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它源自国内第一部欧美顶级商学院题材小说《巴黎飞鱼》。 “飞鱼族”是特指在国内已取得不俗成绩,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国外名校求学的特殊中国群体。既寓指他们跃出自己所熟埝的本国行业,试图在欧美天空飞翔的这一冒险举动,有寓指“本身是鱼,却一心想要飞,注定失败”,这一客观现实。飞鱼的说法,是站在嘲讽的角度而言的,但这种嘲讽又是一种友好的独立思考方式。
词语解说
“飞鱼族”一词所表示的特定意义在英语中并未有现成的词汇与其对应,其他意译的方式也无法转达出该词的特定内涵,故将该词直译为“theflyingfish”,其内涵意义可通过上下文揭示出来。
来源
当代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回顾他三十年小说创作时说:“真实永远是文学的最佳模式。”当我写作
《巴黎飞鱼》这部小说时,曾对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反复推敲思考。 《巴黎飞鱼》的目标读者群是
中国的年轻
白领和准备出国
留学的大专院校学生;《巴黎飞鱼》的写作动机是在汗牛充栋的对欧美名校的溢美之书中。
三四十岁的这代人逐步放弃阅读
小说的主要原因是:以我们日益老辣的生活经验,
流行文学越来越背离真实,转而单纯追求文字和故事的娱乐功能,乃至作者本人娱乐社会的可能性。而我们尽管不反对新新人类过自成一格的生活,但让我们加入其扬弃了责任感的瞬时狂欢则也是强人所难。受惊于中国的文学长者和80后作者的“隔代决斗”,我们“夹在中间的一代”自觉在文学方式上前无师承,后有代沟,在文学表现方式的孤独感中,是“真实”给予了我们安全感和自尊心。
《巴黎飞鱼》不是情节剧,没有刻意安排的悬念,只有生活在章节的推移中逐渐露出真相,如果读者爱好生活的悬念,自然可以惊心。《巴黎飞鱼》也不是
商业片,不把要素掺杂在一锅翻炒,不企图成为贺岁的焰火,只在名利场中品味人性,在纪录痛苦时感悟生命。
《巴黎飞鱼》有多少内容是百分百真实的?关于商学院的学业部分,读者可以当工具书读;对于探讨人性的部分,小说中出人意料的故事才往往是最真实的故事。
家族介绍
飞鱼是个大家族,系鳐目飞鱼科统称,中国产的飞鱼有
弓头燕鳐、尖头燕鳐等6种。飞鱼的长相很奇特,身体近于圆筒形,它虽然没有昆虫那样善于飞行的
翅膀盛产飞鱼的地方
位于加勒比海东端的珊瑚岛国
巴巴多斯,以盛产飞鱼而闻名于世。这里的飞鱼种类近100种,小的飞鱼不过手掌大,大的有2米多长。据当地人说,大飞鱼能跃出水面约400米高,最远可以在空中一口气滑翔3000多米。显然这种说法太夸张了。但飞鱼的确是巴巴多斯的特产,也是这个美丽岛国的象征,许多娱乐场所和
旅游设施相关解释
刘火别解:有传谋说,飞鱼族源于《巴黎飞鱼》这部小说。在我看来,飞鱼族源于对自己文化传统和本土文化场的不信任,或不适应。
有传谋称,飞鱼族是对跑到海外杰出白领的一种揶谕,在我看来,飞鱼族是对安适人生的挑战。对于一些人,挑战不是摆于现成的事件,而是自己给自己生造的一种场景。这种场景不仅仅只是为了迎接挑战,而是制造挑战。并且在这样一种挑战中证实自己。
尽管这有些谵妄,也尽管这有些诡异,毕竟对于这样一些人来说,居于这种场景让他们感到兴奋,以及让他们有着不俗的
成就感。
作品作者
禹风,生于上海。毕业于市西中学和
复旦大学。在上海发行量最大的
报纸工作过11年,从中认识社会并逐步发现自己人生的真相。 自1996年起,屡屡逗留巴黎,在
巴黎索邦大学攻读法语。
2003年,被法国最好的商学院录取为工商管理硕士生。商学院毕业后来到有着天安门和长城的伟大城市,担任某跨国公司中国区企业发展经理一职至今。
对于小说,同时对于如何尊重读者从而尊重自己,禹风记住了当代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回顾他三十年小说创作时所说的一句话:“真实永远是文学的最佳模式。”
飞鱼起飞
飞鱼为什么要“飞行”,
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飞鱼的飞翔,大多是为了逃避金枪鱼、剑鱼等大型鱼类的追逐,或是由于船只靠近受惊而飞。
海洋鱼类的大家庭并不总是平静的,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中小型鱼类,是鲨鱼、鲜花鳅、金枪鱼、剑鱼等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飞鱼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一种十分巧妙的逃避敌害的技能跃水飞翔,可以暂时离开危险的海域。因此,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遭到敌害攻击时,或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的刺激时,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但有时候,飞鱼由于兴奋或生殖等原因也会跃出水面,有时候飞鱼则会无缘无故地起飞。当然,飞鱼这种特殊的“自卫”方法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在海上飞行的飞鱼尽管逃脱了海中之敌的袭击,但也常常成为海面上守株待兔的海鸟,如“军舰鸟”的“口中食”。飞鱼就是这样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钻入海中,用这种办法来逃避海里或空中的敌害。飞鱼具有趋光性,夜晚若在船甲板上挂一盏灯,成群的飞鱼就会寻光而来,自投罗网撞到甲板上。飞鱼的肉特别鲜美,肉质鲜嫩,是上等菜肴。
相关评论
现在一些新词汇大多看不懂,什么“
奔奔族”、“飞鱼族”之类的,简直就是拿那些好好说话的人开涮。 一些女生很善于用“哇噻”这个词,一惊一乍的觉得自己很有品位,其实这个词来自
台湾、闽南地区含有粗口之意。对于新词汇应该慎重对待,至少“官方”不应该推波助澜,参与其中,应该让新词汇自然地生长。
过去我们就有这样的经验,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陕甘宁边区一些没有文化的
老百姓,都知道“酝酿”“浪漫”这样的词汇,最后被大众所承认。这说明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的词汇反映了特定年代的情结和民众的心理,好的
词汇是可以得以保留和延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