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下咽,
汉语成语,拼音:shí bù xià yàn,意思是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出自《
张中丞传后叙》。
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
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肥义思李兑之言,
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展转
踌躇,未得
良策,乃谓近侍高信曰:‘今后若有召吾王者,必先告我。’”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以连日逗留,急欲赶渡,食不下咽,强啖麻饼两枚。”
欧阳山《
苦斗》七三: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
提心吊胆,食不下咽。