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口,汉语词语,拼音是piāo kǒu,指精装书刊经套合加工后,
书封壳大出
书芯的部分。三面飘口一般情况为3mm,也可根据书刊幅面大小增大或
缩小。飘口的作用是保护书芯和使书籍外形
美观。
释义
“飘口”应是“裸口”关于一个国家标准印刷技术术语的纠正
规范使用印刷标准技术术语,使标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现实技术交流中有重要意义。
疑问始于“飘”字的含义
在精装书籍工艺中有一个常见的术语:“飘口”。飘口的部位和含义应该是明确的.即精装书壳超出书芯切口的部分.这在诸多印刷技术书籍和书籍装帧教材中是明确的。
问题是.这个部位为什么叫“飘口”.它与飘扬的”飘”字到底有什么联系7疑问是基于中国汉字几乎每个字及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一定或相关的含义。带着问题,我们首先查阅了权威的商务版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2000年版(以下简称《现汉》).它对 飘 字的解释是:①随风飘动或飞扬。②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③轻浮:不塌实。”在”飘”字下的28个词语中没有”飘口”的条目。我们又查阅了 《辞源》、《辞海》.对”飘”字解释基本相同.与《现汉》相比.仅多一条”④ 落下。”的义项。我们又查阅了台湾省出版发行的40巨册的《
中文大辞典》.该辞典对”飘”字的解释与前述各辞典大致相同.在多达66条的词目中,仍然没有飘口一词。
起源
这就怪了.既然多种辞典的”飘”字中都没有与精装书特定部位”飘口”相符和相近的词义,那么有这个“飘”字的印刷工艺术语从何而来。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古代卷轴书籍“襟首”
与精装书“飘口”的渊源与演化
在研究中国古代卷轴书籍时.一个装帧部位与术语“裸”字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卷轴书籍是中国古代书籍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或者说装帧形式.它的装帧是将许多单张的手写的或印刷的书页连续粘接成一个很长的书卷.然后在其左端末尾装上一根细圆竹木杆.使之成为书籍舒卷开合的依托.收卷时将书页从后往前卷起成圆筒状。为使书籍的内文在以后的翻阅、流传中免受损伤.装帧时在卷轴书籍的右端前面另加一段由较结实的纸张或纺织品制成的延长幅面.裹在书卷外面.起着保护书卷内容、防止书卷破损的作用。这段延长的幅面,即叫裸”或者”包首”。卷轴书籍有着十分完整的装帧程序.”裸”是其中重要的装帧部位。裸首多以善纸和织有美丽花纹的
绫罗锦缎制成,不但是保护美化书籍的重要措施.还是区别书籍档次和类别的标准。
既然“裸”的部位如此重要.我们便查阅了这个字:商务版的《新华字典》在其所收的包括异体字和
繁体字在内的11100多个单字中没有”襟”字。商务版的《现汉》中有这个字.读音为表.属于
书面语.解释为:”裸biao(书)①袖子的前端。②衣服上的
绲边。”其他词典与《现汉》大致相同.只是多了”装潢书画日裸”;同“裱”和”裸.
