,并将作为主要武备的四挺机枪增进至八挺。此外,飓风还采用了许多当时属十分先进的技术,如流线形的机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属蒙皮。密封式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方便飞行员跳伞时的紧急脱离。
飓风式战斗机简单的结构令生产十分容易,而同期推出又较先进的喷火战斗机则因为结构复杂设计新颖而令生产速度大大减慢。获配备飓风战斗机的飞行中队同样受惠,这些飞行中队早就熟悉像飓风战斗机这类老结构飞机的维修方法。维修简便、配置宽阔的起落架和良好的飞行特性令飓风战斗机退居二线后仍然在一些环境恶劣,要求高可靠性多于高性能的战场执行任务。、
动力系统
飓风式战斗机MkⅠ型安装的是一台劳斯莱斯公司制造的灰背隼XX型液冷V-12发动机,在6400米高空时,功率为1185马力。海飓风的引擎则为灰背隼2型/3型引擎,功率1030马力,配备三叶恒速螺旋桨,发动机由内置或外置式电池启动。总体而言,灰背隼发动机与飓风的机体契合度良好,这使得飓风在坚固的外表下有着漂亮的气动外形,除了后部,整个座舱的视野相当不错。
武器系统
飓风式战斗机在最初设计时火力只装备四挺机枪,在一名叫
黑兹尔·希尔(Hazel Hill)的13岁女孩与其军事工程师父亲的联手计算证明后,改为8挺机枪以确保火力,这将会影响到二战的走向。
希尔上尉和他13岁的女儿坐在厨房的桌子旁,用一台机械计算机分析。他们一起计算了如何用勃朗宁.303机枪武装后来的
喷火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机。他们计算了战斗机与敌机交战的确切距离,才能成功击中目标并在两秒钟内将其击落——飞行员将敌人保持在视线范围内的时间——它必须有八挺机枪,每分钟可以发射一千发子弹。
飓风式MK IIA型和海飓风式为8挺7.62毫米口径勃朗宁机枪,飓风式MK IIB型为12挺7.62毫米口径勃朗宁机枪,
飓风式MK IIC型为4门20毫米口径希斯巴诺MkII机炮,飓风式MK IID型 2门40毫米口径维克斯S型航炮,2挺7.62毫米口径勃朗宁机枪。另外,飓风式MKIIC型和MKIID型还能携带两枚113千克或两枚227千克炸弹。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法国战役中,一天英军三个中队共 36 架飓风战斗机正在编队飞行,突然发现约十架Bf-109钻云而出,从大队的侧后方扑过来。英军带队长机立即率领机群转向迎击德机,但笨拙的转向还没完成一半,德军战斗机已咬住排在编队最后的英军战机开火了。转眼间,在击落英军四架战机后,德机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战斗过程中,英军未有机会发射一发子弹,有的飞行员甚至连敌机都没看见。
1940年8月,不列颠空战中,注意力都被足以和Bf-109匹敌的喷火式战斗机所吸引,因此飓风式战斗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当时英空军中飓风式战斗机共有32个中队,而喷火式只有19个中队,飓风式仍然是英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当喷火式与德军护航的Bf-109纠缠时,飓风式则趁虚攻击德军Bf-110双引擎战斗机和轰炸机。纵观整个不列颠空战战役,飓风式击落的敌机比英军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都多,功不可没。之后,飓风式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使用,猎杀法国境内的地面目标。在北非,飓风式装上40毫米机炮,专门攻击隆美尔将军麾下的坦克,也取得显赫战绩。
1941年开始,英国海上运输船队频频遭到德国“U”型潜艇和Fw-200远程轰炸机的袭击,为保护性命悠关的海上运输线,英军把飓风做一些改动后成为“海飓风”配置在匆忙加装弹射装置的商船上。执行战斗任务时,将海飓风用弹射装置弹射出去;完成任务后再迫降在海面上,由其他船只设法把飞行员救起。后来才对海飓风再加以改进配备于英海军的航空母舰上。
1942年8月,护送赴马耳他岛船队的战斗中,70架海飓风迎战总数超过600架的轴心国机群,取得击落39架而自己只损失7架的出色战果。
2022年8月,捷克紧急救护部门发布消息称,在该国海布市举办国际航展期间,一架老式飞机飓风战斗机(Hawker Hurricane Mk.IV)坠落民宅,导致飞行员死亡,一名观众受伤。
总体评价
飓风式战斗机参加空战之初被大量击落,除了总体性能确比Bf-109差及数量上处于劣势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从一次大战结束到二次大战初期的二十年中,英军战斗机基本编队一直采用三机“V”字密集队形:长机在前,两架僚机分别在长机的两侧后方,与长机相距约100 米。英军认为这样的密集编队覆盖的观察角最大,不易丧失队形。当多机编队时,英军以三机“V”队为单位,以同样方法编成“V”形大队。而事实恰好相反:因为队形密集,僚机飞行员必须飞得十分小心,主要精力都放在与长机保持编队距离上,无暇注意后方;而长机则以为后方有僚机保护,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德军战斗机咬住开火,英军才发现后面的尾巴。当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英军长机得加倍小心,必须花在空战中足以定胜负的数秒钟时间提示僚机作准备。因为以如此近的间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当大机群在带队长机带领下机动时,虽然看起来煞是壮观,但实际上却是老牛拉破车。德军的“秃鹰”军团在参加西班牙内战初期,采用的也是“V”形编队。但因为参战的Bf-109数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逐渐形成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字横队编队方法。在实战中,德军发现这种一字横队远比“V”字队更机动灵活,于是它被写进了德空军的战斗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