领巾也”的词义。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现行印刷技术术语中的”飘口”是由”裸”字所来.”飘”字是”裸”字的读音错误或者说
俗读。
“裸” 为袖子的前端和衣服上的绲(俗称滚)边.与卷轴书籍的包首部位及其作用相比简直太形象了.它既是书卷的前端又是书卷边缘的保护。这一点与现代精装书芯加上硬质书壳后.处于三边切口长出书芯的边缘部位十分吻合。可以说.现代精装书籍的”飘口”就是中国古代卷轴书籍“裸首”的演化和继承.只是
音读出现了错讹。
所谓“飘口”其实是“襟口”的音误
中国汉字大概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文字了.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认全.一般认个四五千字就能应付日常应用了。因此,人们常用类推法来比附相近偏旁部首的字.长期就有”识字不识字.先认半个字”的说法。这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汉字构成中部首和
偏旁相同的字,读音大多相同或相近。例如由安”字构成的字:按(照),桉(树),案(件)、鞍(马),氨(气)等:由”建”字构成的字:健(康)、(关)键、毽(子)、(肌)腱等。
这种现象来源于中国文字造字法中的”
形声字”。
形声字就是把表示意义的字和表示读音的字结合起来。”形”指
形旁(也叫
形符或意符),用来表示意义。“声” 指
声旁(也叫声符或音符),用来表示读音。
形声字突破了汉字表音造字的局限,使汉字可以根据读音大量造字,是汉字的主要结构方式。据统计,
殷商甲骨文、金文中,
形声字只占20%左右。到汉代
许慎的《
说文解字》这部最古老的
字典中,在9353个单字里,
形声字占了82%多,有7691个。在现代常用汉字中
形声字已占到90% 以上。
那么这个”裸”字就有可能是误读了,你看由”票”字组合成的字,如:漂(泊),飘(扬),(水)瓢,剽(窃)、骠(骑)、(斜)瞟、飘(渺)等都读“票”音,那么对”裸”字也就想当然的类推了。
由于这个”衣”字旁的”襟”字很少见,也很少用,以前的铅字字模中可能也没有,人们就找了个“飘字代用了。至此,一个印刷技术术语的错讹便由此而产生。中国汉字误读的现象很多,有些已经约定俗成为正式的通行语言。例如 荨麻疹” 大家都知道是一种
过敏性皮肤病,读做“荨(音寻)麻疹”。但是一查词典,才知道“荨麻”是一种植物,茎叶上有刺,人的皮肤触上以后如蜂蛰一样痛痒,皮肤上还会起水泡似的小疙瘩。”荨 应读qian(音前)。但是人们看到有”寻旁的字都读”寻”,如浔(水)、鲟(鱼)等,就机械的类推了。《新华字典》直接标音”荨(Xun)麻疹”,使一般人只知道一种读音。而《现汉》 0在(荨麻疹)条注上“旧读qian ma zhen ,保留了文字读音演化的痕迹。这是人们的
俗读改变原本字音的典型之例。
国家标准技术术语的严肃性及其在
国际技术交流中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国家标准是国家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工农业产品、工程建设和各种计量单位所做的技术规定,作为从事生产、建设的共同依据。国家标准中的印刷技术术语不但规范、指导着印刷行业的技术发展,而且在与它有关的编制标准、出版、教学、科研及国内外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91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规范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被该组织接纳为会员。中国1990年制定的GB9851印刷技术术语(中英文对照)正式文本送交ISO/TC130
国际标准化组织,并存入多种印刷术语库。国家标准的不断修订.目的也在于要使标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这些使我们愈加感到印刷行业术语的严肃性及其在越来越广泛的国际技术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从以下印刷技术术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在GB9851《印刷技术术语》中:”6.4飘口overhangcover edges”.与“飘口”对应的英文基本意思是:书籍封面上突出书芯起着保护作用的边缘。在中国台湾省出版的《印刷工业名词词典》中有一条:”overhang cover凸出封面.精装书籍,所用封面较文本印刷页幅面积略大的装订方法.旨在保护书籍免受磨损。”在德国莱比锡最美的书”国际书籍艺术展的《书籍装帧和书籍生产评审表》上,有关书籍装订加工中有一条:”封面的边缘.折边和纱布(绉纱)的加工是否均匀。”在上海出版印刷公司编写的《印刷简明小词典》中有一条:书边:精装书壳和封面的包边部分。”假如我们理解不错的话,以上凸出封面.”、”封面的边缘”和”书边”,应该都是印刷标准术语中的飘口”。由于没有使用统一的标准术语,理解和应用起来极易产生歧义。比较起来,
中国国家标准印刷技术术语的定位似乎更确切,与英文的对应亦更贴切。
我们试将英文国际术语 overhang cover edges”与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中的”裸”字相比,无论袖子的前端,衣服的
绲边或者”装裱”的含义,似乎都与精装书壳的特定部位及工艺操作完全相符。如果我们将飘口”的“飘”字改为”裸”字,那就不论在中文意义上或者英文意义上都解释得通了,在国际技术交流中更能准确地显示出中国汉字标准技术术语的历史内涵和中国从古到今书籍装帧语言的延续性。退一步说,即使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误读作”飘”音,也不会在定义上产生错误。
因此,我们建议:是否将国家标准印刷技术术语中的“飘口”改正为”裸口”,以使相关的印刷技术书籍,装帧教学书籍和其他出版物上的术语得到规范,也使中国
两岸三地以及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的印刷技术术语得到统一, 增进技术交流中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